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245)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严方接话道:“这个我知道,杨兄跟我走便是。”

“那感情好。不过还得烦请严兄等上一等,我家仆人去停车,还未回来,我们约好在美玉楼汇合。”

“这是应该的。”严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不瞒严兄,我离京不过三年,回来便已物是人非,连个相熟的朋友都找不到了,这才独自一人出来。”

“哦?怎会如此?我记得上次陪着严兄的公子,应该姓陆吧,他不在京都了吗?”

“我回来才得知他家犯了事。”说到这儿,严方停了下来,转移话题道:“今日遇到杨兄,本是高兴的事,不说这些扫兴的话。”

“不说便不说。”杨清宁也不强求,笑着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快活一日,就快活一日,不想那些不开心的事。”

等了没一会儿,便见小敏子穿过人群走了过来,见他们都在门外,不禁奇怪地问道:“公子,你们怎么没进去?”

“里面人太多。”杨清宁无奈地笑笑,转头看向严方,道:“刚巧又遇到个朋友,便打算找个茶楼好好聊一聊。”

小敏子也随之看了过去,行礼道:“奴才见过公子。”

“不必多礼。”严方转头看向杨清宁,道:“既然人已经等到,那咱们就走吧,待会儿那茶楼估计就没位置了。”

“严兄请。”

杨清宁跟着严方一路往前走,正好在路上瞧见有卖冰糖葫芦的,便加快脚步走上前,问道:“老丈,这冰糖葫芦怎么卖?”

老丈见有客上门,急忙扬起笑脸,道:“这位公子,这小些的两文一串,这大些的三文一串。”

杨清宁扫了一眼众人,道:“你们谁还想吃?”

“奴才想吃。”小敏子率先开了口。

“那奴才也来一串。”小顺子跟着应和道。

杨清宁转头看向严方,道:“严兄可要来一串。”

严方神情一怔,随即说道:“好啊,我也许久没吃过了,今日便尝尝是否还是儿时的味道。”

杨清宁点点头,笑着说道:“老丈,那就来五串大的。”

“好嘞。”老丈将扛着的粗木棍,往杨清宁身边放了放,道:“公子想要哪串,直接摘就成。”

杨清宁一边招呼身后的四人,一边从荷包中掏了一块碎银子,递了过去。

老丈接过银子,从荷包里找了许多铜钱给他。杨清宁也没看,直接塞进荷包,拿着糖葫芦便继续往前走。他现在也是有钱的主儿,不在乎这点小钱。

杨清宁咬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道:“嗯,这山楂竟不怎么酸,酸甜搭配得刚刚好,不错!”

小瓶子三人也吃了起来,严方看看主仆四人无拘无束的样子,索性也放下了所谓的规矩,拿起糖葫芦吃了起来,道:“味道是不错,跟记忆中的味道一模一样。”

杨清宁一边吃,一边四下张望着,见前面有个卖熟食的小摊,出声招呼道:“咦,那边还有卖鸭货的,咱们过去瞧瞧,买些带入茶楼当零嘴吃。”

小顺子急忙应声,“奴才要吃鸭脖和鸭翅,要麻辣的!”

小敏子紧接着说道:“奴才要鸭腿和鸭翅,奴才最近上火,嘴里起了口疮,还是吃五香的吧,”

杨清宁看向小瓶子,道:“我记得你不吃鸭肉,待会儿买点猪肉铺给你带过去。”

见杨清宁还记着自己的喜好,小瓶子不自觉地扬起嘴角,道:“奴才谢公子赏。”

“来之前说什么来着,还跟我客气?”杨清宁好笑地说道。

小瓶子嘴角的笑意更浓,“那就买两斤,吃不完带回去。”

“这才对嘛,尽管买,公子有钱。”杨清宁转头看向严方,道:“严兄可有忌口?”

严方摇摇头,道:“只要能填饱肚子,我什么都吃。”

“那严兄好养活。”杨清宁嘴上调侃着,心里却在猜测严方的身份。看他的打扮不像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却又这般说,想来是大户人家出身,只是不得宠,应该吃过不少苦。

严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今日我是沾了杨兄的光了。”

“不过是些吃食,严兄不必放在心上。”

众人一边走一边扫荡,到茶楼时小瓶子三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有熟食,有点心,还有糖,十几样小零嘴。

杨清宁抬头看了看茶楼的招牌,上写着四个大字‘汇春茶楼’。

严方见状出声说道:“我在京都时时常来这里喝茶,这里的茶叶货真价实,不必担忧以次充好。而且北慕使团进城,会从此处经过,二楼雅间正好能瞧见。”

“我身体不好,很少出门,多亏有严兄引路。”

“咱们赶紧进去吧,也不知这会儿还是否有雅间。”

一行五人没再耽搁,相继进了茶楼,正如严方所料,茶楼的人很多,几乎满座,应该都是来看北慕国使团进城的。店小二见有人进门,笑着迎了上来,道:“客官里面请。”

严方径直问道:“二楼可还有雅间?”

店小二打量着严方,随即笑着说道:“小的还说这位公子怎么看着眼熟,原来是严公子,还真是好久没见。”

“是啊,三年未曾来了,没想到你还认得我。”

“严公子之前可是常客,小的自然记得。公子今儿来得巧,咱们就还剩最后一间雅间。”

“这就叫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严方闻言脸上多了几分笑意,道:“雅间我们要了,头前带路吧。”

“好嘞。”店小二扫了一眼众人,道:“楼上雅间五人。”

众人跟着店小二上了楼,沿着走廊一直往里,来到挂着梅字牌的雅间门口,店小二推开房门,道:“诸位里面请。”

众人相继进了雅间,杨清宁径直走到窗前,探头往下看了看,道:“这条街就是北慕国使团必经之路吗?”

“那是自然。今儿来咱们店里喝茶的,都是奔着这个目的来的。”店小二也来到床前,探头看了出去,道:“这条街上的茶楼饭馆,几乎都满座。”

“那我们一来就能要到雅间,可见运气十分好啊。”

“可不是嘛,几位客官今日红星高照,能来咱们店,那是蓬荜生辉。”店小二的嘴皮子很溜,好话是张嘴就来。

严方看向杨清宁,问道:“杨兄喜欢喝什么茶?”

杨清宁想了想,道:“龙井吧,天热了,喝点绿茶好。况且他们几个有上火的,有吃辣的,喝点绿茶去去火。”

严方点点头,看向店小二,道:“那就来壶龙井,要今年的新茶,既然你认识我,自然知道我的嘴刁得很,是否好茶,是否新茶,我一喝就能喝出来,可别为了点小利,砸了你们店的招牌。”

“公子放心,小的心里有数。您几位可还点点别的?”

杨清宁瞥了一眼他们手中的大包小包,觉得不点点什么有些过意不去,道:“那就花生瓜子的来一些,其他不需要。”

“好嘞,几位稍待,茶马上就来。”店小二将抹布往肩上一搭,转身走了出去。

小瓶子出声提醒道:“公子,您身子不好,还是不要在窗口一直吹风了。”

杨清宁脸色苍白,带着些病态,上次见面严方以为是他大病初愈,没想到这次见面还是如此。方才又听他说身体不好,很少出门,严方便以为他自幼体弱,道:“若是杨兄吹不得风,咱们就先把窗子关上,待使团经过时再打开也是一样。”

“不必,如今已是五月,吹的风都是热风,不碍事。”杨清宁坐到严方对面,自嘲地笑了笑,道:“让严兄见笑了,我身子孱弱,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大病一场,他们几个跟在我身边多年,平时就小心惯了。”

“这才说明他们对杨兄忠心。”严方犹豫片刻,出声问道:“杨兄是自小就体弱吗?”

“这倒不是。”杨清宁一边帮着小敏子将买的零嘴打开,一边说道:“是我十六岁时生了场大病,留下的病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