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30)

许如意早就看出来了,“空口无凭,大家还是先试一试,如果有不到位的,我也在现场给大家及时处理。另外,今天这是第一次合作,所以团队都是我们配置的,如果有想法意见建议都可以提出来,如果想要换人,理由充分的话,我们还有备用团队。”

虽然疑虑还是没放下,但许如意这个服务可是太省心了。

大家都是国营厂,甭管效益怎么样,都是被捧着的,哪里有如此给别人服务过,当然,同样的,所以他们也不曾这么享受过。

大家一时间都有点五味杂陈,一部分是被服务的感觉,兴奋好奇愉悦,另一部分则是是不是有点过了。

倒是张维很感兴趣:“那我们有没有团队服务呢。”

许如意就笑了:“当然有,您的团队由我们厂技术科科长徐磊和供销科科长王川华负责,同时,他们也是这次参观的主讲人,主要讲述我们的厂的沸腾炉改造情况。”

张维显然很满意:“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快点开始吧。”

许如意直接念了名单,将团队和厂家配对,一下子,本来看起来泾渭分明的两部分人马,就分散开来,成了几个小队。

张维看在眼中但笑不语,那些好处都是真的,可还有一点好处,这么一打散,这些老熟人们,可不能凑在一起私下议论了。

成不成,不被别人阻挠,只凭自己的感觉!

这招真是又客气又舒坦还有用!

这会儿,就听见穿着新白衬衫的徐磊大声说:“各位同志,请跟我来,我们厂的沸腾炉位于二车间铸造木模车间,厂里配置的炉子是K4炉,这是1968年建厂时配置的,至今已经有22个年头,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煤质下降,我们集思广益,对这台炉子进行了改造,升级为了沸腾炉。”

随着徐磊的讲解,大家都被从门口直接带入了二车间的锅炉房,看到了那台已经重新投入生产的沸腾炉。

事实上,这是一个组合运行的庞然大物。

除了锅炉本身外,还配置了运煤系统,除灰系统,鼓引风系统,除尘系统还有仪表和自动控制系统。

徐磊跟大家介绍:“我们的锅炉第一次改造后,有着风速高,风压高,料层高,颗粒大这四个大毛病,我们称之为三高一大。另外,我们使用的鼓风机功率很小,根本带不动,又没有设置悬浮段,无法回收飞灰使其再燃,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导致锅炉的热效率非常低。”

张维和武大成虽然都对锅炉有所了解,毕竟不是专门干这个的,徐磊已经讲的很清晰,他俩还是不太明白的样子。

许如意见状小声解释:“热效率低的重要原因是烟气携带,分为两种,一种是烟速携带,沸腾床内风速过高的话,会将炉内一毫米以下的细颗粒全部吹出。”

“另一种是飞溅携带,就是风压高的话,会在沸腾床上形成更多空气泡,这些泡泡内都有细小的颗粒,它们在离开沸腾床后就会破裂,内部的颗粒也就溅出了沸腾床,造成浪费。”

“这两个原因都会将细颗粒带离炉膛,这就跟咱吃东西没咽下去,全呛出来了,可不就肚子饱不了。对锅炉来说,就造成了不完全燃烧率增高,热效率低下。”

“料层降低,就相当于口腔的高低,张大嘴肯定容易吐出去,如果嘴巴小,是不是就能留下一部分。所以料层降低,可以阻挡飞溅携带,将更多的颗粒留在沸腾床中继续燃烧,提供热量。”

许如意解释,别说张维,连武大成都忍不住往她这边靠靠——毕竟沸腾炉改造是件大事,等着分流这事儿结束后,这事儿就是局里最大的动作了,到时候他也得说出一二三来。

别说,跟他常见的徐磊这样的技术科长比起来,许如意的解释可真是通俗易懂,他们本来也是有点基础的,这么一听,全都明白了。

一时间,武大成是有点进退两难。

他对燎原厂是真看不上,可这许如意,怎么就跟传闻中一样,这么会讲故事呢。

倒是一直没吭声的蒋玉华,这会儿也在观察各个小团队,他自然听到了许如意的解释,他以为这是许如意的个人特色,但看到其他小队的技术员们,都是一边红着脸,紧张的搓手,一边尽可能的用大白话跟厂长们沟通,他就知道,燎原厂这真是有备而来啊,准备细致到了这样的程度。

缺点解释明白了,后面的改进方法自然也就听得懂。

不就是针对问题,改变现状吗。

他们不是三高一大吗?那就变成三低一小,让锅炉的风速减小,风压降低,料层降低,颗粒减小,当然,同时配备大功率的鼓风机,外加飞灰回收再燃系统、省煤器即可。

所以,当徐磊说:“我们这台锅炉,原先是3.78T/H的蒸发量,如今改造后,已经达到了8T/H,热效率从60%提高到了78.5%。”

张清江他们都精神了,这听着也没多大动作啊,怎么就能提高这么多。这些得省多少钱?

张清江忍不住地问:“我们要是改的话,也能提高这么多吗?”

他以为是徐磊来回答,谁料居然是身边那个看起来很紧张的技术员张得口,“张厂长,这个我、我来回答您。”

张清江有点不放心,但他没有打断。

张元趁机连忙接着说:“你们厂的锅炉是经过一次改造的,上次改造的时候,你们并没有改变炉膛的结构,只是增加布风板和埋管受热面,另外增加了下渣口,所以虽然能够平稳运行,但问题也不少。”

“飞灰含碳量特别多,导致了热效率很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现在,你们的埋管也该换了。”

“其实我们是建议你们直接进行全面改造的。”

“我们分析了一下,你们需要改变炉膛结构,加上除尘器,减少布风面积,增加二次风,再加上省煤器。”

“虽然听起来工作量非常大,但效果会很显著,蒸发量可以从4T/h达到8.5T/H,外加上燃料消耗降低,一年就可以节省二十万左右。”

随着张元的话,张清江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惊讶到赞叹,张元也就越来越放松,讲的更加清楚。

等着话音一落,张清江直接问:“小伙子,你怎么对我们厂的锅炉这么了解?你家有人在我们厂上班吗?”

这可是正面评价!

也就是说,自己不但没搞砸,还可能讲得不错?

张元这会儿都兴奋坏了,徐磊开完会后,就把许如意的意思传达到了技术科,整个技术科大为震撼!

要知道,如果厂里找一个话最少的地方,肯定是他们技术科。

别的科室平日里热热闹闹,他们科室不是看书就是看报,过节别的科室凑个节目还能上台表演,他们科室从来只有看的份。

让他们给这些厂长讲技术?

那比杀了他们还难!

徐磊动员半天不成功,直接放了话:“你们知道,许厂长多难才挣了这一次机会吗?成败在此一举,是要分流,还是要继续待在这里,不是许厂长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你我的责任。你不干他不干,还想厂子保得住,你们做梦呢?!”

“我就这么说吧,这么关键的时刻,你要口口声声说着爱厂如爱家,不愿意分流,又不愿意拿出点行动来,我就当你根本不想留在这儿?!”

张元怎么可能愿意分流呢。

他毕业就来了这里,这里每个人都很和善,他已经把这里当成家了。

所以,在一个星期里,他几乎睁开眼就背资料,背完了就跑到车间人多的地方,红着脸给大家讲,有时候紧张加焦急,嘴巴就跟喊了核桃似的,张不开说不清,他就继续练。

本来还是有些害臊的,可后来技术科的人都去了,包括他们普通话很不标准的科长徐磊,包括他们已经快要退休的老大姐秦亚楠,所有人都在练,所有人都在努力,有什么好害臊的。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