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88)

不止是军人,其他行业的人也都看到了。也带来许多触动。

这篇文章写得很生动,倒是吸引人。

很多人看了之后,更加感觉到了军人的伟大,以及军属的不易。

每一位军人冒死奋战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承受着失去的痛苦。

他们是谁的丈夫,谁的孩子,谁的父亲。这个家庭失去他们之后,会面临怎样的艰难。

这些平凡的生活细节,更显得他们如此的伟大。

这会儿,压力就给到了东阳县了。

因为这是东阳县林安安写的当地军属的故事。

严县长看到文章的时候,只觉得庆幸。

庆幸前阵子那事儿处理得好,所以在报纸上面,化名孙小归的军属被欺负后,得到的结局是很快被县里领导注意到,并且为他讨回公道,是个完美的结局。

要不然,这会儿该是他们东阳县出大丑的时候了。

严县长喝了口凉茶,让自己静心。

“这个林安安,可真是……这么小的孩子真是不简单啊。来这一出。”

说实在的,严县长对林安安其实有不满的。他认为那事儿虽然解决了,但是到底造成一些影响,让少数老百姓对政府还是有些误解。他认为林安安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给他写信,或者在门口等他,亲自和他说也行,犯不着闹那么大的动静,搞得县里人都议论纷纷。差点闹出事情来。

只是碍于林安安是个孩子,所以即便她处理问题欠缺了周,也不好计较而已。

如今啊,严县长是不好小瞧这个孩子了。

心里想着,不愧是首长的闺女,还是和别人不同啊。

严县长叹气,然后就叫秘书进来,准备开会。提一提完善退伍军人和烈士信息的事儿。这些年有些人没领到补贴,一方面是确实人太多,肯定有些顾不上。另外也是因为信息的缺失,缺少证明材料,手续就拖延下来了。毕竟每一笔支出都是要有依据的,不能乱给钱。现在要发补贴,也是要补上资料的。

这资料还得从上面找证明,还要费心思的。

“赶紧办了吧,总要办的。”

和严县长不一样,红安公社的领导可没那么庆幸了,毕竟故事中可没提到一句公社干部。虽然没点名他们的失责之处,可是直接惊动县长了,这不就是说明公社的干部不作为吗?

红安公社的秦书记和邱社长这心就憋闷得很,这事儿真是难过去啊。这都第三次了。

他们是不是还得庆幸,林安安这文章,没直接写被公社干部子弟欺负的事儿?

要不然,他们这得引起全国人民公愤吧。

想到这种可能,两人顾不上憋闷了,又庆幸起来。幸好林安安这孩子留了一手,没往上面写。

要不然还真是要出大问题。

两人也更加把上次的教训记在心里了。意识到他们不重视的一件小事,其实可以带来无限大的后果。如果及时管教许涛那类人,尽快解决此事,那就是小事儿。但是惊动县长,事情就大了。真的上了报纸让全国老百姓看到了,那就是惊天大事了。

两人讨论这事儿的时候,都免不了擦冷汗。“我看还是要加强管理,不能出现败类。从思想到行动上面都要管。什么打架斗殴的事儿,还是尽量阻止。要加强对公社内部弱势群体的关心,包括军属这一类的家庭,让各生产队也重视起来。还有退伍军人身有残疾的,完全可以特殊照顾一下……”

自然不止他们,也不止东阳县受到文章的影响,这文章也多少让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影响。

不止干部们关注到了这一群体,一些老百姓也关注自己身边的军属了。

让某些欺软怕硬的垃圾,也有所顾虑了。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了。

林安安把孙回他们约出来,把报纸给他们看。本来都在家里农忙抢收呢,都觉得累坏了,这会儿看到报纸,都很高兴。自从上次的事儿之后,他们这些军属子弟仿佛关系也不一般了,开始走得近了。

和林安安也算成为朋友了。

看了文章之后,就觉得林安安写得太好了,就感觉比他们真实的感受还要触动人一样。比如其实他们想法没林安安写的那么伟大。有时候还会埋怨自己的父亲为啥要为别人付出却顾不上家里的。可这里,林安安把他们写得很无私,很伟大。

大家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林安安道,“这是自然的,艺术都需要加工的。只要事情是真实的就行了。不管你们如何想的,这些事情难道不是真实存在的吗?你们也确实没有阻拦家里人,不是吗?”

孙回道,“其实我现在就是报纸上这样的想法,我不怨谁了,我好好读书,以后也当军人。”

林安安惊讶,“你咋有这个思想了?”

孙回有点不好意思,“我,我也想让人尊敬我。”

其他人看了眼他那别扭的样子,都笑了起来。可能是觉得他这想法特别淳朴直白。别人都说保家卫国,他是想得到别人的尊敬。

林安安也笑道,“其实不止军人可以让人尊敬,各行各业都行,只要为这个国家建设出一把力,就都行。重要的不是你的身份,而是你做了什么。”

金满月道,“就像安安写文章,上报纸了,也让人看得起。”

林安安道,“这主要是我写的文章带给人正能量。”

旁边又有人扭捏的问林安安,啥时候写他们。

这次林安安还没写到他们的故事呢。

林安安立马道,“下次就你们了,我已经开始写大纲了,报社也让我可以继续投稿呢。我还需要润色一番。”

“那你也要把我们的思想写得这么伟大,其实我们和那报纸上面写的一样。我们就是那么想的。”

林安安自然理解他们,谁不想把自己最光亮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呢?

林安安又把买的报纸分给他们,让他们带回去给家里人看。“现在只是上报纸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人帮着解决困难。只能说以后再想办法,你们先别和家里人说其他的事儿。”

金满月不敢,“我爸肯定不愿意接受帮助,他总不想和别人说他的事儿,也不愿意给组织添麻烦。”他爸当初退伍,啥都没要,一个人收拾东西回老家了。在家里常常念叨的就是,活着回来就是最好的了,和别的战友比起来,他已经很幸运了。

林安安道,“那你就和他说,这不是麻烦。如果能得到组织的帮助,你就能继续念书。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人才。他这是在为组织培养人才呢。国家的建设需要我们下一代。”

“你问他,是想给国家培养一个庸才,还是人才?”

说完又补充,“而且也不一定就能有补贴呢,但是如果真的有,他要是拒绝,你就说服他。对待长辈,我们也不能总是逆来顺受,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他们愿意无私奉献这也很好,但是对待咱们的责任,他们也该尽到。”

林安安的这番话倒是让这几个少年人都很新奇。

因为在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当中,长辈说话,小辈是没插嘴的余地的。爹妈给他们咋样的生活,他们就过咋样的生活。

队里那些孩子哪个不是这样的?敢不听话,棍棒伺候。

晚上林家人都下工回到家里,林安安自然又把报纸读给家里人听了。

都不用说,这些人就从这故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林长福倒是有些想法,他没买炊饼,买的是枣泥糕。

但是这其实也没啥分别。

所以也无话可说。

不过老林家人的心虚倒是出奇的一致,都问林安安,“你爸能看到报纸吧。”

林安安道,“那肯定能啊。”

“那……他会不会知道这写的是你啊?”因为他们对故事里面的事儿太熟悉了,所以总觉得就算没写名字,也应该知道的。

湖涂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