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111)

杨又春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啊你,答案都跟别人不一样。好,我给你发个奖章,让你天天戴着。”

说到这个,许如意立刻说了:“胸章我现在用不着,不过,您能不能给我批个什么奖状之类的。”

杨又春好奇:“什么奖状?”

许如意笑笑:“这不是压价压得太狠了吗?虽然我们的想法是,不一定全部从一家订货,而是选取最为合适的。但是,也有照顾不到的啊,我怕人家以后不敢来了。”

“所以我就想给点希望,您看是不是能给个称号,叫南河省东阳厂设备升级改造项目优质供货商,然后我会让这次来的十一家企业进行认证。这样的话,就相当于承认了他们的让步,以后来夏国,起码在我们这十二家企业,会对他们优先考虑。”

许如意说完,就等着杨又春的回应。

杨又春觉得自己好久没这么高兴了,笑着说:“我是发现了,你这脑子是比别人的好用一些?也就你这种小鬼头能有这么多好点子。这有什么不行?他们的确是工作组认证的,我同意。”

许如意等着呢:“那成,我就等省厅给我下认证函。”

这事儿自然简单,杨又春直接叫了秘书,让他立刻去办,然后还说呢:“陆厅长不是在吗,让他给颁发一下。”

副厅长来发放,那这分量,可是不一般了,许如意直接拍马屁:“还是您会忽悠。”

杨又春都气笑了:“你这孩子,说话也不遮拦。对了,你的代销怎么说?”

这事儿许如意摇摇头:“他们还是倾向于在夏国开设分公司,而不是进行代销,所以比较难谈。”

“毕竟公司规模比较大,也对夏国市场很有野心。所以要徐徐图之。倒是下次来的四家都是不大的机床厂,可以试一试。”

“不过,我认为无论代销是否能谈下来,技术服务厂还是需要做的,我们这几天给十一家兄弟厂都讲解了一下我们是怎么操作的,他们都很感兴趣,想要照着操作。”

“我们有成功的经验,如果由我们来操作,肯定会时间更短,花费更少,方案更合适成熟。”

杨又春同意:“这倒是,不过没有这个先例,毕竟都是兄弟厂,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原先的办法是,直接做技术指导。”

这就是这会儿的人和许如意这个年代的人不一样的地方,这年头大家还都是计划经济思路,能帮的就无偿帮助。

但许如意知道,不行的。

“一家两家可以,十几家呢,说不定以后其他的厂家也需要我们,难不成各个都是免费的?这样的升级改造,耗时耗力,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杨又春是可以信任的人,许如意说的也直爽,“反而是我们去做个有偿服务,更长久一些。”

杨又春想了想:“这事儿得议一议。你处理好东阳厂的事儿,写个报告吧。”

省厅动作挺快的,当天晚上就把盖了公章的认证函送了来,恰好明天琳达他们都要回去,许如意专门给他们办了一场欢送宴。

本来贝尔他们,并不太愿意来,毕竟这个价格压榨的有点狠了,就算是合作成功,也有点不爽快。

但谁能想到,许如意居然给他们发了一张认证函呢,上面可是写明,他们是认证的优质供货商,这可是太棒了!

拿着这个,再去跟夏国其他厂子谈合作,那可比没拿的要有优势的多。

更何况,许如意除了奖状外,还给他们一个一块金色的牌子,上面就用中文写着这次的称号,可以直接挂起来!让所有人都看到。

就连凯瑟琳,对许如意很有意见,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称号和牌匾,能帮她很多忙,起码帮助她拿下夏国区负责人的位置,很重要。

所以,即便觉得价格有点狠,他们最后也是笑着走的。

不过等飞机的时候,贝尔专门走到了琳达的身边,坐了下来,“你第一轮就把价格报到了底线吧,你不觉得让的太多了吗?”

琳达说:“你觉得信息不对称可能成就长远的买卖吗?贝尔,我们是竞争者,但同样来自于美国,我得给你一句忠告,你可以去读读夏国的历史。”

贝尔觉得这话很莫名其妙,这和历史有什么关系,但他还是说:“好的谢谢你的忠告。”

琳达知道他不一定去看,不过那无所谓,看着机床外面的天空,特别的蓝,在自己给销售经理的报告上写道:

“我的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自古就非常优秀的国家,她领先整个世界上千年,只是在近百年衰弱了一些而已,他们肯定还会有一天,重新成为领先者。”

“而现在,他们开始了改革开放,睡狮已经睁开了眼。这里的确贫穷落后,但这里有质朴而勤奋的工人,爱厂如爱家的领导,他们的企业之间,没有竞争,只有帮助,发展壮大只需要时间而已。我认为,这是我们进入夏国最好的时机。我建议成立夏国大区,开放代销权。”

第44章 三章合一

有了前面四家打底,后面四家也非常好谈,尤其是只生产刃磨设备的TT公司,只生产各种型号磨床的博奥机床厂,态度都很鲜明,非但价格给的不错,服务到位,而且对许如意说的代销很感兴趣。

这自然是因为这两家规模较小。

TT公司全厂包括老板只有三百人,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研发和生产产品上,根本没有精力在各国都设置分公司进行销售。

而这次许如意的问询能得到他们的回复,则是因为他们也认同夏国市场巨大,也想尽早进入夏国。

博奥公司则比TT公司要全面许多,虽然规模依旧不大,但是在重视产品的同时,很重视宣传。

他们的老板詹姆斯是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居然开办了自己的印刷厂就为了广发宣传单,当然,还特别喜欢参加各种展览,所以许如意的问询一到,立刻就回应了。

他们更愿意代销的原因和TT公司一样,夏国太远了,他们目前还不具备实力开设分公司。

而这些内容,连同琳达的意向,许如意都写在了建议开设机床技术服务厂的工作报告中,交给了杨又春。

同时交上的,还有八家公司的报价单,以及工作组对于八家公司的评估,随后,经过商议,同WT公司、伯爵代销公司,还有TT公司签订了合同。

自此,东阳厂设备升级改造小组的使命就彻底结束,日后货品交接验收,则都由东阳厂自己来进行。

许如意这个副组长也终于卸任了。至于代销与技术服务工厂,则是另一回事,这会儿已经是一月下旬,1981年的春节在2月4日,离着过年还有小半个月,许如意觉得,结果怎么也要到年后才出来。

办公室里,大家都在收拾东西。

往年这个时候,别说在外地出差,就是在家里上班,心思也是不在干活上了,都想着家里要收拾收拾,过年的糖还该买半斤,孩子们的新衣服裤子都备好了,是不是该给自己也添一件?

可今天,气氛却完全不同,吴海棠收拾到一半,直接将书本放在了桌子上,伸手抱住了许如意的胳膊:“组长,我不想分开。”

许如意都乐了,“你不天天挂念着爸妈,现在能回去了,怎么就不想分开?”

吴海棠赖赖唧唧,并不觉得许如意比她年纪小很多,自己撒个娇有什么问题,他们家组长太强悍了已经让人忽略了年龄。

她说:“其实这种活很多,但我第一次有家的感觉,你带着我们跟外商斗智斗勇,别提多畅快了。”

任晓友也点头,“是,我感觉咱们配合特别默契,要是不分开多好!”

许如意其实也有点伤感,毕竟大家一起待了好几个月,天天吃住在一起,早就成朋友了。

但她也得安慰大家啊,否则大家抱头哭就别走了。“那把这作风带到其他组里去,岂不是更乐?!”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