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865)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首先,义务教育这个说法,大家集体反对,然后几个人商议了一番,觉得可以称之为“国恩学堂”,让学子们明白,这是国家给予他们的恩德,将来才能心怀热血,报效国家。

这个纯粹是时代特征,重视恩义,弘扬君恩,在初起阶段这么做没什么不好的,还能让人更加的“忠君爱国”,唐时锦也不反对。

然后才开始商议具体的细节。

唐时锦是真的受不了这种冗长的会议。

在她的公司敢这么开会,磨磨叽叽的,她绝对把你开了,但这些人早就习以为常。

反正这么多人,讨论了一下午都没出结果,晚上加了个班不说,第二天还得继续。

他们觉得,可以把试点放在江南陪都,或者直接就放在京城,一来管理调度方便,二来,京城本就应该最兴盛。

也有的说,义务教育的时间,起码要放到两年,两年时间,大部分资质好的可以写信了,学算学的可以看帐了,让他们能学有所用,他们才会感觉到君恩浩荡。

还有的说,其实可以征管民间学堂,不然这个兴办之后,民间也会受影响。

尤其是陆可进,也不知道算专业还是不专业,他说如今国库丰足,提议把时间放到四年,那么这里头资质好的,可以考中秀才了,也算是一个分水岭,其它人放弃也不会觉得为信……吧啦吧啦。

唐时锦心累,真的心累。

她直接站起来,吩咐孔非孔去拿一匹白布过来,然后准备笔墨。

她这一站起一说话,其它人就全停了口,秀才遇到兵,就是这么老实。

唐时锦道:“这是一件全民扫盲的运动,提升国民素质,推动国家发展。这是全民的!全民的!全民的!扫盲!扫盲!扫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并不是说我们起初定下这么个政策,就不能改,但是,你要改也要有理有据的改,而不是想当然耳的改,谁都知道时间长了学的多,但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做不到!!听懂了吗?听明白了吗??”

王慎行无声的扫了几人一眼。

他就知道唐时锦快发飚了,上午过来的时候,就跟他吐槽了好半天。

他现在跟着唐时锦久了,很多经济方面的事情,都非常能理解,不能跟唐时锦比,但比这些人是好多了,所以有些话,他也听着好笑,只是他说,这些人不听啊!!

还斜着眼一副你也俗了的表情。

这下好了,庆王爷亲自说了,你听不听?

果然,这些人一看唐时锦生气了,一个个顿时就老实了。

唐时锦道:“尤其是陆大人,我真不想说你的,可是你身为户部尚书,我还派了预算师,教会了你们户部这么多人,如今他们都可以独立核算了,你居然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你一天天的到底都在干什么啊?到现在还在给老子整什么‘国库丰足’??国库丰足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不明白吗??你说出这种话,真的不觉得丢脸吗??你真的不觉得德不配位吗??”

她对这个陆可进不满,真不是一回两回了。

上一次发行国库券,这一位就激烈反对,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如今到了这一步,又整出这些想当然的言论。

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她不知道,但绝对是不够懂经济的。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与财政阁相辅相成,如今财政阁主做开源,而户部主做管理,让一个不懂经济的人当户部尚书,那就是不合适!

陆可进脸都白了,急离座跪下,“臣惶恐,臣失职!!”

其它人也各自站起,不敢再安坐,心里却也有些惶惶然,叫唐时锦说出这种话,陆可进倒不倒不知道,但户部尚书,肯定是要换人坐了。

唐时锦摆手:“都坐下,别耽误时间,我跟你们讲讲。”

几人互视了几眼,惴惴不安的回去坐下了。

唐时锦续道:“首先,试点,尤其是这种事情的试点,一定要挑相对独立,边缘的地方,方便管控、统计,减少人员流动,因为试点是为了下一步的推广做准备,只有这样的地方,各种数据才更独立,更精确,更有借鉴意义,而且不会影响当地和周边的日常生活……”

第1053章 跟财神爷比都是渣

她掰开揉碎的给他们讲了讲。

这会儿,孔非孔早就把白布拿了进来,这些太监全都是人精,他猜到了唐时锦想做什么,直接叫人把布两边用杆子卷了起来,然后让两对影卫扶着两边,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平平整整的白板。

唐时锦续道:“我再说说为什么做不到的问题。”

她直接提了笔,飞也似的,在布上画出了一个巨大的,一人多高的茂州地图。

说真的,这一手儿是真的炫酷,不管看多少回,都叫人叹为观止。

而且她画完之后,迅速的在各版块拉出一个指示线,注明了人口、孩童比例等几个数据。

然后她又画了一个与这个地图同样大小的,成都一府的地图,然后提起朱笔,飞快的在各处画圈。

画完了,唐时锦退开两步,比了比:“写出来你们看不懂,画出来你们能看懂了吗?国恩学堂要做到多少才能叫做普及?我以走路一个时辰之内能到达,做为一个区域的划分,然后以这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决定学校的数量和大小,相应的建筑成本,师资力量,教材成本等等……所有的都经过了核算。”

“就以茂州一地来算,我们最少最少,需要建小型学堂一千六百余所,中型学堂二千一百余所,大型学堂三千四百余所……而只成都一府,就要建大中小学堂约七十所。小型学堂的建筑成本,按当地物价核算,大约在二百三十余两,中型学堂大约在三百九十余两,大型学堂大约在六百一十余两,就只成都一府学堂的‘建筑’成本就需要三万六千余两。”

“以一所小型学校,招生大约在八百到一千人,中型学校在三千到五千,大型学校招生在一万二到一万五……以课本可以重复利用三次来算,一个学生一年的教材支出是二两左右,以课桌可以利用十年算,一年的成本是二分银子……另,一所小型学校,至少也需要先生及管理人员三十人以上,中型学校至少也要百人左右,大型学堂五百人左右……先生的月钱至少要二两银子,其它人员以一两银子算,小型学校一个月的月钱就需要六十余两……”

唐时锦讲的不假思索,所有的数据全都在脑子里,流畅极了。

满室雅雀无声。

这些人直接都听傻了,是真的听傻了。

这个核算数据,唐时锦早就写在了纸上,发给了他们,但是他们收到的是一个总数,万万没想到,真正的计算过程,如此的精确,细致,叫人不敢相信!

精确到两!

精确到地!!

精确到户!!!

他们更没有想到,原来这件事情,是一件如此如此费钱的事情,居然比造船出海还要费钱,但是一路算下来,真的没有一点点能做文章,能压缩的地方。

这件事情,是真的,就需要这么多钱。

他们没有想到,事情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帐原来还能这么算!

他们没有想到,财政阁居然能做到这一步,细致到叫人无法想像!

当年穆完璞见到一件事务的核算,就如此震惊,这些人的震惊,是他的十倍。

这才叫财政阁啊!这才叫财神爷啊!

相比之下,陆可进……身为户部尚书,是真的可笑!

可是他们,也同样的可笑,拿着数据都不会看!

在这一刻,这些自视极高的人精子们,难得的有了一个共识:

在经济方面,跟财神爷比,他们真的都是渣,都是渣!差的实在太远太远了。

陆可进脸如死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