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4)

“横水管是由蛇形管组成的,我看外面的焊缝还是很标准,那么问题肯定出在左手焊接上,你们没有掌握左手焊接的工艺,所以焊接过程中肯定频繁断弧,导致了缩孔问题,所以开始使用几个月没问题,很快就会出现漏点。”

许如意发现小老头不看锅炉看她了,她也没停:“漏了就得修,瞧瞧这横七竖八的焊缝,说明没有维修口,先割开炉胆,再一排排割开横水管,找到漏点补上。但重新焊接横水管的时候,肯定会产生新的缩孔,所以,这漏水问题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修都没法修。”

这显然说中了,就是有点太直白,郭培生深深看她一眼:“信息收集能力不错,车间待几天就能弄懂问题在哪里。”

许如意:……

她立刻强调:“我自己分析的,我能解决。”

郭培生压根不信,这焊接他咨询过许多人,甚至锅炉大厂的焊接师傅也问过,都说焊接质量就是不稳定,一般也就六成成功率。

大厂的好处是经验足,有着严格的检验制度,所以不合格的都剔除了,可他们骤然转产,根本不知道这些,瞧着不错就都用了。

结果导致了现在的问题。

你现在就是想以量取胜,也没人要了。

连这些干了多少年的师傅都不能解决,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怎么可能会?

对的,他认识许如意,毕竟当年许军去世,许家15块钱的生活费还是他特批的呢。

他直接站起来:“基础不错,去找技术科科长徐磊,就说我说的,让你进锅炉攻坚小组。”

说完,就想走。

许如意是真无奈,怎么就不信呢。

她忍不住说:“厂长我要是真能解决怎么办?”

郭培生看向她,发现许如意居然真是一脸认真,没开玩笑的样子,他倒也没直接否定许如意,居然也是一脸认真:“我刚刚在会议里说了,如果谁能解决锅炉问题,我愿意让贤。”

说完,扭头离开。

许如意:这是独轮车验收受气了吧。

回到车间,她就知道了答案——对方居然将500辆独轮车每一个都检查了一遍,供销科科长王川华就问了一句:“一般都是抽检,不用这样吧。”

人家直接毫不留情:“你们什么质量什么名声不知道啊,你以为我们想啊,我们还不想要呢。”

郭培生气的要死,回来立志解决锅炉问题,挽回名誉,所以才有了这么一说。

这会儿车间里大家都义愤填膺,“太欺负人了。”“谁能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哎!这都骂到脸上了,咱们不能争口气吗?”

许如意一边挑废料,张美义一边在旁边愤慨:“气死我了,为了不出错,每一台我们都检查好几遍才出厂,怎么能这么说话?”

“我怎么这么笨,要是我能解决,我一定当面怼回去。”

许如意终于找到了合用的几节管道,拿了出来,大概是她太镇定,张美义都不干了:“你就不生气吗?”

“生气有用吗?还得实力说话。”

张美义一想也是:“不行,我再去加会班,我要用实力打败他们。”

等着她走了许如意就先找了一把钢锯,将材料按着设计截断,随后又去了氩弧焊机那块——则是为了焊接锅炉购买的,独轮车用不着,正闲着,焊接起来。

第二天,郭培生关于谁能解决问题,他就给谁让贤这话,已经传遍了全厂。

厂长都逼到这份上了,谁能受得了。

所以,整个车间都是一种又努力又压抑的氛围,用张美义的话说:“这一单五千台我们是拿下了,可这个样子,下一单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

“就算我们独轮车质量很好,可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别人也不会信我们的。”

“更别说我们又不能生产轮子,听主任说,去掉采购轮子的钱,没多少利润。”

“咱们厂如果不奋起,肯定要倒闭了,这么多人,怎么吃饭养家?”

郭培生白天根本不在厂里,他要不去找人帮忙,要不四处找订单,许如意是下班的时候才看到他,又坐在楼梯上了。

许如意太理解这种感觉了,她写论文写不明白的时候,也是呆呆的坐着,啥也不干,就盯着电脑屏幕,用同学的话来说:“能看出花吗?”

许如意往往回答:“能看出错字,也算是有收获。”

她凑到郭培生身边,问了句:“能看出花来吗?”

郭培生早就听见下楼的声音,许如意一开口就听出来是许家的小丫头,都没回头:“能看出这个炉脚装的不咋地,得改改。”

许如意点点头:“是,现在都流行U型下脚圈了,你这还是S型,是完全落后的工艺,可不不咋地吗?”

郭培生发现对许如意根本无法平心静气,他忍不住扭头看了她一眼,小丫头长得白白净净,尤其是一双眼睛,黑瞳如黑豆子一般,更显得眼神澄澈,他又说不出什么斥责的话来了。

不就是说话直点吗?说得对就行。

“你没跟徐磊说要参加锅炉项目?”徐磊没跟他提这事儿。

许如意摇头,“还没,这个给您。”

许如意拿出了自己昨天做的凳子,郭培生瞪着那个怪异的墩子,摸不到头脑:“给我这个干什么?“

“我说我能解决您不信,所以给您个证物。”说完,就递给郭培生了,郭培生都没见过这么大大咧咧的姑娘,“你不给我解释解释?”

许如意臭屁得很:“您昨天也没让我解释啊,拜拜。”他要是看不出来,这厂就没什么希望了。

郭培生就眼见着许如意跟一片浮云一样,飘走了。

旁边的保卫科科长王石头还乐呢:“呀,小如意可真不错,看您天天坐台阶,给您焊个墩子,这样干净。就是这孩子也不会挑废料,怎么弄个蛇形管的废料,找块钢板多好?”

郭培生一愣,可不是吗?这墩子居然是蛇形管焊接而成的,而且是焊接了两层,显得又厚重又怪异。

郭培生并不是专业出身,但为了转产锅炉也没少研究,他刚刚没注意,这么仔细一看就发现,这东西焊接的方式跟他们锅炉里的蛇形管是一模一样的。

他们的锅炉高8米,直径1.4米,内壁1.2米,里面的蛇形管共27层,每层共9根管子呈S状排列,第一层和第二层则是十字型交叉摆放连接。

如今这个墩子也是,不过更小巧,宽不过30公分,长不过50公分,两层,十字型交叉摆放连接,甚至两层的管道是相连的,有头有尾,就是个缩小版的锅炉蛇形管。

而且每个管道的焊接都是十分漂亮,光滑而无夹渣无内凹,根本看不到断弧的地方,甚至包括最难的左手焊。

郭培生不由倒吸了口气!

第4章 4

郭培生立刻扭头想叫住许如意,问问她是怎么做到的,许如意早就不见人影了,郭培生也没追,扭头进了车间。

这会儿车间里还加班呢,因为连续加班,蒋成玉的黑眼圈又大又黑,就跟挂着两条墨似的,瞧见郭培生还以为他是问进度,立刻就报道:“我们目前实行一车三检,您放心,保证质量百分百合格。”

郭培生根本没听:“你看看这个!”

蒋成玉就瞧见了那个怪异的墩子,不过比之半道转行的郭培生,他可是专业的,第一反应就是蛇形管,第一眼就看向了左手焊部分,随后就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这……这怎么焊的?谁焊的?”

郭培生等的就是蒋成玉的专家意见,听见蒋成玉吃惊的话,就知道,自己判断的没错,许如意的确用了左手焊,而且焊接质量连蒋成玉这个车间主任都讶异。

不过,出于谨慎,他又明确地问了一遍:“你觉得焊的怎么样,这个能焊好,咱们的锅炉能不能焊好,是一样的吗?”

蒋成玉毫不犹豫:“当然能,厂长你看看,这里,这里,这里,其实都是断弧后的接口,但是非常隐蔽,几乎看不出来。这就说明这个人的焊接技术很高超,我们同样这么一圈,接口处最少也要五六个,人家就三个。”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