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50)

许如意就插没手,这位陆厅长不但实干而且懂行,她根本就不用插手,更何况,这会儿空闲,肯定是要具体问问相关情况的。

果不其然,齐伟民推着车走了,陆时章就说:“都在这儿站着干什么?坐下来说。”

这屋子都配着常见的木质绿色沙发,刚刚进来就剑拔弩张,所以一直都没坐下,这会儿倒是各自寻了位置坐下了。

周雄安看着陆时章试了半天,一坐下就问:“陆厅长,您知道露营?”

他这一问,张维也紧张地看着眼前这位年纪不大但级别很高的领导,陆时章说:“我有两位外国朋友,曾经交流过这些,这项旅游活动,在发达国家的确非常流行,他们喜欢在汽车后备箱里装上帐篷和野炊用具,找一个没人的地方,悠闲自在的待一天,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应该这么说,汽车进入他们家庭的时候,露营就已经流行起来了。”

“不过我们即便出过国,并不知道也很正常,因为美国人是很公私分明的,如果不是很亲密的朋友,他们并不喜欢聊这些私事。”

这种说法,既回答了周雄安的问题,也解开了周雄安的困境。

而且陆时章的来历和身份让这些话更具有可信度,周雄安显然被说服了,他现在的表情就跟张维看到那张照片时一样,充满了震惊:“他们的生活真是我们想象不到啊。”

陆时章没有再跟他掰扯这个问题,反而扭头看向了许如意,他显然知道,许如意才是推车的负责人,直接越过了张维问她:“许厂长是吧,这款推车你们的成本是多少,准备卖多少美元。”

许如意也不知道他怎么认识自己,不过这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

许如意说:“我们准备的售价是20美元。”

这个价钱一出,周雄安和张维都惊讶了。如今官方汇率是一比二,也就是说,换成人民币要四十块钱,黑市里的汇率是一比十,那可就更贵了。

这东西明眼人都知道,几米钢管,四个轴承,四个轮子,外加一些螺丝螺母还有一块老雨布,成本也就几块钱。

张维也说:“是不是有点高。”

她是怕卖不出去。

许如意想的却是另一回事,“因为这样东西,是我想到的,无论国内和国外都没有。所以,我们这次是卖个新鲜,到了明年,这东西恐怕就要到处都是了,那就要回归本身的价值。”

这个说法倒是可以理解,这两年开始,国内进口了不少外国机器,这些机器有不少出现问题,请国外的工程师过来修,换个零件动不动就几万美元。

张维就知道最近南河省汽车厂的一台进口机床出现了问题,对方过来后就说有个零件损坏了,需要更换,报价十五万美元。

这可是太贵了。

南河汽车厂的厂长现在正在四处求救,看看是不是国内厂家有人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这不就是因为稀缺才贵吗?

张维点点头:“那倒是也是,就是怕他们嫌贵。”

许如意想找个合适的理由解释,陆时章先开口了:“他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两万美元,20美元的东西并不贵。”

这个数据就是许如意想说的,不过她数据来源途径没法说,才犹豫了,陆时章报出来了,倒是省了她的事儿。

不过陆时章说完了,却问:“许厂长,你既然知道这东西是肯定会流行的,为什么不申请知识产权呢?”

许如意的头猛然抬了起来,不可思议地看着陆时章。

她怎么可能想不到要申请知识产权呢,但问题是,首先是没有门路,现在的夏国根本不注重产权问题,连知识产权法都没有出台,如果想要申请,需要去境外,但根本没有认识的人。

其次才是没有钱,燎原厂欠的工资还没发呢,这种情况下,许如意觉得花钱去做没有把握的事儿,太浪费了。

她挣这个快钱,也是为以后的产品可以保证产权而铺路。

但在1980年,居然有一位干部对她说知识产权,许如意实在是太惊奇了,这位陆厅长到底什么来头,怎么什么都知道?

陆时章显然对知识产权非常了解:“现在离着秋交会还有两个月,时间倒是足够,如果许厂长有自信,我倒是可以介绍相关人士给你。”

这有什么需要考虑吗?许如意直接就回答:“我们需要。”

陆时章显然不是说着玩的,立刻定下了时间:“今天我要出差,大概三天后回来,你到那时候来找我,我们具体聊。”

许如意连忙应了。

这会儿,齐伟民终于推着放满了青砖的露营推车过来了,那青砖放得满满当当的,显然不止二百斤。

但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吃力的样子,等着到了跟前,齐伟民也忍不住称赞:“我本来看着钢管不是很粗,还以为不行呢,谁知道一试,真的又结实又轻便,质量很不错。”

这可是实际应用体会,比说什么都管用。

更何况,许如意还笑着冲周雄安说:“周处长,您也来试试吧。”

周雄安肯定是要试的,直接从齐伟民手里接过来推着走了两步,脸上原本质疑的神色就彻底消失了,非常轻快,而且还没什么噪音,就算不是露营用,这东西搁家里也挺使用的。

这会儿,陆时章站了起来,冲着周雄安说:“我看质量也可以,也符合国外的使用习惯,不如试试?”

周雄安还能说什么,他担心的根本没有道理,心服口服地应了:“那好,就按着原本的名单报给商务厅!”

第25章 两章合一

这一次简直是大获全胜,从机械厅出来,张维就高兴的不得了!

“走吧,我请你们吃中午饭!”而且她还说了,“吃完饭你们就去逛一逛,好不容易来一趟省城,肯定有很多想买的吧。我们下午五点集合往回走!”

这真是好消息。

别说张美义,就连许如意也是有东西要买的,更何况,原本不奢望的专利有了希望,说不定赚快钱可以变成持续赚钱,谁不高兴?

等着吃完饭,张维显然有自己的事情做,将他们送到了市中心的百货大楼,就先走了。

张美义是要买衣服,许如意也跟着逛了逛,1980年从粤东批发服装贩卖到内地还没成规模,所以这里的衣服也是中规中矩。

不过这也没有影响许如意的购买兴趣,给自己和弟妹各买了三套秋装,两个厚外套,两双棉鞋。

还买了一条男士羊毛围巾,这一看就是给长者的,张美义知道许如意父母都不在了,盯着看憋了半天,愣是没敢问,倒是让许如意乐得不得了。

她笑着说:“这是我妹妹的拜师礼,送给老师的。”

张美义这才恍然,“学什么呀?”

这个许吉祥倒是说过,书法和篆刻。

张美义立刻夸赞,“那以后肯定是才女。”

许如意想想许吉祥叽叽喳喳跟八哥一样的性子,很难想象。

随后许如意又去了一趟新华书店,给许为民买了几本用得上的资料书,又买了两刀上好的宣纸,然后这一天的购物才算作罢。

张美义一直陪着许如意,从书店的这头走到那头,许如意还怕她觉得枯燥,专门说:“你不用陪我,去逛街就行,咱们五点钟在说好的地方见就可以。”

结果张美义也没去,不过也没说什么,就是跟着许如意在后面晃,许如意走到哪儿,她就看到哪儿。

许如意自然看在了眼里,干脆驻足扭头问她:“你是不是也想买点书。”

张美义有点犹豫,还是小心地问她:“你说,我是不是能学点什么?我挺喜欢焊接的,可是总觉得,天天在车间,好像没什么进步。我真羡慕你,能够一下子找到解决办法,你不知道,那个漏点我练了多少次都没用。”

许如意没想到天天开心的张美义还能有这个觉悟,如何不高兴,立刻说:“有啊,现在就有大学里的焊接专业,你可以复习参加高考,也可以走夜大,不过夜大得就近,我帮你问问。”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