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娇妻超旺夫(893)

作者:百里砂 阅读记录

当天晚上就有无数人过来找她。

唐时锦第二天兴致未消,又带着徒弟们出来,还特意开到温宅门口去炫耀。

桃成蹊和温撷秀出来,她就跟他们道:“来吧!一人做一首诗,赞美我的汽车,我就带你们去兜一圈儿!!”

两人笑着,就真的各做了一首诗,然后戚曜灵下去把两人带了上来,遛了一大圈儿。

好些文人听说了,私下里笑的不行,说庆王爷这个促狭性子真没谁了,关键是海东青也是她的啊!

所以,能打败唐时锦的,只有唐时锦自己??

第三天,唐时锦又带着儿子们出来玩了一趟,几个孩子兴奋的不要不要的。

就这么一连玩了三天,唐时锦才算是玩够了,然后戚曜灵也学会了,隔天又开出来,带着国安部那几个人转悠了一圈。

后来炎柏葳被朝臣们念叨烦了,阁老重臣们也有幸上来玩了一回。

京城里迅速接受了这个大家伙的存在,有好多人天天抱着自斟壶出来,守在路上,就为了看这个大家伙经过的。

之后,炎柏葳特意为此下旨,再一次重奖了穆永福,封其为益求侯,并将这辆汽车,命名为启明号。

当年卫时磊也曾将第一艘大福船命名为启明号,但相比起那一个,这个才是真的划时代的……启明星。

京城里从来就不缺聪明人,百姓就是看个热闹,但是很多人,已经明白了此事的意义。

一种新的机械动力!

可以做什么?除了做车,可以做船吗?可以做别的吗?

可以,当然可以,可以做很多很多东西。

但此时作出蒸汽机车,主要是一个象征意义,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的尝试,在人力、畜力、风力、水力之外,还有可控的新动力。

要说推广,那还早的很……造价太高了,也没有使用条件,技术也不够成熟,还需要慢慢的研究。

唐时锦跟炎柏葳道:“等磊儿回来,其实这种东西,可以用到海船上。”

“嗯,”炎柏葳道:“用到海船就海船,怎么这么严肃?是不是国库没钱了?”

唐总怀疑的看他:“为什么你一说国库没钱,口吻这么高兴?”

“嗯?”锦临大帝不慌不忙道:“我只是有点儿幸灾乐祸。”

“哦,这样。”唐时锦没怀疑,也不在乎,毕竟她也经常幸灾乐祸:“确实,没钱了。”

前两天,别宫的图纸最终定稿,支走了大批的银两,国恩学堂也进入了建筑阶段,也支走了一批银子,还有信政司……

倒不是不能周转,只是想做大事,就有点儿不够用。

唐时锦道:“我想修铁路。”

她给他解释了一下铁路是什么。

炎柏葳点点头:“驰道?‘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是这个吗?”

唐时锦点了点头:“对,类似,但是驰道,轨木枕木都是用木头,我说的这个,枕木可以用木头,但是轨道要用铁轨;驰道是用马拉车,这个我们可以用蒸汽做动力。”

炎柏葳想像了一下,点了点头:“听上去不错。”

“但是没钱。”时隔几年,唐总又有了这样的感悟:“没钱修,也没那么多钢铁用。所以我想,要不我们先修一段儿吧,只修京城到陪都这一段儿,一来一去两条,花不了多少钱,正好也做个尝试,等修好了,一年半载也过去了,蒸汽动力应该也成熟了,正好试行,你说呢?”

所以?

嘴上说着没钱,抬抬手就修一条铁路?

炎柏葳点了点头:“好,你说修就修。”

唐总并不知道她老婆正暗搓搓盘算着用光她的钱,摸了摸他的脸:“那就这么定了,我先叫他们搞搞预算。”

第1087章 一朝回到登基前

铁路是一个新兴事物,要做预算比较麻烦,但是比起国恩学堂来,又简单多了,花了两天就把预算做了出来。

然后唐时锦一脸悲伤的道,“我们又没钱了!又穷了!这就叫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登基前!!”

她仰天长叹:“国库又不过亿了!!”

正要安慰她的王慎行:“……”

这凡尔赛的,连八面玲珑的王大人都有些安慰不下去。

他无奈笑道:“历朝历代,国库过亿的盛事,只在王爷手中有过。”

那预算主事也笑道:“也没有辛苦几十年,只有几年。”

一边说着,大家不知怎么触发笑点,不少人笑了起来,是真的有一种自豪在心里。

第二天,就由王慎行上折子提请。

这几年下来,君强臣弱,其实文武百官都比较佛了。

类似于建行宫修铁路这种,不会一动就动到整个天下的事情,他们都不会强烈反对,反正庆王爷出钱,只要庆王爷自己不反对,他们为什么要反对?

她做的事情全都是好事,建起来,他们也跟着沾光,没有人吃亏。

说起来,在锦临朝,大动作是真的多,而且大多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有本事的人想出头是真的容易。

就像郑良材,不是突如其来的,就被调去办报了?就好像陆怀远,跟庆王爷从来没打过交道,不也一样被她送去信政司了?

所以就说,你的人品本事,其实上位者都是看在眼里的!

也所以,大家平日里也都在积极表现,就希望有一天,大馅儿饼什么的,就会啪叽一下落到自己头上。

这个局面,皇帝两口子当然乐见其成。

可其实,不少人也是在暗地里骂他们的。

为啥呢?

因为每一件事情都要抽人,都是挑着抽的,而且还专挑好的抽,就连郑良材算是最低调的,走的时候也是带走了两个亲信的。

所以,这左一件事右一件事,抽来抽去的,就是不见补!

同样的活儿,不,不是,活儿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少!

报上去要人的文件,吏部就跟眼瞎看不见一样!

而且这还不是以前,凑合凑合也行,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会儿,那叫一个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敷衍!

皇帝两口子一个赛一个的精明不说,同僚除了常见的想踩着你上位的,还有不少人,周身都是旺盛的工作热情,每天上班都精神饱满,自己拼命还想拉你一起拼命,你稍微一松懈,就给你上忠君爱国课,要不就是庆王爷的迷弟,一口一个“王爷给了我们……你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痛心疾首!!

某官员:“……”

我珍惜啊!我挺珍惜的!

我就算不珍惜幸福的生活,我也珍惜我的官位啊!!可是我这个小身板和老命,我也挺珍惜的,我忙里偷闲喝个枸杞茶保养保养,怎么了我!!

同样的一幕,在很多地方上演。

所以,有很多经历过先帝的官员,都有同样的感慨,锦临朝的官儿啊,最好干,也最难干。

他们并不知道,连同这一幕,皇帝两口子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这就是他们的“阴谋”。

他们用这种方式,暗搓搓的激发所有人的潜力,测试每一个部门最合理的人员配置,所以你想打打酱油摸摸鱼,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朝廷官员们,真把弦儿紧起来,日子并不算轻松。

之前上早朝的时间,都是卯初,也就是早上五点,相当于三四点就得起。

但是炎柏葳在锦临二年的时候,改成了早上六点,哪怕没有资格上朝的官员,也是要在这个时间上衙的。

好在上班早,下班也早,放衙时间,一般是春夏四点,秋冬三点。

而且他们对于中午的要求比较宽泛,午饭时间或长或短,都不太限制,虽然有上班期间多次点名的“频点”制度,但也不会卡中午上班的时间点,比较人性化。

可实际情况是,阁老重臣们,几乎没在晚上六点之前放过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