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141)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小瓶子认同地点点头,“公公以为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杨清宁想了想,接着说道:“朝中大臣若行此举,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皇后不称帝,他们没有立场这么做。应该是皇室中人,也就是各地藩王,打着维护皇室威严的旗号,与皇后夺权。不过藩王无诏不能进京,若当真如我猜测的那般,他们应该是听说皇上染病,才会铤而走险。”

小瓶子顺着杨清宁的话说道:“皇后既然谋划了这场阴谋,就势必不会让皇上和太子活着,所以即便那些藩王动了手,也不会被皇上秋后算账。若运作得当,在民间散播些流言,瘟疫是出自皇后之手,他们进京不过是阻止皇后的阴谋,那他们的行动便名正言顺。”

“没错。看来皇上的这盘棋,下得当真不小啊。”杨清宁在赞叹的同时,又有些胆寒,心机如此深的人,若哪一日变成了敌人,那后果……

“奴才以为皇上是在为太子铺路。”

“嗯,无诏回京已是死罪,再加上他们私闯皇宫,便是将他们全杀了,旁人也说不得。”杨清宁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让冰冷的空气灌满胸腔,“今日过后,午门怕是又要血流成河了。”

“既然他们做的出,就该为此付出代价,公公无需多想。”

杨清宁转头看向他,无奈地笑了笑,道:“我虽容易心软,不喜杀戮,却也不是愚善之人,你不必为我担忧。”

小瓶子笑了笑,“是奴才多虑了。”

两人正说话,突然传来一阵喊声,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凡放下武器者,不杀;凡负隅顽抗者,杀!”

听到喊声,杨清宁更加确定心中所想,“看来我们猜对了。”

在短暂的安静之后,一声震天响的‘杀’,在东宫上空回荡,杨清宁转头看向窗外,道:“战斗开始了。”

小顺子从外面走了进来,神色有些慌张,道:“公公,您听到外面的动静了吗?”

杨清宁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是宫变。”

“宫变?”小顺子的脸色顿时白了,惊慌地说道:“怎会宫变,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杨清宁安抚道:“门外的禁卫军是皇上特意派来保护我们的,应该不会有事,但还是要将宫门关好,再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避免被乱军发现。只要熬过了今晚,咱们就没事了。”

“宫门?没错,只要宫门关着,他们就进不来,奴才这就过去瞧瞧。”小顺子又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看这阵仗,皇上应该是在关门打狗。”杨清宁心里其实并不平静,他来到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八年之久,却还从未经历过这么大规模的战斗,这不是拍戏,是实实在在的两军对垒,你死我活的局面,这肃杀的气氛不得不让人胆寒。

小瓶子赞叹道:“皇上当真大手笔!”

关门打狗说起来简单,却极易被狗咬伤,这必须有绝对的信心和绝对的把握,才敢这么做。凌璋显然有这样的魄力,不得不说他是个合格的君王,若他能一直如此,南凌国的将来必定是一片光明。

大战一直持续到第二日中午,才接近尾声,两方人马皆有损伤,不过凌璋人多势众,又对地形十分了解,双方武力值只要不相差太多,赢得最终还是凌璋,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最终的结局,以叛军的失败而告终,骁王凌峯战死,南阳王林岚重伤,其他人相继被擒。那些曾在皇宫呆过的军士,后来全部在城外驻扎,全部隔离开来,避免他们感染天花,蔓延至普通百姓。

金碧辉煌的皇宫变成了修罗场,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地上是横七竖八的尸体,残肢断体更是到处都是,一车又一车的尸体,从皇宫中运出去,同样运到乱葬岗,烧成灰烬。

死了近千人,光是烧,就烧了近一个月,每日乱葬岗周围都弥漫着尸体烧焦的味道,除了负责烧尸体的人,无人敢去。

为了安抚民心,凌璋让高勤叫来了内阁的人,将事情原委和盘托出,让他们草拟诏书公告天下。

鸿吉听闻凌南玉安然无恙,不由红了眼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也不耽搁,和其他人一起,草拟了一份诏书,在凌璋审阅后,颁布天下。

“皇上,贤妃她……”鸿吉忍不住开口询问。

凌璋叹了口气,“贤妃没能挺过去,鸿爱卿节哀。”

鸿吉不禁落下泪来,再问道:“那五皇子?”

“珏儿的病已有好转,太医正为其诊治,鸿爱卿放心便是。”

“谢皇上。”鸿吉擦擦眼角,道:“贤妃娘娘若知晓五皇子安然无恙,也该瞑目了。”

凌璋劝道:“鸿爱卿保重身体,朝廷可缺不了爱卿。”

“老臣谢皇上关怀,定竭尽所能报效朝廷。”

凌璋话音一转,叮嘱道:“宫中的瘟疫还未彻底消散,你们进出切记要遮住口鼻,千万不能将瘟疫传出去。”

“是,老臣谨记,也会再三提醒他人。”

“退下吧。”

“是,老臣告退。”

诏书一下,南凌国上下不禁一阵哗然,没想到张明华竟如此狠毒,为了争权夺势,将瘟疫带进宫,突破了世人所不能容忍的底线。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纷纷对张明华以及张家进行了口诛笔伐,而张明华的下场注定是遗臭万年。

就在宫变之时,一队锦衣卫出了京都,快马加鞭赶往徐州,将还沉浸在美梦中的张家人尽数抓获,全部押往京都。张明华和张瑞之被判凌迟处死,张家九族之内全部处死。张明华唯一的女儿安平公主凌丹阳削发为尼,青灯古佛,了却残生。这都是后话。

提心吊胆了一晚,外面的动静终于小了下来,众人正想着是否到门口问一问外面什么状况,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紧接着便是打斗的声音。

小瓶子二话不说,纵身上了房顶,观察外面的情况,原来是有一股叛军慌不择路,跑到了东宫门外,被门外的禁卫军拦住。交战的时间并不长,那些叛军打了一夜,早就筋疲力尽,根本不是禁卫军的对手,很快便放下兵刃投降了。

小瓶子将看到的事告知杨清宁,杨清宁叮嘱大家不要掉以轻心,万万不可打开宫门。众人忙应声,杨清宁是他们的主心骨,他说什么便是什么。

“小柜子,小连子,里面有人听到就应一声。”正午时分,大门外传来叫喊声,仔细一听竟是凌南玉的声音。

小柜子神情一怔,甚至没有应声,慌慌张张地去找小顺子。

“小顺子,太子……”他气喘吁吁地说道:“我方才好似听到了太子的叫声。”

“太子?”小顺子也是一怔,随即说道:“太子不是已经薨了吗?怎会是太子?”

“所以我才来叫你,你快跟我去听听。”小柜子不由分说,拉着小顺子就往宫门口走。

“小柜子,小连子,你们谁听到了,便应一声。”

远远的,小顺子便听到了叫声,不由眼睛一亮,“当真是殿下的声音!”

“是真的?”小柜子也是一脸喜意,“我们赶紧去看看,可是殿下回来了。”

“别着急开门,现在外面都是叛军,说不准是有人学殿下的声音,骗咱们开门。”小顺子留了个心眼,“咱们先从门缝里瞧瞧,确定是殿下后,再开门。”

“好,听你的。”

第70章 风云又起(7)

两人来到宫门口, 透过门缝往外看,却因为位置的原因,什么都看不清。

凌南玉听到动静, 出声问道:“谁在门后?”

“殿下,是奴才。”小柜子忍不住应了声。

凌南玉一听小柜子应了声, 连忙问道:“小宁子怎么样了?身子可好些了?”

听到他问杨清宁, 两人便已确定他的身份。

“公公的身子好些了,殿下不必担忧。”

“好就好, 好就好。”凌南玉闻言竟没出息地红了眼眶,“宫里可缺什么, 我让人送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