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47)

许如意站在那儿是越看越喜欢。

就连帮忙制作的项南开,拉着走了几圈后,也啧啧称赞:“这东西我们也能用啊。出门的材料工具都可以扔里面,拉着真轻松。不过我们就不需要折叠了。”

许如意本来就有往这边发展的打算,既然提起来了,立刻说:“其实推车还有很多种,就有我们平时用的。我给您画画。”

项南开听了点头:“好。”

许如意就把货运拉车和推车画了出来,甚至想了想后,还把老太太买菜用的拉车,小朋友躺的儿童推车都画了画,然后说:“这些其实国外需求量都很大,我们都可以生产。”

项南开可真没见过这些东西,盯着许如意的图纸简直爱不释手:“他们外国人可真会想,买菜也要拉车,小孩抱着不就行了吗?居然也要车,我寻思寻思。”

他又说:“厂长你放心,这东西我不给任何人看。”

许如意能用露营推车卖钱,那想想看就知道这些东西,也能卖钱,项南开几乎本能的有了这样的行为——许如意的东西,可得宝贝着。

倒是张维预料的不错,将名单报上去几天后,省厅对外贸易处打了电话过来:“你们报上来的这个燎原机械厂的露营推车,这是什么东西?”

张维就跟对面的同志解释了一下,“我们这是一种用于国外露营的工具车,便于他们拉着帐篷之类的东西移动。”

结果这么一说,对面的人更糊涂了:“露营是什么?”

张维直接把自己的理解说了:“就是他们拉着锅瓦瓢盆找个野地吃饭。”

那边直接理解不了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干?”当然,他显然也不是为了抬杠,是真想不明白,还补了一句:“他们经常有人这么干吗?你们从什么渠道知道的?”

这显然是个大课题。

最近正好审核秋交会上报名单,他那边也忙得很,也没时间听了,直接说:“这个东西并不在我们平时的目录里面,按着我的意见是拿下,你们要是坚持上报,直接过来跟我们处长申请吧。”

他还补了一句:“证明一下外国人都要露营,需要这东西。”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张维也没生气,她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也觉得荒谬,不理解是正常,但显然,省城是要走一趟了。

于是,刚做好推车的许如意,就接到了张维的电话:“推车做好了吗?做好了的话,明天带着推车咱们去一趟省厅。”

第24章 三章合一

燎原厂在县里,张维是肃南市出发,按理说直接在省城集合就可以了,但这年头,公共交通不发达啊。

许如意看过列车时刻表,肃南县晚上到省城的就一辆车,是十点的,但是凌晨两点就到了,那会儿公交车不开,更没有出租车,只能在候车大厅里待着。

所以她权衡了一下,还是先去肃南市,再和张维一块去省城。

许如意接了电话,她就让办公室派个人跟她连夜出发。

这会儿因为锅炉改造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时候,原先就签了十二家,随后周城化肥厂的沸腾炉改造也非常成功,又吸引了附近县镇不少厂子来报名。

如今,确定合作的已经有23家了,每天还陆续有人来咨询。

所以,燎原厂的技术科、办公室(临时培训作为服务人员),还留了个科长坐镇,供销科连科长都派出去了。

用郭培生的话说,燎原厂这是忙空了。

许如意要去肃南市,邬汇雍第一反应就是没人啊,许如意想了想就说:“让三车间的张美义跟我去。”

张美义是她在三车间认识的焊工,年轻热情最重要的是,很会办事,而且又泼辣,很适合带着去省厅。

邬汇雍就连忙找了张美义,通知她今晚跟着许如意去肃南市。

然后就是找车——这会儿都下午了,客车肯定没有了,火车倒是有一班,凌晨三点途径燎原县的,但这也太晚了。

这个可以在家睡到两点,再骑自行车过去,许如意倒是不在乎:“就这个吧,到了吃个早饭市局也上班了,也不耽误事儿。“

邬汇雍心里过不去,他这两个月可打心眼里看着呢,原先他对许如意有多不满意,现在就有多满意。

如今为了多挣点钱,上秋交会,她和张美义两个这么漂亮的小姑娘半夜三更去坐火车,他哪里放心。

他直接说:“这事儿你别管,回去收拾东西,我来借车。“

许如意其实没什么收拾的,就是拿两套换洗衣服,这倒不是她不爱美,而是燎原县就是这个生活水平,要想买点好东西,要不去省城,要不去海市京市。

她穿越来后,忙得跟陀螺似的,根本没机会逛街,家里需要添置的东西,都是许吉祥就近买的。

这会儿两个人都在家,听说她要去省城,倒是都兴奋起来。

许如意问:“有什么要买的,说不定有时间。”

许为民就一句话:“姐,要是有辅导书帮我买一本,菜谱也可以。”

许如意到现在都不知道为什么许为民对做饭这么感兴趣,不过作为受益者,她很乐于提高许为民的厨艺。

许吉祥的要求也简单:“姐,你去新华书店,一起帮我买两刀最好的宣纸。”

许如意一听就知道,这不是许吉祥用的,而是想给老教授赵丰年买的拜师礼之一。

赵丰年就是那位60块钱收了《基督山复仇记》的老教授,也是那位对着《月下小景》伤心的老人。

许吉祥不忍心他这么伤心,跟许如意商量好的第二天就由许为民陪着,又去了卖书的那家,问他书是谁的,现在人在哪里。

结果对方一听,连忙和盘托出:“这书是我姑姑的,我爸存了很多年了,说是我姑最珍重的东西,这不最近我爸去世了,这些书也都没什么用了,我就收拾收拾卖了。至于人去哪了,我不知道,也不敢说去世了,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

许吉就把结果跟赵丰年说了,本来她还挺沮丧呢,毕竟没消息。

哪里想到,赵丰年却说没消息就是好消息,而且很感激许吉祥,这几天,老人还开始教许吉祥书法和篆刻,正式认了师徒。就连那张露营的老照片,也是老人的旧照,许吉祥看见了,借出来的。

许如意一口应下,行李也收拾好了,拎着就去了厂里。只是没想到的是,厂门口居然停了一辆绿色小吉普。

许如意一过去,王石头就已经先跟她通气:“这是邬主任借来的车,厂长你知道哪里借来的吗?”

走进了看到车牌号,许如意已经知道了,居然是县委的车!

县委一共就两辆车,这是把县委书记的车借来了?许如意不得不佩服:“邬主任挺有本事啊。”

没等一会儿张美义也来了,王石头帮着许如意将一辆露营推车放到了后备箱里,邬汇雍又叮嘱了一句:“一定要送到招待所,帮忙搬上去。”

司机是位年轻的小伙子,立刻点头:“放心吧,一定完成任务!”

等着车子都出发了,邬汇雍还站在那儿看,王石头在旁边搭话:“你这是怎么借来的,咱厂长都说你厉害呢。”

“你觉得我有这本事?原先怎么没借过,咱老厂长出门也都是客车!还不是咱们厂现在红火了,前几天我去县里开会,人家周主任直接跟我说,用车找他们。”

“我还以为是客气话呢,没想到电话一打就成了!”

这倒不是县里势力,而是资源有限,肯定要紧着更重要的来,邬汇雍是没想到,就两个月,他们就从谁都不待见,变成了县里的香饽饽。

这就是坐火箭的速度吧,他感叹,“好日子来了。”

张美义也这种想法,“要是以后都能借到车就好了,这可太舒服了。”

许如意想的是,这年头一辆吉普多少钱呢。

好像三万块就差不多了。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