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安的六零年代生活(90)

这个孩子,就这样以强势的姿态,介入了她的生活中来了。让她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徐月英甚至有了不好的预感,她拦不住了。林常胜肯定会把林安安接过来的。现在大院里面这么多人已经知道了他老家有个女儿。平时别人聊天但凡提上一句,就能提醒道林常胜产生这个想法。这是迟早的事儿了。

然后又想到自己瞒着多年的事情,就这么被宣告出去了,心里一阵的憋闷。

她总觉得,办公室的人都在打量她。下班进入大院回家的时候,也总觉得大院里面的人在看她。

甚至她都能想到,多少人会在家里吃饭的时候聊天,说起林常胜家的那个老家的女儿,也许会说上一句,“原来徐月英是后妈啊,之前真是不知道呢……”

回到家里,她吃饭都没胃口了。直接进屋里去睡觉,担心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眼泪。

曹玉秋不放心她,等孩子们吃完饭出去上学了,就进屋看她的情况。

就看到她坐在床边上默默地哭。“闺女,这是怎么了?”

“妈,我心里难受。”徐月英哭着将事情讲了出来。

曹玉秋知道这事儿之后,也只是叹气,好好的劝她。“这事儿都这样了,咱们只能接受。想想以后怎么办。日子总要继续过。人这一辈子遇到的坎多着呢,你这算什么啊?打起精神来。”

“我还怎么过?大院里人不知道背后怎么说我呢。”徐月英难过不已。

曹玉秋也只能叹息。谁能想到呢,林常胜的那个孩子能那么出息,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人家都不用来首都,就能搞出这么大的影响。这不是她们能阻拦的。

比起以后林常胜把人接来之后闹出的动静,她觉得大院的人背后说的话也不算什么了。

“月英啊,你想过没有。其实这个事儿迟早要有人知道的。以这个孩子的本事,她肯定要来首都的。来了之后,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徐月英闻言,心里更难受了。想到等人来了之后,可不止大院的人会知道,娘家亲戚朋友也会知道。

她满脸难过,“妈,你说这日子怎么就越过越难呢?”

曾经有多风光,有多顺心。现在就有多憋屈。未来就会有多难熬。

她真是不敢想象,真要是林安安来了这里和她一起生活,自己的生活会多糟糕。

过于痛苦的感觉,也让她本能的开始反省自己。觉得过去如果换一种做法,会不会就不会像现在这样难受。

早知道今天,以前就……

…………

林安安自然不知道自己这文章在首都也搞出这些动静来了。

她这会儿更关注身边的变化。

因为信息不通,林安安无法知道其他地方的变化,但是大概红安公社是这次文章的中心地区,所以变化是很快的。秋收刚结束,有了精力,就开始落实一些问题了。

比如公社领导先给孙回家送了一次钱,然后说补贴正在落实中。因为要走流程需要花点时间,但是肯定会落实。又让队里关照他们孤儿寡母的,安排一些合适的岗位。妇联主任也上门表达了关心,说有困难就和他们反馈。大队领导更是开大会,说以后不允许出现欺负人的事情发生。这些都让孙回家的情况有了好转。反正学费是免了的,不用担心读不了书了。

还有其金满月爸爸也安排了一份符合他身体状况的工作,在队里当仓管员。家里境况好了起来。

其他还没上报纸的其他军属同学也说队里对他们现在挺关心的,还特意上门问有没有啥困难。

他们心里挺开心的。其实有的军属家庭也不需要帮助,但是这份来自外界的关心,就格外的让人心里温暖。很替自己的亲人值得。你在外面,有人替你惦记家里。

柴队长去队里开了一次会,回来就和林安安说了,让她有啥困难就和队里反映。

现在公社很重视军属的生活状况,帮军属解决困难,也是大队干部们的一项工作任务了。

柴队长没说的是,公社领导还把他批评了一顿。

队里能养出林安安这样一个气性大的军属,这该是平日里受了多少委屈啊。都怪大队干部不管事儿。

柴队长真的觉得自己特别冤枉。他就是管生产的,哪里还管这些事儿?

但是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来了,那不是还得认?

林安安虽然不用得到啥关心了,不过能有这些变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至少能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队长爷爷,我没别的需求了。只是我寒假就准备去首都找我爸了,到时候可能要麻烦你办一些手续呢。”

听到这话,柴队长也很惊喜,“你爸要接你过去了?”

“不管接不接,我不是都该过去吗?”林安安反问。

柴队长立马表示,“对,你是他闺女,去首都那是应该的。这手续我到时候给你办了。”

林安安笑道,“那就麻烦队长爷爷帮我先打听一下转去首都需要办理那些手续了,我这边能办的先办了。我爸那边也省一些时间。我就能早点过去了。”

“这个没问题,现在秋收也结束了,我有这个时间!”

柴队长是真的特别高兴。心里也变得轻松起来了。

秋收后不久,学校又进行了期中考试。

林安安无疑又是第一名,而且分数比上次还进步了。和第二名的差距拉得更大了。

不过林安安没觉得奇怪,因为秋收的时候学校放了假的,好些同学回去干活了,就她一心学习呢。

但是黄老师很惊喜的告诉她,她不止是公社中学第一名,还是全县中学第一名。

这会儿通讯不容易,也不可能给全县学生进行排名。但是期中这种大考的试卷题目是一样的,成绩出来之后,学校之间也会报一下各自学校第一名的成绩,也算是个比较。

林安安漂亮的分数直接力压东阳县中学所有第一名,成为东阳县第一名。

往年这个第一名,那可是属于东阳县县城第一中学的。第一次被公社中学所取得,而且还是红安公社,不得不让人骄傲的。

吴校长还做主,给林安安发了两块钱的奖学金。

周一开大会的时候,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发给林安安了。听着全县第一名的这个名头,震惊台下所有学生。林萍萍惊讶张嘴,“我的妈哟,咱家真能长出这样的脑子?老祖宗们是不是都顾着去保佑二叔一家子了。”

林安安对自己这个成绩也很满意,然后算了算时间,林安安就决定正式开始和林常胜提进城的事情了。

因为据说这手续办理就很拖拉。要耽误时间,林安安可不想在老家过年。

和老家的人过团圆年有啥意思呢?

当然是要去首都过大年啊。

这马上要入冬,她连新的棉袄都没买呢。就准备着去首都买新棉袄穿了。还打算买帽子,皮靴,手套……

反正这些要费钱的东西,她都不准备自己掏钱,都准备去首都买。

拿到成绩单之后,她也没着急寄出去。而是开始给林常胜写信,写自己在老家的学习已经到了瓶颈了,她需要更好的学习环境。

写她的要考首都大学的理想。然后写她的规划,因为要考首都的大学,至少也得考首都的高中。中考之后再转就晚了,初二下学期去首都读,直接在那边参加中考,最方便。她也能多点时间来适应首都的学习环境。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反正就没写她想念林常胜。她觉得亲情是打动不了这个人的。

她也不觉得和林常胜没有相处过,林常胜会对她有多深厚的感情。还不如用自己优秀的未来,来打动林常胜。

写完之后,她又请了黄老师帮忙写信,内容也是差不多,夸林安安的成绩,说她这次是全县第一,给公社中学争光了。又提起他们这地方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的欠缺,觉得无法满足林安安的学习需求。提议让林安安去首都学习。

湖涂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