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177)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白鹰走向就近的监牢,问道:“凶手是谁?”

“凶手是王广!”监牢内的犯人大声说道。

远处的犯人大声喊道:“胡说八道,凶手蒙着脸,根本认不出是谁。”

犯人眼中闪烁着恨意,“别说蒙着脸,就算化成灰,我也认得!”

“你叫什么?”

“我叫万林。”犯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很好,你等着。”

白鹰说完,转身投入战场,那些人的武功虽不弱,却不是营骁卫的对手,很快被斩杀殆尽。

料理完这边,白鹰再次来到万林的监牢旁,长剑一挥,将锁链斩断,道:“出来,随我走。”

白鹰带人出了诏狱,一看留守的四人竟也受到了袭击,好在他们有所防备,守住了出入口,否则白鹰一行人怕是凶多吉少。

白鹰没有耽搁,留下人守住诏狱的出入口,便径直回宫禀告。

御书房内,凌璋正在仔细瞧着秦淮留下的名单,杨清宁和凌南玉也在。

高勤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躬身回禀道:“皇上,白鹰回来了,正在殿外侯着。”

“让他进来。”

“是,皇上。”

白鹰听到回话,抬脚走了进去,行礼道:“属下参见皇上,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谢皇上。”

凌南玉见状率先问道:“郭义呢?可曾带来?”

白鹰跪倒在地,道:“回殿下,郭义已死,属下有负殿下所托,还请殿下责罚。”

“郭义死了?”杨清宁忍不住出声问道:“何时死的?”

白鹰如实说道:“我刚到南镇抚司时,被镇抚使王广拦住了去路,他说在我去之前,有一队禁卫军奉宁公公之命,已将郭义带走。我信以为真,便想带人去追。待出了衙门,禁卫军千户李军突然现身,说此事为假。我意识到不对,便返回南镇抚司,因他们早有了防备,派人拦截我等,所以晚了一步,待我找到郭义时,他已被割了喉。”

杨清宁紧接着问道:“那王广人呢?”

“那里是南镇抚司,而我带去的人伤了多半,若是强行搜查,怕是会起冲突,我便让人守住诏狱,暗中盯着南镇抚司衙门,自行回宫禀告。”

“你进去时郭义才刚刚断气,说明王广是刚刚动的手,诏狱的出入口被堵住,他没机会出去。若诏狱内没有密道,那他就还在诏狱中。”杨清宁的大脑飞速运转,自顾自地说着,道:“犯人!他可以伪装成犯人,躲过你们的耳目,再找机会逃出去!”

杨清宁抬头看向凌璋,道:“皇上,事不宜迟,尽早派人过去,才是上策。”

凌璋命令道:“白鹰,你带着朕的手令,调禁卫军前往,务必将王广给朕找出来。”

“是,皇上。”

凌璋转头看向高勤,道:“高勤,你去将于荣给朕叫来。”

“是,皇上。”

高勤和白鹰相继领命而去。

杨清宁看着他们离开,很想跟着过去,只是他也知道,此行凶险,他若是要去,凌南玉势必会跟着,若出了什么差池,得不偿失,便按捺住心里的冲动,留在宫中等消息。

凌南玉见杨清宁有些心不在焉,出声说道:“没想到王广竟没有逃。”

杨清宁接话道:“大约是被郭义绊住了手脚。”

“被郭义绊住了手脚?”凌南玉疑惑地看向杨清宁。

“他并不知晓密室内究竟藏了什么,便去逼问郭义,郭义巧舌如簧,蒙住了王广,这才留了他性命。而白鹰前往南镇抚司,给王广敲响警钟,他骗走白鹰,前往诏狱质问郭义,得知白鹰返回,意识到自己计谋败露,便出手杀了郭义。”杨清宁说完突然想起这是在乾坤宫,急忙补充道:“这都是奴才的猜测,事实如何,还得问王广才知。”

凌璋仅是瞥了他一眼,随后便继续看着手中的名单。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高勤再次进了御书房,道:“皇上,于指挥使来了,在殿外候着。”

“让他进来。”

高勤领命,将于荣叫了进来,他来到近前,行礼道:“臣于荣参见皇上,参见太子殿下。”

“这里有份名单,你照着名单将人给朕抓来。”

高勤见状上前接过名单,递给于荣。

于荣接过名单,问也不问,直接领命道:“是,臣遵旨。”

“去吧。”

“臣告退。”

直到中午时分,也没见白鹰回来,杨清宁心里难免有些焦急。

高勤抬头看了看天色,出声说道:“皇上,时辰不早了,您该用膳了。”

凌璋闻言抬头看向凌南玉,道:“今日便留下陪朕用膳吧。”

凌南玉应声,“是,父皇。”

凌璋转头看向高勤,道:“吩咐人摆膳吧。”

“是,皇上。”

凌璋起身绕过御案,凌南玉和杨清宁也慌忙站了起来,跟在凌璋身后走出了御书房。

来到厅前,高勤上前几步,打起了帘子,凌璋和凌南玉相继走了进去,杨清宁则留在了外面。

小顺子上前问道:“公公,你的脸色不好,可是哪里不适?”

杨清宁摇摇头,道:“不妨事,就是有点累。”

“外面冷,您还是把兜帽戴上吧。”小顺子上前,给杨清宁戴上了兜帽。

杨清宁站在太阳底下,手里抱着手炉,倒也不算冷,主要他的心思都在案子上,也没精力去想其他事。

高勤掀开帘子走了出来,见杨清宁站在廊前,径直走了过去。

小顺子见状行礼道:“奴才见过高公公。”

杨清宁听到动静,转头看了过去,见高勤看着自己,出声问道:“高公公寻我?”

“皇上说外面冷,让宁公公前往偏殿用膳。”

杨清宁朝着厅门行礼道:“奴才谢皇上恩典。”

“走吧,咱家带宁公公过去。”

“有劳高公公了。”杨清宁跟着高勤走了出去,小顺子紧随其后。

内侍们照着高勤的吩咐,忙着在偏殿里点了炉子,又张罗着将膳食备上。

高勤见备得差不多了,出声说道:“宁公公用完膳,就在这里歇会儿,等待皇上的传召。”

“劳烦公公了。”

“这都是皇上的安排,宁公公不必客气。咱家还得侍候皇上,不便久留,告辞。”

“我送公公。”

杨清宁送高勤到门口,看着他离开,这才重新返回屋内。

小顺子端着药走了进来,放在了桌上,道:“公公,您的药。”

药味很快弥漫整个房间,杨清宁微微蹙了蹙眉,随即端起药碗,‘咕咚咕咚’喝了个干净,将药碗放下,拿起一颗蜜饯塞进嘴里,胃里这才舒服了些许。他指了指旁边的位置,道:“这里没外人,你去拿副碗筷,坐下来吃吧。”

小顺子急忙四下瞧了瞧,小声说道:“公公,这可是在乾坤宫,奴才可不敢。您用您的,左右不过一顿饭,奴才不吃也无事。”

杨清宁也没勉强,拿起筷子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想着案子,随着秦淮房中密室的打开,宁远县的面纱也随之被揭开,高家灭门案也定与之有关,只是具体情况还不明了。他猜测高家定是有人发现了那座铜矿,或者发现了他们私造铜钱的秘密,打算将此事告知宁远县县令孙志,只是被幕后之人察觉,想办法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并在孙志走后,灭了高家满门,随后收买师爷马钧,栽赃孙志,联合永州知府黄骏,以孙志勾结山匪灭高家满门定案,再由大理寺少卿郭义复核,将案件定死。

这一层又一层,将此案做成了铁案,即便刑部没被渗透,也找不到任何翻案的可能。刑部侍郎刑值应是向孙志了解过此案,虽心存疑虑,却并不了解其中内情,孙志见翻案无望,便写下那封血书交给刑值,随后在刑部大牢撞墙而亡。

三年后,刑值见郭家父子被抓,便悄悄上书,将当年的事捅了出来,才让这起案子重见天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