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145)

“这些天,我们在你们厂里生活,可以经常看到,你们的工人根本没有安全保护,完全置安全守则为无物,不带手套,不关机器拿去工件,甚至在厂房里抽烟、喝茶,如此看来,你们所谓的严格要求,精心培训,根本就是空谈!”

“更何况,据我了解,他们很多人只上过几年学,别说设备上的日文和日文说明书,连你们自己的文字都看不懂,你们放任这样低水平的工人操作设备,怎么可能不出错。而在我们日本,机床操作工是需要从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

“这些本来不是我们该说的,但如果你要质疑我们,那么我们就必须说出来。”

佐藤一向话少,无论问什么都是寡言少语。

这一次,仿佛踩到了他的尾巴,居然能说出这么多!

但他说的,偏偏又是事实,国内的工厂管理,工人素质的确是不如国外,可是我们才发展多少年,我们很多地方连肚子都没吃饱呢,哪里有什么安全意识,哪里有那么多技校生。

如果是往日,孙浩然肯定是怒了,但是今天,他倒是没太生气,因为他发现了佐藤的不一样。

话多代表什么,心虚啊。

平日里虽然要钱要得狠,态度也傲慢,但他们决计不会说出这样攻击性的话。

孙浩然从佐藤的情绪变化中,陡然察觉出,许如意是对的。

纵然他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但她说对了。

佐藤急了。

他刚刚说的只试试,不提别的事儿,但这会儿,作为一个夏国人,谁能忍住啊!

孙浩然加上了证据。

他直接说:“佐藤先生,你说的情况都存在,但这不代表我们在操作这套机床的时候,有操作问题,请你拿出证据。是什么操作导致了什么零部件损坏!我们要看一看,然后才能知道如何避免!”

“如果你拿不出来的话,你这就是对我们的污蔑,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不是出在我们厂,而是出在你们的产品上。”

他微微笑着,跟佐藤的紧绷完全不同,推出了一页纸。

“我这里有个数据,这是设备两个时间段的产量,都是一万套左右,相差不多几百台。”

“每生产一万个发动机箱就会坏掉一次,怎么看这都不是操作问题,而是你们的设备内部零件有质量问题吧。”

佐藤可是没想到,孙浩然会拿着这样的数据,他低头看了看,不认识中文字,但是月份和数量却是能看懂的。

他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你在开什么玩笑,我们大建铁工所从60年代开始,就已经向欧美出口机床,我们的机床皮实耐用,口碑一向良好,怎么可能有问题?”

孙浩然咄咄逼人:“如果不是,我希望你们再进行一次设备检修,而我们的技术人员需要在场观看。”

?他们居然要看自己检修机器,本来就有些着急的佐藤,根本就没思考,毫不犹豫地断然拒绝了。

“我们没有理由配合你们,我知道你们非常看重外汇,维修和更换零配件的费用对于你们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但这样污蔑我们的产品,你太不礼貌了。”

“我们已经出差五天,你们的心思根本不在维修上,你们这是浪费我们的射箭。希望你们尽快做出决定,修还是不修,如果不修,我们明天就会返回日本。”

“再见!”

他说完,立刻起身带人离开,根本不给孙浩然任何开口的机会!

随着大门被啪的一声关上,余为怀才忍不住说:“急了,这是急了!虽然明面上看是威胁我们,但我怎么觉得像是落荒而逃。”

孙浩然点头:“肯定有问题。”

但问题在哪里呢。

许如意一行人被余为怀请到会议室的时候,正听见他们在讨论这个事情。

“滑块、导轨、螺母座、丝杠、电机座等等,甚至是一个螺丝都有可能有问题。要看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刚性不够,耐磨度不够、热处理有问题都有可能。”

“有可能很明显,也有可能不明显,譬如螺母的渗碳没做好,稍微有一点裂纹,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但是应力是不一样的,到时候即便拆开,也很难发现。”

瞧见许如意,孙浩然又上来跟她握了握手,而且这次握手的时间特别长,“真是谢谢你,你看你一来就发现了问题,我们困扰了这么久都没觉察出来,但我们现在又陷入了困难,需要您的帮助。”

许如意一听就明白了:“不敢贸然拆开吧。”

都这时候了,大家有什么肯定说什么,纷纷点头,刘海涛说:“成本太大,机会就一次,如果找不到,不但毁了这台机器,以后恐怕咱们其他夏国厂子也不敢干了。”

许如意点头,“这就是个循环,不拆开不能找损坏的地方,可找损坏的地方必须拆开。所以他们很聪明,给你们设置了这样一条规矩,就是为了这个时候。”

这会儿大家都知道,人家欧美的机床厂,譬如太阳机床厂,WT公司,都没有这个规矩,忍不住就叹口气:“我们这方面跟张白纸似的,要是当时有你们就好了。”

本来许如意名头就已经很大了,更何况机床圈里对她评价高的,可不是一两个,东阳厂胡厂长就是许如意的铁粉,到哪儿都赞上两句。参与过东阳厂谈判的十一家机床厂对她更是赞不绝口。

所以,许如意带着机床技术服务厂过来帮忙,他们也都接受。

而且今天这事儿一弄,更是感觉,这个服务厂成立的好啊,少走多少弯路啊,他们下次有需要的话,一定要找许如意,可不能这么弄了,太吃亏了。

但是这次,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可能了。

“死循环!所以他们才嚣张!”

哪里想到,许如意笑着说:“你们不能拆,我给你们拆啊!”

这可是上百万的设备,她要拆?就连一向淡定的孙浩然,都惊了:“你拆?你怎么拆?”

许如意就笑了:“我的意思是,我承担责任,我把它拆开,如果是质量问题就找大建铁工所索赔,如果不是,我负责给你们维修完毕。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就算是高价购买,我们也会买回零配件的。”

这几乎是将所有责任转嫁到自己身上了,孙浩然第一反应就是:“这不行。你是来帮忙的,怎么能让你这样做。”

许如意笑着说:“因为我不想让他们就这么拿捏着我们。而且这也是我们机床技术服务厂的使命,那就是打破信息壁垒,打破资源壁垒,让他们以后想要进入夏国挣钱,先拿出最好的态度最优惠的价格来,否则免谈!”

这话说的可真霸气,又让人激动。

只有参与过进口设备的人,才知道,所以的信息壁垒价格壁垒,还有隐隐的态度歧视,是多么让人抓狂。

如果许如意真的能做到,那他们可就再也不用被委曲求全了。

但即便这样,孙浩然他们也不愿意的,“要不我们请示一下,把情况汇报一下,我们来承担。毕竟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许如意其实是为了立个牌子出去,毕竟整厂设备改造的活实在是太大了,纵然厂长们信服他们,各级领导也会有顾虑,先从这种大家都搞不定的难题开始,这是最好的打广告的方法了。

所以别人都不愿意,她还抢着干呢:“我来承担是我有把握,你有把握吗?”

孙浩然哑然。

许如意就说:“那个叫佐藤的是吧,不是说六点钟等回信吗?我看还有一个小时,通知他们过来吧。”

佐藤他们显然没想到,夏国人居然通知他们要拆设备!

他简直不可思议,他们怎么会有这样的胆量,要知道,他们一块钱都当宝贝的!

“他们疯了吗?”山田问。

这会儿翻译不在,他可以说的更畅快一点:“他们不会已经发现我们的丝杠是有问题的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坚决,要知道,他们平时……”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