猎户娇妻超旺夫(786)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然后就可以叫匠人做模具,打发章无极去筹备鞋厂,准备开始生产鞋子了。

除了鞋底,手套也可以少少的做一些,专供仵作使用。

等将来多了,像罐头密封圈儿什么的,也可以做一些,雨鞋什么的就先不要了,买的人应该不会多。

当然了,还有轮胎。

唐时锦准备先从自行车做起。

其实在清朝就有了自行车,有一个叫黄履庄的制器大师,在康熙年间就把自行车给造了出来,比西方早了二百多年,而且结构也比西方的更好更合理,可是却极少为人知。

据说这个黄履庄还发明了验燥湿器、自动动画、机械空调等等,非常牛,全都写进了他的著作《奇器图略》,可惜这本书后来失传了。

所以就说啊,像元朝清朝这种不重视发明创造的朝代,真的不应该存在,我大中华儿女的智慧,全都被白白耽误了。

天然橡胶的鞋底很柔软,弹性好,穿起来很舒服,比起现有的千层布和麻编鞋底等等,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只是不怎么耐磨,不适合长途跋涉,所以唐时锦决定把这种鞋子,命名为“款步鞋”。

这会儿鞋厂还没有建好,但其它的已经在做了,鞋底一共有三种花纹,唐时锦看了看样品,觉得还不错。

然后下头人又把设计好的鞋面送了上来。

因为当前来说,这种鞋不算平价,本身橡胶也不那么多,又因为是人工的,量暂时上不去,所以不可能很便宜。

而现有的贵人穿的鞋大多是“靴”式,其实并不舒服,如果照样做下来,那这种鞋底的优势,完全体现不出来。

所以唐时锦决定改良一下。

靴筒只及脚腂,做两种,一种是像现代的系带鞋一样,做两边分开系带的,另一种可以做毛线针织的,有弹性又透气。

而且这个年代么,当然是先从皇上的鞋子开始做,下头人送上来的这种,就是为皇族设计的图样。

唐时锦直接否了:“太繁复!不必如此,简单舒服就好,最重要的就是舒服,庆典仪式上又不穿这种!”

下头人连声应诺,退了下去。

然后唐时锦又看了看给普通人设计的。

其实他们不是没本事,给普通人设计的花样就很好,祥云纹很大气,莲花纹也精致,连系带都漂亮,比后世很多的国潮鞋可美多了,而且因为要实现量产,所以也不用很繁复的绣法。

唐时锦赞了一声:“这个好,这个很不错,谁设计的!赏!”

负责的主事赶紧谢了恩。

唐时锦又道:“之前那个,赶紧弄好了送进宫来给我看,就参照这一种,简单大方就好,放开手设计,不会治你们罪的。”

那主事连声道:“是,是,下官明白了。”

唐时锦道:“男鞋这样就差不多了,女鞋还可以再想想,毕竟要配衣服的颜色……”

正说着,就见外头吴不争冒了一下头。

唐时锦转头看了一眼,他冲她打手势,唐时锦就道:“就这样,回头把图样送过来。”一边就出来了。

吴不争几步过来,附了耳小声道:“我今天才知,那个俞衔书,没有参加会试。我去他住的地方看了,说是几天没回来了。”

“什么??”唐时锦讶然。

俞衔书,就是第一个向她行卷,说出国家钱庄概念的人,如今会试都第二场了,他居然没有参加?

只怕是因为这件事情,遭了旁人嫉妒。

唐时锦就道:“炎五,去查,”又向吴不争道:“你也去,怕是出事儿了。”

两人急应命去了。

第956章 人跟人不一样

文人设局,通常细致,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他自己更不会去什么奇怪的地方,所以只往文人平时会去的地方找就可以。

两拨人很快就把人找到了。

炎五如今已经被平儿拿下,然后就嫁妻随妻,彻底归她了。

他回来禀报:“在小安山断山亭下头找着人的,看起来像是摔下去的,那一块是一个山裂,不算高,但山壁光滑,爬不上来。”

唐时锦道:“人怎么样?”

炎五道:“人还活着,但昏迷不醒,好像只有摔伤,不像有别的伤,应该是自己摔的。对了,我上来之前看了一眼,石头上好像有油。我把人安置在了庆王府,叫奚少的人去检查了。”

唐时锦道:“还有没有发现别的什么?”

炎五问:“什么?别的没什么了啊!?”

行吧行吧,所以就说,人跟人真的不一样。

哪怕一个普通的回禀,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就不说别人了,江必安话这么少,但是若他回禀事情,肯定一句话就能说清楚要点。

唐时锦就道:“你过去一趟,通知国安部的人去查吧。”

炎五应声去了。

唐时锦过去瞧了瞧俞衔书,给他喝了几滴灵泉水。

到了下午,人就醒了,一听说被唐时锦的人救了,俞衔书喜极而泣,他真的以为活不成了。

江必安直接指了陆凤楼两人来查这个事儿。

现在国安部做事,都不用唐时锦说,就越来越严谨了,就比如普通的问话,也会有例如陆凤楼和贺延墨这种,至少两个缉事卫,然后旁边会有专门的书吏去记录。

这是最低的配置,稍微重要的案子,还会有监察司的人,当然了,如果是人命案还要有提刑按察司的人。

这么说起来,等腾出手,还得把技侦进一步细化,倒不是强求跟后世一样分法医痕检什么的,但是痕检基本的技能还是要慢慢学习的……但这是她的知识盲区,她只知道最浅显的,例如指纹什么的。

另外,普通的大夫,其实也可以招几个,就像现在这种案子,有人专门检查和记录伤口程度、位置,进而分析判断……轻重伤明确分级什么的。

她来回溜达着,一边寻思,那边贺延墨已经在问话了。

起初俞衔书还以为是意外,对他们谢了又谢。

然后贺延墨直接告诉他,他掉下去的那块石头上,被倒了油,而且就在旁边,还有两块石头被倒了油,也撬松了。

俞衔书当时就傻了。

其实事情也很简单,俞衔书为人本就谨慎,尤其因为行卷招了人眼之后,就更加谨慎低调了。

借着要温书的名义,送过来的帖子,全都婉拒了,又因为住在会馆中,有些事情实在避不开,就索性搬了出来,离他出事的小安山不远。

小安山很小,没什么风景,天又比较冷,来的人不多,俞衔书倒是爱其清静,就每日午后过来,坐在断山亭中温书。

在会试前几天,他温书都比较晚,一直到天黑才下山。

初七那天,他在断坡边小解,脚一滑就摔了下来,当时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想上来,上不来,呼喊也没有人应,只靠着啃野草,然后又用石头垒了一个避风的窝,好歹撑过了这几天。

贺延墨问:“有谁知道你喜欢在断山亭温书?”

俞衔书犹豫了一下。

贺延墨抬头看了他一眼,俞衔书就道:“我搬过来之后,就没怎么与人交际,只有我两个同乡知道,他们来过一次,只是我一直随父母在任上,并不是在江南长大的,不怎么畏寒,但他们一来就说冷,所以只来了一次。”

他说了两个同窗的姓名,然后求道:“他们两人都是我的知交好友,人品我可以为他们担保,此事与他们必定是无关的,能不能等科举之后再去问他们?”

贺延墨咳了一声,瞅了瞅唐时锦。

唐时锦点了点头:“可以。”

如果没找着他,命当然比较重要,但现在已经找着他了,那放宽几天也无所谓。

但是没想到,隔了一天,那两人考完第二场出来,就来国安部报案,说俞衔书失踪了。

缉事卫不露声色,就按着常规询问过程。

这两人一个姓赵,一个姓乐,赵恺与俞衔书既是同乡,又是同门,关系亲近,而周展眉则是乡试之后认识的,也是一见如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