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64)

当然,这上面可不是只挂个燎原牌的小牌牌了,这上面是许如意专门找人写的燎原厂推广广告,而且她还印了名片,每个使用的人都会得到一张她的名片,上面写着电话,如果想要订购,随时可以打来。

这个在二期第三天的时候,许如意就让人做了,反响很是不错,许如意已经准备跟几家涉外宾馆好好谈谈,做个长期合作。

这次回去还是坐的火车,回去的时候却不用统一在省城下车,所以燎原厂和老山将都买的直达肃南市的车票。

去的时候,大家都在打牌,不肯睡觉,可回来的时候,都是累的人仰马翻,许如意半夜上卫生间,他们这个车厢没一个牌局,全都进入睡眠状态了。

早上上车,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才到。

这一出去就是五六天,谁不想家?

还没到站,大家伙就开始收拾,许如意也跟着收拾了一番,随着火车停靠,她跟着人群下车,然后就听见前面的人说:“咦,来了好多人。”

她往外看了看,果不其然,站台上站了不少人,都是熟人,有张维局长,甚至连陆时章副厅长居然也在。

张维在恐怕是给迎接他们的,可陆时章到肃南市,总不能是来接他们吧,她觉得应该跟扩大产能有关系,不知道省厅是什么想法。

后面的人往前走着,许如意顺着人流快速跟着下了车。

然后就看见了准备好的秧歌锣鼓队,随着最后一位燎原厂的职工下车,不知道是谁发的信号,顿时间,锣鼓齐响,秧歌队热闹了起来。

张维直接带人上前,居然拿了大红花,每个人胸前都给他们戴了一朵。

许如意是听说过胸戴红花的,可真没感受过,现在的感觉就是:骄傲!

火车还没开走呢,一起下车的乘客也没走呢,大家都望着这边的喧闹,不少人都在打听:“这是怎么了?参军吗?军嫂啊?”

张维伸手压了压,锣鼓顿时停下,站台上安静了下来,张维冲着燎原厂所有人说:“燎原县机械厂的同志们,恭喜你们,在秋交会拿下了2200万美元的成交额,你们给肃南市争光了!”

锣鼓霎时间又响了起来,本来有疑问的人,这才明白,眼前这个几个人的小队伍,究竟做了怎样厉害的事情!

大家忍不住跟着鼓起了掌!

随后张维又压了压,锣鼓再次停下,她才说:“现在有请省机械厅陆时章副厅长宣布好消息。”

好消息?

许如意看着陆时章,她真不知道这个年代会有什么样的好消息?

却听见陆时章说:“恭喜燎原县机械厂被评为今年的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

掌声顿时又响了起来,有人还叫了一声好!

张维笑着说:“走吧,功臣们,现在咱们就回家吧!”

恰好火车开动,汽笛长鸣,伴随着锣鼓喧天,回家了!

第30章 三章合一

既然来接了,肯定不用再去汽车站买票,张维直接带了一辆公交车过来。

老山将的张清江酸溜溜地说:“张局你也太偏心了,这么多年,我们就没坐过红花专车!”

张维笑着说:“你现在没戴大红花?你明年不用2200万,200万我就专车接你,别说大红花,你要红盖头都行。”

张清江身上现在也有大红花呢,他就是故意的,一听直接说,“那算了,那算了,这做不到!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坐自己的车回去吧。”

他们厂有卡车,这会儿应该等在外面了。

不过张清江可不是嫉妒,事实上,他和燎原厂关系更好了,毕竟燎原厂换到了进门最好的位置后,在后面用不到的展柜上,摆的都是老山将的刀具。

那是多好的位置啊!

刀不是贵东西,往年里,他们至多两三万的成交额,可今年足足14万,相较于2200万是不明显,可对于他们而言,这是捅破了天的好成绩。

这就是活跃气氛而已。

哪里想到,等着一队人马出了门,就瞧见了一辆红色条纹车身的公交车,上面还系了个大红花,看着还怪喜庆呢!而公交车后面,就是老山将家的卡车,上面居然也有个大红花。

张维说:“你们辛苦了!”

张清江都忍不住笑起来,“哎呦,哎呦,张局,谢谢,许厂长,也谢谢你们了,你看,我们也有大红花了。”

告别了老山将,燎原厂的人上车,许如意却被叫住了。

张维和陆时章都有小轿车,但显然,陆厅长和张局长比起来,张局长也得退一退,陆时章说:“坐我的车吧。”

张维虽然没反对,但还是跟许如意说了一句:“多听少说。”

寥寥四字,可见郁闷。

许如意忍着笑问:“张局,您跟我们去燎原县吗?”

张维是真想,可秋交会二期结束,机械局这边已经算是完成了任务——服装箱包都是轻工业局的事情,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

今天燎原厂放了高炮,成绩这么好,她这边各种汇报总结不说,燎原厂的扩能问题,才是最关键,她忙得很。

她说:“我就不过去了,你明天来一趟局里,我跟你说说生产的问题。”她说着往陆时章那边看了一眼,还挺小心哩,“陆厅长恐怕也是要聊这个问题,记住,多听少表态。”

张维叮嘱完了,这才去送其他燎原厂人。

许如意随后就上了陆时章的小吉普。

车里只有一个司机,他俩都坐在了后排。

关上门后,外面的喧嚣就屏蔽了。

陆时章脸上带着笑意,显然为他们的成绩很高兴,不过他并没有再次重复燎原厂的成绩,只是问了句:“累坏了吧。”

许如意跟陆时章虽然只接触了两次,但给她留下的印象很好。

这是一位真的脚踏实地干事的领导,也是一位会为下属着想的领导。

许如意也没瞒着,实打实地说:“的确,脑子没停过,一根弦时刻紧绷着,又怕广告不管用,又怕广告太管用会展办不愿意,回来终于可以歇歇了。”

谁料陆时章居然说:“恐怕不行。”

许如意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不过对于省厅的态度,她还不了解,所以一下子就绷紧了。

“有事吗?”

陆时章笑着说:“不用这么紧张,是好事。你们这次秋交会成绩太瞩目了,引起了各方的注意。“

许如意脑袋动着,这个各方显然不止是机械厅和机械局,这都是直属领导,根本不用这个词。

不过这个时候猜测没用,她没插嘴,安静地听着。

陆时章对许如意的镇定并不惊讶,却很赞赏,“你们今年卖出了12万套户外桌椅,92万辆收缩推车,但燎原厂只有300人,生产能力不够。”

许如意点点头:“我们连零头的生产能力都没有。”

燎原厂设备落后,就三百人,根本承担不了这个生产任务,就连那一千台推车样品,从车架钢管到内胆,从螺丝到轮胎,没一样是燎原厂自己的,他们就是连夜加班组装了一下。

就这,还干了半个月呢。

所以许如意问:“那这各方是什么意思。”

“任何单位也不可能抢你们的功劳,还要听听你的意见和想法。”陆时章先打了个预防针,外加他的声音平稳而温和,让人不自觉地就放松,“只能说你们现在是香饽饽了,多少工厂现在都开工不足,发不出工资,谁不想有活干?自然盯着你们。”

“这都是正常考量。但合作的方式却有很多,你们将订单分出来,由其他工厂代生产是一种。将工厂划拨给你们,燎原厂升级又是一种。”

“燎原县,机械厅和机械局都是不同的想法。”

许如意太明白了,燎原县肯定想把这样的一个纳税企业留在县里,肃南市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无论合作还是扩张,他们给出的备选企业肯定不同。

至于机械局,许如意了解张维,她肯定更希望打造一个著名的燎原牌,带动肃南市工业发展。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