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343)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陈慧闻言心中一喜,深吸一口气,跟着小柜子进了王府。一路来到清晖园,小敏子正在门口守着,见陈慧走了过来,往前迎了两步,道:“咱家见过陈大人。”

陈慧抬了抬手,道:“不必多礼。”

“老爷正在屋里等着大人,大人里面请。”

小敏子来到门前,掀开了帘子,陈慧一低头便走了进去。

杨清宁抬头看了过去,这才几年过去,陈慧看上去老了许多,明明不过三十的年纪,两鬓却已有了白发。

杨清宁在打量他的同时,陈慧也在打量着他,老天似乎对他多有偏爱,又是几年未见,杨清宁面容依旧,甚至比之从前还好看了许多。

见他一直盯着自己看,杨清宁有些不自在,出声说道:“陈侍郎好久不见。”

陈慧移开视线,有些窘迫地红了脸,道:“好久不见。”

“陈侍郎请坐。”

陈慧点点头,坐在了杨清宁的下首,道:“你还是叫我陈慧吧,叫陈侍郎太疏远了些。”

杨清宁有些尴尬,道:“还是叫陈侍郎吧,免得惹人非议。”

陈慧闻言无奈地笑笑,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小心谨慎,问道:“你为何不回宫,而是在肃王府住下?”

杨清宁解释道:“我如今是自由身,不想再回宫,皇上便让我暂住在肃王府。”

陈慧提醒道:“你如今并非官宦,却住在王府,这本身便已违制,我听闻已有督察院的御史上奏参你。”

杨清宁不在意地笑了笑,道:“我前几日刚回京,这肃王府的牌子还未来得及换,待过几日这里便不再是肃王府,而是杨府。这是皇上的意思,他们想参,那就参吧,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他们。”

“皇上不打算对你封赏?”

“暂时没这个打算。”

陈慧眉头微蹙,看上去有些意外,不过并没有揪着不放,转移话题道:“你这些年都去了何处?”

“我离京后一路南下,三年多前在陵县落了脚。”

陈慧神情一怔,随即问道:“可是江南的陵县?”

杨清宁点点头,“是。”

就在这时,小敏子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端着刚泡好的茶,来到近前,放在两人手边,“老爷,陈大人,请喝茶。”

陈慧点点头,依旧看着杨清宁,道:“当年得知你离宫的消息,我曾派人去寻找,他们也曾去过陵县,并未找到你的下落。”

“这些年我隐姓埋名就是不想被找到,如此看来,也并非没有成效。”杨清宁转移话题道:“陈侍郎今日为何没去早朝?”

“听闻你回来了,便想过来见一见,所以昨日便递了条子。”

杨清宁再次扯开换题,道:“当年的箭伤可有留下后遗症?”

“没有。当年你让人送来那么多好药,有些买都很难买到,我若是再留下后遗症,岂非辜负了你的一番心意。”

以前杨清宁或许听不懂他话中的意思,如今却听得一清二楚,急忙找话与他撇清关系,“我那也是投桃报李,若非你挡住了那一箭,我未必能活到现在。现在想来,也是我当年的一时心软,结下的善因,让你也救我一次,这样咱们就谁也不欠谁了。”

陈慧苦笑着说道:“你还和以前一样,总想着怎么和我撇清关系。”

“我只是不想欠这么大的人情,俗话说得好,钱债好还,人情债难还,我可不想和你一样,时时刻刻都惦念着。”

陈慧沉吟片刻,道:“你说的没错,我们之间两清了,以后相交便只是朋友,不掺杂其他。”

陈慧是个聪明人,清楚他和杨清宁之间不可能,若继续纠缠下去,怕是连朋友都做不成,索性便主动定好关系。这几年他想过无数次这个问题,一直纠结着没有答案,今日一见到他便做了决定。

杨清宁一怔,当年他为此没少浪费口舌,可陈慧死心眼的怎么都不肯听,没想到如今竟是这般反应。不过这样最好,至少他们不必闹到连朋友都做不成的地步。

“听闻你去年升任兵部侍郎,从五品到三品,不过三年的时间,真是了不起!”

“是皇上赏识。”

见杨清宁的笑容轻松了许多,陈慧心里的紧张和忐忑随之慢慢消失,就好似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也觉得轻松不少。

“我这就让人备上贺礼,送到你府上。”

“我们之间不必搞这套虚礼,更何况这都是一年前的事了。”

“礼尚往来,关系不就是这么维系的嘛。”杨清宁顿了顿,接着说道:“更何况我这礼可不白送,以后劳烦你的地方多着呢。”

“有什么事,你派人说一声便可,不必这么麻烦。”

“虽然我在京都十数年,结下的关系却少之又少,你放心,以后有的是让你帮忙的地方,到时你可别嫌麻烦。”

“不会,就怕你不肯开口。”

两人聊了这几年发生的事,就好似朋友在话家常,没有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他们都觉得很舒服。直到一个时辰后,陈慧才起身告辞,“皇上快下朝了,以免他发现我躲懒,我就先走了,待改日再过来找你喝茶聊天。”

“好,我送你。”

见杨清宁起身,陈慧出声阻止,道:“外面天寒地冻,你身子不好,就别出去了。”

杨清宁也没坚持,转头看向小瓶子,道:“长平,你代我送送陈侍郎。”

“是,老爷。”

陈慧没再逗留,和小瓶子一起离开了清晖园。

凌南玉刚下朝,就接到了禀告,说陈慧去了肃王府,便急匆匆地赶了回来。杨清宁虽然在京都十数年,可相熟的人并不多,这为数不多的人里,只有陈慧和他一样,对杨清宁存了别样的心思,所以一直以来陈慧都是他重点防备对象。他就说今儿上朝怎么没见陈慧,原来是趁着他早朝,找杨清宁去了,趁虚而入,实在不讲武德!

凌南玉火急火燎地回到肃王府,却扑了个空,不仅不见陈慧,杨清宁也不在王府,仔细一问才知,杨清宁和小瓶子出门巡视店铺去了。杨清宁在京中的铺子有不少,具体去了哪个,杨清宁没说,他就算去追,也不知该往哪儿追。更何况还有一大堆奏折等着他处理,只得悻悻地去了书房,一边批阅奏折,一边等着杨清宁回来。

杨清宁的目的地是香满堂,只是他并未直接进去,而是在路边的小吃摊坐了下来,和小瓶子一人要了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一边喝一边观察着香满堂的情况。

杨清宁抱着碗,喝了一大口,道:“冬天就适合喝胡辣汤,喝上几口,便是再冷,也暖和了。”

摊主听他这么说,笑呵呵地说道:“客官,您这话算是说对了,小人这摊子就冬天生意最好!”

“摊主这胡辣汤做得很正宗,生意自然好。”

摊主闻言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道:“客官,您抬举,若您喜欢,下次再来,小人保证给您盛得满满当当!”

杨清宁看了看香满堂,道:“摊主,我瞧着这家店生意不错,不过好像都是女客,这店是做什么生意的?”

“客官不是本地的?”

杨清宁笑着说道:“前几年去了外地,最近刚回来,一瞧这里多了家铺子,便好奇地问问。”

“怪不得。客官有所不知,这是家专卖胭脂水粉的铺子,生意好得很,而且来这儿的都是大户人家的夫人小姐。您别看这铺子不算大,那可谓是日进斗金。”

“当真这么赚钱?”杨清宁半信半疑地问道:“咱们京都卖胭脂水粉的铺子可不少,为何这香满楼声音这么好?”

“小人就是混个温饱的平头百姓,对这胭脂水粉也没什么见识,说不出什么道道儿来。就只知这里的胭脂水粉比别家的好,否则也不能有这么多回头客。”

杨清宁点点头,道:“摊主说的在理。”

“小人不懂这个,就是信口胡说,您就听个乐呵。”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