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291)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凌南玉扫了一眼殿中众人,叫道:“胡院正。”

胡练听到召唤,急忙走了过来,躬身说道:“臣在。”

“你附耳过来。”

胡练应声,又上前两步,凑到凌南玉身边。凌南玉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胡练一怔,抬头看了凌南玉一眼,随即应声道:“是,微臣明白。”

胡练转头看向于荣,道:“劳烦于指挥使带路。”

于荣应声,和胡练一起出了奉天殿。而就在此时,白鹰从门外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人,虽然他们形容狼狈,却还是一眼便能认出,这就是那几个消失不见的肃王同党。

凌南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们,道:“诸位大人这是去哪儿了?怎么弄得如此狼狈?”

众人慌忙跪倒在地,道:“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本宫听闻方才张大人何等的大义凛然,如今这是……”

张春义没骨头似的跪在地上,哭着求饶道:“殿下,微臣错了,微臣只是被肃王蒙蔽,以为殿下心怀不轨,打算谋朝篡位,这才对殿下多有不敬,还请殿下看在微臣为朝廷效力多年的份上,饶微臣一命!”

黄广恩跟着应和道:“殿下,我们是被蒙蔽,不知肃王竟要谋反,还请殿下明鉴!”

凌南玉冷眼扫过众人,问道:“郭大人,他们说的可是真?”

郭靖之瞥了一眼,如实答道:“回殿下,张大人是肃王的心腹,这些年一直在为肃王办事,朝中有什么大事小情,他都会向肃王禀告。肃王谋朝篡位的计划,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诬陷殿下就是他出的主意。”

张春义听郭靖之这么说,不由心中一紧,怒道:“郭靖之,你不要血口喷人,你才是那个为肃王出谋划策的人,肃王谋朝篡位都是你鼓动,跟我没关系。”

凌南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道:“若肃王谋反,你不知情,又怎会知道此事是他鼓动?”

“这……”张春义神情一滞,随即说道:“殿下,微臣确实不知肃王谋反一事,如此说是因一时激愤,是他先血口喷人。”

郭靖之不理会张春义,继续说道:“殿下,西华宫管事小喜子,与张大人有些关系,是他向肃王建议,收买小喜子,攀诬宁公公,由此引出殿下残害亲兄弟,再将皇上遇刺一事,推到殿下身上,以殿下杀父弑亲为由清君侧,以谋皇位。”

张春义打死也不能认,“殿下,这些事是他所为,他为了脱罪,才栽赃到微臣身上。殿下若不信,可以问问黄大人他们……”

“没骨头的东西,真当别人是傻子?”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凌南玉扬声说道:“来人,把他们押入死牢,听候发落。”

“是,殿下。”白鹰领命。

张春义拼命挣扎,大喊道:“殿下,微臣确实不知肃王谋反,求殿下饶命!殿下,您不能偏听偏信,郭靖之才是那个肃王同党……”

就这种人,凌南玉连问都不想问,郭靖之和沈玉成虽然也不是什么硬骨头,至少人家有自知之明,也不把旁人当傻子。

凌南玉让人准备了笔墨,郭靖之和沈玉成一人写一份名单,但凡牵扯在其中的,一律先抓起来,是否有这么回事,再一一进行调查核实,至少要保证他们不会对外胡说。

南凌文武百官心里跟明镜似的,围杀使团一事,绝对不能传出去,否则南凌将面临灭国之祸,事关无数百姓和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们自然讳莫如深。

杨清宁回到东宫便躺上床睡了一觉,一直到掌灯时分,才清醒了过来。凌南玉还未回来,杨清宁吩咐人摆膳,这一日只有早上吃了点东西,体力、精力都消耗殆尽,急需补充。

见杨清宁又开始咳嗽,小瓶子担忧地说道:“公公,是否要请太医过来瞧瞧?”

“不必。”杨清宁摆摆手,又咳了两声,道:“今日伤了不少人,即便是太医院的太医都到,也得忙碌一阵子,我就别给他们添麻烦了。”

小瓶子感慨道:“没想到联盟的竟真是西楚和北慕。”

“我也差点被骗了,只能说我们小看了西楚桓,他才是隐藏最深的那个。”杨清宁咳了两声,清了清嗓子,道:“还有肃王,他竟还贼心不死,若非皇上棋高一着,今日怕是难以善了了。”

“上次宫变,肃王虽然没有出手,却已心生反意,皇上不会没有防范,尤其是前段时间京中流言四起,幕后主使直指肃王,皇上定是早就猜到他会有所行动,才调来大军埋伏在城外。”

杨清宁认同地点点头,道:“是啊,皇上算无遗策,实在令人佩服!”

“依公公之见,皇上会如何处置北慕昭和西楚桓?这两人都是野心勃勃,且心机深沉的主儿,若他们活着离开南凌,定会将今日之事到处宣扬。”

杨清宁思量了思量,道:“不可否认,北慕昭和西楚桓都是人中龙凤,有能力,有野心,若不出意外,将来定是一代枭雄。可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招人嫉恨,尤其是皇家。有这样优秀的兄弟,谁做了太子,都会感到威胁。”

小瓶子的眼睛一亮,道:“公公的意思是……”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杨清宁笑了笑,道:“不过这只是我的想法,皇上既然有底气这么做,自然有万全的应对之法,我们便不用担心了。”

“公公说的是。”

就在寿诞当日,举国欢庆之时,大批甲胄分明的官兵冲入城中,随后关闭城门,实施戒严,城中百姓被赶回家中,不得出入。往日喧闹的街道变得冷清,除了大批巡逻的官兵,看不到其他人。

四方馆以及入住了别国使团的客栈,是被特殊照顾的场所,被无数官兵团团围住,任何人不得出入,否则便会被当场杀死。使团中有人仗着身份,试图与官兵讨价还价,被一刀解决,血溅当场。吓得那些蠢蠢欲动的外国人,纷纷缩回了自己的院落。

随后,锦衣卫和东厂相继出动,将朝中几位重臣的家抄了,所有人押入死牢,不管是七老八十,还是尚在襁褓,一个不留。首当其冲的便是肃王府。而当锦衣卫前往华府时,华旭已率领全家老小在正厅等候。

于荣见状微微一怔,随即说道:“看来华大人早有准备,那就请吧。”

华旭起身,走向于荣,将一封奏折拿了出来递了过去,道:“于指挥使,劳烦你看在我等并未参与其中的份上,将这封奏折代我上呈皇上。”

于荣犹豫片刻,将奏折接了过来,道:“好,华大人请吧。”

“华某感激不尽。”华旭朝他行了一礼,转身走了出去。

就这样,整座皇城戒严了三日,百姓人心惶惶,心中猜测到底发生了何事。直到第三日傍晚,那些进宫贺寿的官员,带着子女相继回了家,等在家中的亲眷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所有人都讳莫如深,没有一人回答,并告诫家人,不要多问。

第四日,皇城解除戒严,城中百姓可以自由出入,唯有四方馆还被重兵把守,且不许任何人靠近。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便已过去月余,四方馆依旧在封锁当中,北慕国使团所在的院子内,一名带着面纱的女子脚步匆匆地走着,她身材曼妙,脚步轻盈,身上穿着大红色的衣裙,即便带着面纱,也难掩她姣好的面容,只是秀眉微蹙,眉宇间带着淡淡的忧愁。

门外的守卫见她过来,上前迎了两步,行礼道:“公主。”

北慕晴没有理会两人,而是径直来到门前,推开房门走了进去。房间内一片狼藉,桌倒椅翻,地上散落着各种碎片,这样的场景几乎每隔几日便能见到,她现在已能做到习以为常。

未免踩到瓷片被割伤,北慕晴提着衣裙小心地往里走,一个黑影突然扑了过来,吓得她尖叫一声,紧接着她的脖子被扼住,一张狰狞的脸出现在眼前,看着她低吼道:“给我!快给我!否则我杀了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