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380)

孟敬祖接着说:“我们催了四五天,他终于把合同拿回来了,请假一起去的您介绍的律师那里。结果人家一看就说,那合同根本不合理,其实都是在弯弯绕,说是终身雇佣,加了好多限制条件,但凡我们犯一点错,或者是有一点做不到,就不能终身雇佣。”

“他还给我们举了个例子,譬如我是干装配的,最简单的就是成功率呗,现在可以给我要求的很松,九成就行,如果要是以后不想要我了,人家就要求千分之一的容错率,那我怎么可能做到?但这个合同上都没有注明,一切都按着人家的规矩来。这太坑了。”

这句话太重要了,不少人听了后都皱了眉。

说真的,这么一大笔安家费,这么高的工资谁不动心啊。毕竟工人干活也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都是老百姓,谁不想多挣点,让家里人生活好点。

之所以他们拒绝,是因为挂念燎原厂,念着许如意的好,舍不得这里。

但说真的,心疼也是有的,如今听了这话,那点跟大笔财富错过的心疼彻底没有了。好家伙,这真坑人啊。要是真跟出去,那岂不是任人揉搓。

果不其然,孟敬祖也是这么说,“我们几个回来就想了想,跟着日本人干,看着工资高,说不定一两年就被辞退了,还是厂里好,就拿定了注意,不走了。谁知道,武小双一听我们都不走了,他就急了,这几天一个劲儿地找我们谈话,说什么该闯还是要闯,还说厂里没什么发展,我们短视。”

“我们寻思开始的时候说去,又不去了,是挺不好的,就任由他编排没吭声。结果他越来越过分了,刚刚跑过来冲我说,我答应他要去的,就必须去,我不去不行,就扯着我让我跟他去辞职。我不愿意,不想走,跟他撕扯起来,他就直接往我胸口锤了一拳,我们就打起来了。”

保卫科主任扭头就看向了武小双:“是这样吗?”

武小双捂着脸,这会儿是恨死了,一千块钱一个人啊,这23个人都说好了,那可是两万多块钱。就算是燎原厂工资高,这也是几年的收入,结果愣生生都不去了,他怎么可能不着急?

他本就是个混不吝,你不想走,我就拽着你去,哪里想到,撕扯着不知道怎么就动了真火,真打起来了。

这会儿闹大了,他能怎么说?他只能哼哼说:“他们这么多人打我,我冤枉!”

这事儿根本不由他,厂子里当时正生产呢,到处都是目击者,怎么可能查不出来?许如意直接说:“查查,查完结果告诉我。”

这事儿查起来很快的,旁边的目击者三下五除二就说清楚了,许如意没多久就拿到了调查结果,孟敬祖说的都是事实,许如意就一句话:“寻衅滋事报警吧。然后按着厂规走。”

厂规就是开除,不过一般情况下,厂里都会给一次机会,先记大过,如果再有发生才会按着厂规走,但显然,这次许如意并没有手下留情。

罗勇点点头:“就应该这样。武小双的老婆也调个岗,会计不太合适,我跟武厂长说。”

许如意同意这个,倒不是株连,而是防患未然,这对燎原厂好,也对他老婆好。

武小双挑事儿反倒被打,没造成什么更坏的影响,听说是拘留了一个星期。

许如意忙得很,对他没有什么关注,但潘华是个万事通,跟她聊过武小双的结果:“他出来后瞧见是自己老婆接的,都蒙了,没想到把他开除了。然后就去罗厂长那里闹,罗厂长是按着厂规办事的,他也挑不出毛病,就扬言说什么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以后要看燎原厂的下场。”

“听说他去找那个日本人了,不过没有入职,人家说,目前夏国工厂还在筹备中,不用技工,什么时候需要,会联系他的,所以,他现在没工作了。原先孟敬祖他们说合同的事儿,大家就对日本那边要人不感兴趣了,如今武小双这下场,大家倒是彻底死心了,最近车间里生产又恢复原样了。”

许如意点点头,算是知道了。

她低头看的是齐丰在日本的分公司,给她传来的一份报纸,上面有这样一条新闻:《野口机床公司宣布退出日本机床制造协会》。

这才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已经撑不住了,开始从内部瓦解了。

许如意简直是眉开眼笑:“真是好消息!该我们出手了。”

第131章 两章合一

事实上,野口机床公司的事情,已经在日本机床行业发酵了一段时间了。

这还要从日本机床行业的规模说起,虽然如今日本数得上的牌子不少,足足数十个,无论从什么方面看,都可以称之为机床大国,但实际上,这几十个牌子只是九牛一毛,日本的机床企业就有数千家。

这里面如东陆、古田和长崎这样大而全的机床企业不少,但更多的是小而精。

野口就是其中一家。

这家企业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创始人野口一郎毕业于日本最好的大学的机械系,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最终出来创业,开设了野口机床公司。开始的时候,员工只有六个人,设备只有普通的万能机床。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接受订单——那会儿的日本开始飞速发展,机床并不是一个可以由任何一家工厂完全包办的行业,大厂们只生产关键零部件和负责最后的装配调试,所以野口拉来了很多不重要的零配件订单。

他们由一家小型的根本不上道的小作坊开始,三十年间,靠着口碑成为了一家小型机床公司。

如今整个公司工厂一座,厂房一个,铣床刨床磨床镗床行车都有,还有个小型热处理实验室,和装配车间,原先是生产各种专用铣床,后来数控时代到来,他们主要是生产数控铣床。

在燎原厂没出现之前,他们虽然不如长崎他们的名声大,但因为专注一门,口碑一直很好,订单也常年不绝,可以说,看着不明显,但日子过得很香。后来燎原厂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的确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别忘了,他们船小好调头,很快就找准了定位——专做定制。

燎原厂只是数控系统,东阳厂他们才是数控机床,但是他们这样的大型工厂,很多细致化的服务绝对不会有野口他们这么妥帖的,因此,慌张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节奏又恢复了正常。

虽然不如原先那么轻松,但终究是日子不错。

问题就出在所谓的联合,为了所谓的封锁燎原厂,他们几乎一刀切一般,将所有的产品价格向下调了三分之一,将利润全部挤出去了。

一开始提出,野口一郎的儿子野口春树就不赞同:“父亲,没有这样的封锁。过去他们借着禁运条例,对夏国实行技术封锁,只是不卖给他们而已。但现在这是什么?这是自损一千未必伤敌八百。”

“我们和长崎他们还不一样,长崎还有高端数控机床,还有机械臂,但是我们只有这些,这就等于,我们全部都在赔钱,这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合理的。”

但是狂热的野口一郎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的想法让野口春树根本不能理解,他们必须要将燎原厂干掉,否则的话,日本的机床行业将会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的可能。

用野口春树的话说,这简直就是疯了。不管自己家,却要管整个日本的机床行业?

可是,他并没有任何话语权,虽然这会儿已经是现代社会,日本有着各种法律法规保障每个人的权益,但是在野口机床公司,创始人野口一郎是唯一的发号施令者,他们必须听从。

厂子开着,因为降价,大量的订单涌了进来,他们比过去几年都要忙碌,但是账本上却没有多一分钱,用他的母亲的话说:“关闭都比现在强。”

可是野口一郎依旧不松口,他甚至还经常跟野口春树探讨如今的情况:“燎原厂几乎没有外贸订单了,那些不发达国家工厂和企业,根本没有对数控的需求,他们的机床技术水平,跟我们差距三十年呢。”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