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148)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第二天清早,杨清宁醒来时,已没了凌南玉的影子,其实凌南玉起身的时候,杨清宁的意识醒了,只是转头又睡了过去,小孩子精力旺盛,他这个病号可熬不起。

听到里面有动静,守在门外的小顺子连忙问道:“公公,您醒了吗?”

“醒了,进来吧。”

房门被打开,小顺子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个水盆,盆里往外冒着热气,一看就是刚打的热水。

“公公,东西准备好了,您洗漱吧。”

杨清宁起身下床,看看他冻得通红的耳朵,问道:“你可是一直在门外守着?”

小顺子连忙拿了衣服给他披上,笑着说道:“殿下回来了,奴才们总不能还和之前一样懒散。不过奴才刚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公公就醒了。”

“你说得倒也是,规矩还是要有的。不过只要没有外人来,你们就门内守着便成。”

“谢公公体恤。”

杨清宁明知故问道:“殿下起了吗?”

“殿下很早就起了,这会儿应在奉天殿上朝。”

杨清宁一怔,差点忘了这茬,这场瘟疫已经散了,朝堂又恢复了原本的模样,凌南玉每日都必须早起去上朝。这样比较下来,杨清宁突然觉得自己也不是那么惨。

杨清宁刷了刷牙,又洗了洗脸,随后便坐了下来,将披散着的头发梳了起来。洗漱完毕,小顺子又端来了

饭菜,杨清宁简单地用了一些,便靠坐在榻上看册子。

“这么久过去了,也不知大理寺少卿的案子查的如何了。”

凌南玉了解杨清宁的喜好,知道他定对这个案子感兴趣,于是便亲手誊写了一份,让人转交给杨清宁,所以他知晓那起案子。

“公公昨日没问殿下?”小顺子倒了杯茶放在他手边。

杨清宁自嘲地笑了笑,道:“昨日精神不济,咱家给忘了。”

“殿下中午会回来用午膳,公公可以趁机问一问。”

杨清宁点点头,“咱家总觉得这个宁远县的这个案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这宫里人都知道公公是神探,若这起案子交给公公,这会儿说不准就破案了。”一说起这个,小顺子就觉得与有荣焉,在外的腰板都直了几分。

“咱家这身子出个东宫都难,更何况是去宁远这么远的地方,说不准还没到地方,咱家这半条命就没了。”

“瞧奴才这张嘴,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小顺子说着抽了他的嘴巴两下。

“不必如此,难道你不提,咱家的身子就好了?”杨清宁转移话题道:“昨儿救的那只鸟儿怎么样了,你喂了吗?”

杨清宁本打算将鸟养在房内,只是它总是不停地扑腾,小瓶子说会打扰他休息,便做主将鸟儿带去了杂物房。

小顺子眉头微蹙,道:“喂了,只是它的状况似乎不太好,也不吃东西,不是在扑腾,就是恹恹地趴着。”

杨清宁叹了口气,道:“曾经是翱翔天际的飞鸟,如今只能被困在这笼子里,它怕是很难适应吧。若长此下去,怕是活不长。”

“公公,咱们已经尽力了,能否活下来,只能看它自己。”

“我明白。”

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小瓶子从门外走了进来。

小顺子见状出声说道:“公公歇着,奴才便先退下了。”

杨清宁点点头,转头看向小瓶子,径直问道:“你可还记得前段时间想要杀我们的大理寺少卿之子郭闯?”

“记得。公公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我就是想问问,你是否知道案情进展。”

小瓶子的身份与小顺子不同,他并不只是内侍那般简单,消息来源要比小顺子多,应该知道一些。

小瓶子点点头,道:“奴才确实有所听闻。”

“你当真知道?”杨清宁眼睛一亮,随即问道:“那案件有何进展?”

小瓶子了解杨清宁,对什么事都没兴趣,唯独对查案情有独钟,再加上那郭家父子的案子与杨清宁有关,他便越发上心,主动询问了白鹰,有关这个案子的进展。

“郭闯死了。”

“郭闯死了?”出乎意料的回答,让杨清宁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紧接着问道:“什么时候死的?怎么死的?”

“在郭闯被押进诏狱的那天晚上便死了,据说是中毒。”

杨清宁眉头皱紧,道:“是服毒自尽,还是被人谋杀,锦衣卫那边有没有下论断。”

“他们怀疑是被谋杀,只是现在还没查到凶手。”

杨清宁忙问道:“那郭义呢,他还活着吗?”

“郭义也中了毒,只是救治得及时,并没有死,依旧在诏狱关着。”

“以郭闯贪生怕死的性子,确实可以排除自杀的可能,再加上郭义也中了毒,基本可以断定是被人投毒。”杨清宁若有所思地摸了摸下巴,“杀郭家父子无外乎是为了灭口,想要保住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且能在诏狱下手,看来锦衣卫里也不干净。”

“锦衣卫内部正在清查,将那几个接触过郭家父子的狱卒,全部讯问了一遍,只是他们都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再加上找不到证据证明他们就是凶手,只能先暂时在诏狱看押。”

“郭义可是大理寺少卿,正四品的京官,说杀他就杀,还不惜动用锦衣卫埋藏的暗线,看来这幕后之人的身份不简单,他们所要隐藏的也是个惊天大秘密。”

小瓶子认同地点点头,道:“奴才也是这般猜想,只是皇上最近在忙削藩一事,无暇顾及此事。”

“削藩?”

杨清宁听到这两个字,首先想到了明朝的那段历史,朱允炆刚坐上皇位,就在猪队友的怂恿下,对他的那些叔叔们下手,搞定了几个听话的,就觉得自己行了,最后被朱棣夺了江山,落得个生死不明的下场。

不过凌璋的处境与朱允炆不同,前不久各地藩王刚逼宫被抓,他削藩的理由十分充足,再加上有一半多的人现在在牢里待着,剩下的都是些软弱可欺的,想要削藩并不是难事。

“看来皇上在宫变之前,就想过削藩一事。”杨清宁忍不住感叹道:“皇上之谋略,实属罕见,当真令人佩服!”

“若让公公调查郭家父子的案子,会从那里入手?”

杨清宁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道:“宁远,直觉告诉我,那里应该是一切的源头所在。”

小瓶子眉头微蹙,“那个偏远的小县城里能有什么?”

“有什么还得去了才知道。小宁子,你可知那个宁远县距离京都有多远?”

“三千多里。若是乘车,要到宁远,需一个月才能到。”

“三千多里?”杨清宁不禁惊讶地重复了一遍。

若是放在现代,有高铁,有飞机,三千多里也就几个小时就能到,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却要走上一个月。

“锦衣卫就没派人去宁远走一趟?”

“去了,还没回来,不过是否有传讯回来,奴才也没多问。”小瓶子顿了顿,接着说道:“公公若是对这个案子感兴趣,为何不向皇上毛遂自荐?”

杨清宁苦笑着说道:“就我这身子骨连东宫都出不去,又怎么可能去得了数千里之外的宁远。不说皇上,就算是殿下那一关都过不了。”

小瓶子眉头微蹙,道:“公公都没试过,怎知会不行?”

“这伙儿人有多穷凶极恶,从他们毫不犹豫对郭家父子下手,便可窥得一二。又怎会允许有人前往宁远,势必会派人半路截杀。就我这样的身体,打,打不了,跑,跑不了,去就是送人头。”杨清宁也想去,只是他有自知之明,不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之中。

“我们多带些人,总能保护公公安全。”

“我是想去帮忙,而不是去添乱。”杨清宁果断地摇摇头,“殿下最近忙于朝政,已经够累了,就不要再给他添麻烦了。”

小瓶子提议道:“公公不去宁远也可,奴才替您去,您就安安稳稳地待在京都,等奴才的传信儿便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