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191)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有事,奴才还有事未说,请公公稍待。”小玄子急忙从怀里掏出一打银票,双手呈给杨清宁,道:“公公,这是我家娘娘给公公的赔礼,还请公公笑纳。”

杨清宁瞥了一眼面前的银票,并没有接过来的打算,道:“这赔礼太过贵重,咱家可受不起。”

小玄子闻言心里‘咯噔’一声,双膝一弯跪在了地上,道:“这是娘娘的一片心意,请公公务必收下。”

杨清宁压根不为所动,道:“娘娘几次三番送东西,让咱家很是惶恐,也不知娘娘到底有何目的,若万一娘娘想对太子不利,那咱家岂不成了罪人?为了这点钱不至于,咱家不想本末倒置。”

“公公放心,娘娘绝不会让公公陷入两难境地,只是有些小事要劳烦公公。”小玄子往前跪了两步,小声说道:“公公,这是两万五千两,待事成之后,娘娘会让奴才再给公公送两万两。”

杨清宁质疑道:“这么大的数额,娘娘只让咱家办些小事?”

“娘娘说公公若不信,今晚亥时您可前往梅林一叙,娘娘会跟您细谈,到时若公公不愿,娘娘也不会勉强,这些银子还是公公的。”小玄子尽力游说着杨清宁。

杨清宁眉头微蹙,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做出一副正在权衡利弊的模样。

小玄子跪在地上,低垂着头,听着那有规律的击打声,一下又一下,就好似敲在了自己心上,让他越发紧张。手就这么抬着,酸得厉害,甚至开始不自觉地哆嗦起来,只是他不敢收回手。

杨清宁见状将银票接了过来,忍不住在心里叹气,自己这心软的毛病何时能改掉。

“银票咱家收了,你回去告诉庆嫔,梅林太不吉利,咱家的身子也不好,不易劳动,若娘娘有诚意,便来东宫吧,就在宫外会面。”

小玄子收回手,不由长出一口气,道:“是,公公的话,奴才一定带到。”

“退下吧。”

“是,奴才告退。”

小玄子没再多说,躬身退出卧房,刚出房门,就碰到了走过来的小瓶子,昨日的一幕在脑海中浮现,他嘴角勾起一抹讨好的笑意,又作了个揖,这才错开走了出去。

小顺子看着他的背影,好奇地问道:“小瓶子,我怎么觉着他有点怕你,这是怎么回事?”

“亏心事做多了。”小瓶子随口说了一句,抬脚就进了卧房。

小顺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去了茶房。

杨清宁见小瓶子进来,笑着指了指桌上的银票,道:“瞧瞧,两万五千两银票。”

小瓶子仅是瞥了一眼,便转开了视线,笑着说道:“恭喜公公,财运亨通。”

“他说事成之后,会再给我两万两。”杨清宁忍不住感慨道:“整整五万两啊,这银票在有钱人家,就好似白纸一样,送出去一点不心疼,还真是穷的穷死,富的富死!”

“公公现在也是有钱人。”

杨清宁苦笑着说道:“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见识到庆嫔的大手笔后,再不敢这么想。我手上的物件虽多,却都是皇上和殿下赏赐,这御赐之物不能变卖,殿下赏的又不舍得,能拿得出的银子也就那么几万两,哪能说是有钱人。”

“若公公愿意,有的是人送钱上门,只是公公洁身自好,不给任何人机会,这才无钱傍身。”

小瓶子这话不假,若杨清宁肯收礼,会有大把的银子往他这儿送,只是他从不给人机会。

“我能有今时今日,多半是因为洁身自好,否则皇上能容忍我留在殿下身边?”这么多年杨清宁始终保持着清醒,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

“公公英明,奴才佩服。”小瓶子这话说得真心实意,没有几个人在这繁华迷眼的环境中,还能保持初心,杨清宁做到了。

“我与她约好晚上亥时在东宫门外见。”

“东宫门外?”小瓶子怔了怔,随即说道:“公公就不怕她不来?”

“五万两银子都出了,她怎会不来。你去禁卫军一趟,与吴统领说一声,以免撞上,坏了咱们的计划。”

“那奴才该找个什么由头?”

“就说出了事我担着,其他不必多说。”

“是,奴才这就去。”

傍晚时分,凌南玉回了东宫,杨清宁与他说了此事。

“我让白鹰暗中保护你。”

“她是有事求奴才,又不是要谋害奴才,况且有小瓶子跟着,殿下放心便是。”

“那小宁子多穿点,今日格外的冷,别着了风寒。”凌南玉眉头紧紧皱着,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不知道的还以为杨清宁这是要去刀山火海走一遭。

杨清宁明白凌南玉是关心他,所以才这般紧张,笑着说道:“殿下放心就是。”

亥时很快就到了,未免暗中有人监视,凌南玉在这之前便回了寝殿,东宫的内侍除了值守,也都各自回了卧房。

杨清宁在小瓶子的侍候下,一层又一层地往身上套衣服,都快被裹成球了。他无奈地说道:“不过是出去片刻,用不着穿成这样吧。”

“这是殿下的吩咐,奴才也是奉命行事。”

“可以啊,现在都知道拿殿下来压我了。”

小瓶子笑了笑,帮杨清宁戴上兜帽,道:“好了。”

两人出了卧房,一路来到宫门口,门房的人已被支走,小瓶子上前打开了宫门,率先走了出去,杨清宁紧随其后。

今晚是个无月夜,四下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亮,虽然呼啸的北风停了,却依旧是冷得让人发抖。杨清宁紧了紧围巾,又拉了拉兜帽,跟在小瓶子身后,沿着宫道直直地往前走。

灯笼在漆黑的夜中发出昏黄的光,光罩的范围不算大,只能照亮眼前小片的路,在一小片的光亮中,还有更小一片的黑暗,就好似他在宫中的处境,只有东宫这一块地方是安全的,可这安全之中还藏着危机,而这危机则来自他本身的秘密。

待他们来到拐角处,便看到站在墙边的董春青,以及打着灯笼的李嬷嬷。

杨清宁走上前,行礼道:“奴才参见娘娘。”

董春青穿着华丽的斗篷,即便在这昏暗的光线下,依旧夺目。她皱着眉头,不满地看着杨清宁,道:“宁公公,这里无遮无拦,若被人撞上,你我要怎么说?”

杨清宁脸上挂着笑,低垂着眉眼,道:“娘娘若觉得不妥,那咱们便各自回去,天这么冷,别着了风寒。”

董春青神情一僵,除了凌璋,还从未有人敢这么对她说话,况且还是收了她银子的人。在她看来,但凡收了她的银子的,都是她的人,想怎么使唤便怎么使唤,现实也是如此,没想到杨清宁竟是这般态度。

董春青刚想发怒,便被李嬷嬷拦了下来,“娘娘,咱们还是说正事吧,公公的身子不好,不能在外面久呆。”

第90章 董春青的算计(4)

董家在富庶的江南, 世代经商,什么赚钱做什么,董春青的祖父董永年是个经商的天才, 不仅将商铺开到了各地,还做了南凌国的皇商, 可谓是财源广进。

士、农、工、商, 在古代商人的地位排在最次,董家即便再富有, 董永年也觉得低人一等,便出资办私塾, 让董家适龄的孩子念书, 走科举一途。也不知是否遗传, 董家的孩子都是经商的一把好手, 却在科举一途上屡屡碰壁,考得最好的是董春青的父亲董长利,也不过是个秀才,连个举人都不是。

眼看着董长利年纪不小了, 依旧毫无寸进,董永年便用钱替他捐了个官,这才做了济宁府下辖泗河县知县。在县上熬了五六年,恰逢济宁府知府张必政致仕, 董永年便又拿钱疏通关系, 让董长利坐上了知府的位置。

董春青是董长利的嫡女,也是最小的一个嫡女,自幼娇生惯养, 养成了任性跋扈的性子。董长利本没想让董春青进宫,他了解自己这个女儿, 若是被送进宫,指不定会闯出什么祸。奈何事不从人愿,董长利被参了,参他行贿受贿,买卖官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