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888)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因为沙袋是有重量的,所以整个轮子不用费力就会往前滚动,而且耕的很深,面积又很大,一亩地没几趟就耕完了,真的非常神奇了,她从来都没听说过种东西。

章无极也看到她了,笑着过来拱手,一边跟她道:“这是青州一个匠人做出来的,他们叫耕地架,”他比了一比,“其实结构很简单,仿造起来也容易,沙袋和犁头直接自己再装就可以。”

唐时锦问:“一定要用四个人?”

“也不是,”章无极道:“一般至少要两个人,关键看吊几只沙袋,一起动手才能把那个劲儿用到一处,沙袋太少了犁的不够深,所以最少要两个人,最多可以四个人。”

唐时锦下了马,随手把缰绳抛给平儿:“我试试。”

章无极一愣:“王爷,这种活儿……”

但看她就丝毫没有犹豫就过去了,章无极迅速把袍子撩起来,也跟着下了地,心中暗暗惭愧。

他亲自过来看,就觉得自己很认真了,没想到唐时锦理所当然的亲自动手,这才是真的上心。

唐时锦做事,一向是这个态度,这种东西,要是合适,是要全天下推广的,不亲手试试怎么行?

她过去亲自推了几下,推起来只需要稍微用力,两次就能找着感觉,四个人一起用力,整个架子就往前悠,真的很省力了。

唐时锦一直推了一整趟,才停下,问:“造出来多久了?试没试过能用多少?”

章无极指了指旁边一人:“这就是造出耕地架的匠人,叫刘朋,你过来跟王爷说。”

那匠人有些紧张的上前一步,一下子就跪下了:“回王爷,这个造出来有一个月了,咱们试着没坏。”

唐时锦道:“不用怕,起来说。你们试是全天试的吗?”

“是,”那人道:“我们那块的地,化冻早,正好试架子正好也把地耕了,一家耕完一家耕,就没断络儿。”

“行,”唐时锦道:“此物极好,我会为你请功,你把图纸画出来吧,我会全天下推广的。”

她顿了一下:“这是你自己造出来的?有名号吗?”

刘朋道:“俺爹和俺造出来的,俺是刘家坊的,没,没啥名号。”

唐时锦又细问了几句,一边就笑道:“那就这样,此物就叫耕地架,我会下令匠人制作的时候,为青州刘家署名。”

匠人最重视这个,刘朋喜出望外,连连谢了。

唐时锦又叫章无极从附近请了一些老农民,细细的看了,确认没有什么问题,才赶着制了图,天下推广。

而且这种东西,便民利民,唐时锦还搞了一个国库扶植,每做一架,国库可以补贴匠人二两银子,这种东西成本也就不高,木料还可以就地取材,所以这个钱并不算少。

而且财政阁也奖励了刘朋举人身份,以及白银万两。

也没几天,又有一个地方,送过来一个手动插秧机。

整个机器非常的轻巧,感觉像一个板子,有两个轮子,可以在泥中推动滑行,人在侧边,前头一个小管子,把秧苗放下去之后轻轻一按,秧苗就插入土了,不用老是弯腰,还插的横平竖直的,非常的省力方便。

很多匠人比较死心眼儿,这些先进农具得了赏赐,大家就一窝蜂去搞农具。

之后又有了收割机、脱粒机,轧棉机等等……有的是真的不错,就像耕地机一样,唐时锦都没听说过,有的就有些为造而造,但即便为造而造,唐时锦也都让人鼓励为主,赏些东西,不要打击他们,说不定下一个就很好了呢?

所以,总之,

在这个年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

统治者更看重哪一点,下头的人,不管基于什么想法,都会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只需要去引导,去发掘,就时时会有惊喜!!

所以满清统治者的理念,真的误我大中华!!

要是换一个重视科技发展的统治者,哪怕一直搞帝制呢,我大中华也绝不会沦落到被八国联军欺负。

幸好她把这些全都扼杀在了摇篮里!

她简直要佩服死她自己了!!

哗哗的搞了一阵儿,造出了很多堪称神兵利器的先进农具。

一直到崔向鲁造出了可算乘除的计算器,得到了赏赐之后,算是告一段落。

大家可能是觉得,原来也可以这样……毕竟各个匠人也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的,完全可以百花齐放么!

吴不争进宫,左右看看,暗搓搓的从袖中取出了一张纸:“师叔,你瞅瞅这个。”

唐时锦无语的道:“你自己看看你这样子有多猥琐,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给我什么不好的东西。”

吴不争摸着下巴道:“好不好的,也不好说,你先看看再说。”

唐时锦展开一看,就咦了一声。

第1081章 门道热闹

这居然是一本杂志?

是手写的,名字叫《门道热闹》,薄薄的一本小册子。

这会儿,《天下报》已经由月报改成旬报了,朝中的事情多的很,报社一直在招人还忙不过来。

年底之前,表面上由江湖势力搞的八卦小报《逸趣月报》,也开始发行了,其实主要也就是做个补充,写一点新闻背后的故事,例如第一期就拿佛遗宗开刀,写了这些人的一些事情,风格不同,但还是正能量的。

如今渐渐做出了风色,不少人买去看。

而这个,更像后世的期刊,不注重时效,但是有名人逸事,也有文人新作,还有生活常识什么的,多而不乱,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唐时锦先草草的翻了一遍,然后又翻回来,一看名人逸事,是《庆王爷和她的徒弟》。

唐时锦:“……”

她无语的道:“就逮着我一个人祸祸是吗?”

吴不争道:“别骂我,这是范陶朱干的!”

唐时锦翻了个白眼儿,一边细看。

这写的就是她收戚曜灵的过程,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真的,大部分都是假的,但是文笔诙谐辛辣,整个故事非常有传奇色彩,她整个形象也非常的光明和睿智,戚曜灵的形象也很招人疼,她觉得写的还真不错,于是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再一看时,就觉得里头渗透着一些东西,就例如说她对于商业的看法和做法,细琢磨很有意思。

其实炎柏葳,桃成蹊都曾写过她。

但是炎柏葳是说书,是造势,桃成蹊写的死活不给她看,所以她看到别人写她,还有点儿新奇。

要知道,如今写这种东西,都是要假托前朝的,写皇上写她,那太敏感了,稍微不好就是大不敬,但是往好处写又流于歌功颂德,难得有一个这么有意思的,而且这么看来,他对于商业的理解,居然都很到位。

这个名字起对了,《门道热闹》,真的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唐时锦反复读了三回,每一回都有不同的感悟,一个这么白话的文章,却值得反复咀嚼,这个人确实厉害。

唐时锦把后头的也都看了一遍,后头的,像他选的一些文人新作,她看不出什么门道,但是他们写的都是时事,这大概类似于时事评论?

之后是一些奇案,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又传奇又有趣又狗血,连她这种文盲都看的下去。

还有各处的逸闻趣事,生活常识,江湖门道等等,包罗万向,十分轻松休闲,真的很有后世期刊那种感觉了。

唐时锦花了一个时辰才看完,按在手边:“说吧,从哪找了这么个能人!别跟我说范陶朱,我可没跟他聊过这方面的东西,为啥跟我认知中这么像?”

吴不争笑嘻嘻的道:“其实也不算说谎,这个能人还就是陶朱给的。”

这个人叫温撷,字撷秀,元盛二十三年时,他才十五岁,就在会试中考中了会元,真真的少年天才、意气风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