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太监养崽搞宫斗(70)

作者:晴川泪相思 阅读记录

小顺子将手炉点好,被杨清宁接了过去,塞进了凌南玉的小手里,“已经关火了,再闷上一会儿,他们就送来。”

“里面放虾仁了吗?”凌南玉期待地眨了眨明亮的眼睛。

“放了五个大虾仁。”

凌南玉高兴地笑弯了眉眼,“嘿嘿,还是小宁子对我最好!”

“殿下,今日的书背的如何,下午鸿大学士可是要考教的。”

凌南玉一听,小脸顿时垮了下来,“太多了,我还没背熟。”

“现在距离上课还有点时间,殿下先背一背,奴才听听。”

凌南玉刚要开口,殿门被打开,小厨房的小方子端着托盘走了进来,随着他进来的,除了凛冽的寒风外,还有浓郁的蛋香味。

“殿下,您的蛋羹好了。”

小顺子伸手接了过来,放在了凌南玉身边的桌子上。

杨清宁看向小方子,关心道:“现在一日冷过一日,下次再出门,记得戴上耳包和手套。”

小方子会心一笑,道:“多谢公公关心,奴才记下了。”

“去吧。”

“奴才告退。”

杨清宁用手试了试碗的温度,“还有些烫,还得晾上一会儿,殿下还是先背书吧。”

凌南玉看看面前冒着热气的蛋羹,又看看杨清宁,虽然有些不情愿,还是听话地背了起来,“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

前面的背的还算流利,杨清宁跟着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凌南玉现在学的是国学经典《论语》,背的是《微子篇》,他上学的时候也背过,虽然时间久了,忘得差不多了,但读上几遍,还是能背下来的。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凤兮凤兮!何……’”凌南玉挠了挠小脑袋,嘴里念叨着“‘凤兮凤兮!何……’何什么来着?”

见他小眉头越皱越紧,大眼睛里也有了几分急躁,杨清宁提醒道:“‘何德之衰?’”

凌南玉大眼睛一亮,忙不迭地点了点小脑袋,“对,就是‘何德之衰’,小宁子为何记得这么劳?”

“殿下若是能理解他的意思,记起来就不会那么难了。”

凌南玉耷拉着小脑袋,“先生讲的不如小宁子讲的有趣,对文中所讲,我总是一知半解。”

“殿下刚刚开始读书,是会有些困难,待殿下以后读的书多了,再回想之前所学,自然也就明白了。”杨清宁压低声音说道:“不过殿下以后莫再说先生讲的没奴才讲的有趣,这要是被鸿大学士听了去,奴才定又要吃挂落。”

“好,我以后说话定会注意。”

凌南玉见状也配合地放低了声音,还鬼鬼祟祟地四下看了看,做贼似的小模样格外可爱。

杨清宁见状轻笑出声,若不是殿中还有旁人在,他定要捏捏他的小脸,怎么就这么招人喜欢呢。

杨清宁又伸手试了试碗的温度,“差不多了,殿下可以吃了。”

凌南玉的大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终于可以吃了,光是口水,我都快吃饱了。”

杨清宁听得一阵好笑,看着他迫不及待地模样,好奇地问道:“殿下每日都吃,吃不腻吗?”

“小宁子做的,怎会腻?”

凌南玉嘴里含着蛋羹,说话有些含糊,杨清宁却听明白了。

“是不是只要奴才做的,殿下都喜欢?”

凌南玉点了点小脑袋,“小宁子做的,我都喜欢。”

“那明日奴才做点别的。”

“小宁子会吗?”凌南玉停下动作,好奇地看着他。

杨清宁好笑地与他对视,“殿下不会以为奴才只会做蛋羹吧。”

凌南玉诚实地点点头,还不忘吃下一大口蛋羹,小脸一鼓一鼓的,明亮的大眼睛天真的看着他,“不是吗?”

杨清宁终于明白凌南玉为何每日都要吃蛋羹,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没想到这孩子对他的依赖,已经到了甘愿每天都吃同一种食物的地步。

杨清宁掏出帕子为凌南玉擦掉嘴角的鸡蛋,“奴才会做的很多,以后殿下想吃什么,直接告诉奴才便可。就算殿下想吃的,奴才不会做,也可以去学。”

“可我不想小宁子太累,蛋羹就很好,做起来简单,不辛苦。而且香香的,嫩嫩的,我很喜欢!”

这么懂事又可爱的孩子,谁能不爱。杨清宁忍不住在心里感慨道,幸好自己来了,虽然不能保证让他做个了不起的君主,至少自己能拼尽全力保护他,让他不至于早逝。

一碗蛋羹很快便下了肚,凌南玉满足地砸吧了砸吧嘴,笑眯眯地说道:“真好吃!”

看向他圆滚滚的小肚子,杨清宁笑着说道:“殿下有没有觉得自己最近圆润了许多。”

每日午膳过后,便躺下午睡,睡醒后,还要吃一碗蛋羹,凌南玉的小脸肉眼可见的圆了起来。

凌南玉伸出小手捏捏自己的小脸,又低下头摸摸圆滚滚的小肚子,自言自语道:“真的胖了!”

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后,白嫩嫩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眼巴巴地看着杨清宁,“小宁子,我是不是不好看了?”

杨清宁见状不由一阵好笑,果然无论哪个世界,不管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十分爱美。

“谁要说殿下不好看,奴才第一个不同意,殿下在奴才眼里最可爱!”

凌南玉委屈巴巴地问道:“为何不是最好看?”

“最可爱,也是最好看!”杨清宁哭笑不得地哄道。

“这还差不多。”

凌南玉笑弯了眉眼,胖嘟嘟的小脸上,酒窝好似又深了几分。

“殿下,马上要上课了,您背的还不熟练,趁还有点时间,还是再背一背吧。奴才去瞧瞧小敏子的伤养得如何。”

凌南玉点了点头,接过杨清宁递过来的书,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在读书上,凌南玉很用功,是杨清宁见过最用功的孩子,即便偶尔有些小牢骚,也会再之后,乖乖把课业做好,这是杨清宁最值得欣慰的地方。看了看凌南玉,他拿起一旁的耳包和手套,全部戴上后,这才出了门。

外面的天阴沉沉的,厚重的云层压得很低,北风呼呼地刮着,将树上仅剩的枯叶扫尽,院子里唯有两颗松树,还披着绿色,不过在这种天气下,那绿色也显得有些暗沉。

杨清宁拢紧身上的衣服,缩着脖子小跑着,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小敏子的卧房门口,随即推开房门走了进去。门上挂上了厚重的帘子,这样能挡住外面肆虐的寒风。这房子里没有燃地笼,只是烧着炭火,不过也是有定量的,每日也就只有晚上才能用,小敏子断了腿,要长时间坐卧,杨清宁怕他受不住,便用自己的小金库,买了些炭火,让他白天也能点着。

小敏子正靠坐在床上,读着杨清宁给他淘来的话本,见他进来,连忙放下,“公公,您怎么来了?”

见他要起身,杨清宁挥挥手,“你身上有伤,别乱动。”

“奴才这腿好得差不多了,正想着何时能上工呢。”

对于杨清宁,小敏子是打心眼里感激的,不仅救了他的命,帮他脱离苦海,还对他十分关心,这拿来解闷的话本,以及房里点着的炭火,都是杨清宁的一片心意。

“伤筋动骨一百天,你这才养了一个月,况且现在正值冬日,你这腿若是留下病根,以后有你受的。”杨清宁搬了个凳子,坐在床边,“东宫里不缺人手,你安心养着便是。”

“自打来了东宫,奴才已经养了一个月了,总是这样吃闲饭,奴才心里过意不去。”小敏子说的是实话,自打他进宫,还未曾受过这种照顾,包括在秦淮身边,他虽然受宠,秦淮给他的赏赐也不少,却从来不给他优待,就是不想让他忘了身为奴才的本分。

“在东宫里,只要殿下不说话,你就无需多想。”

“殿下怕是都认不得奴才,奴才能有今日,都是公公在照顾,奴才心里有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