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74)

更何况,他让办公室主任王唐去找人,陆时章还说:“小赵你也跟着去帮帮忙。”

小赵是陆时章的秘书,又不是光明厂的人,他能帮什么忙?

耿明耀就笑着说:“不用麻烦你们,就在后面家属……”

话没说完,小赵人影都不见了,耿明耀都怀疑,属兔子的吧。

这会儿,陆时章就冲着他们说:“走吧,正好给我介绍介绍你们厂。”

耿明耀只能带着他先去了车间,等了好一会儿,王唐和小赵秘书带了三十来个工人过来,小赵直接说:“这会儿有些不在家,我在家属院喊了一嗓子,喊来的。”

陆时章点头招呼大家:“都是什么工种啊,有司炉工吗?有铣工吗?有焊工吗?……”

居然还要每个工种都到,耿明耀这会儿已经看出来陆时章是有备而来,可他觉得自己跟燎原厂提的要求,也没什么问题,干脆就作壁上观,看陆时章怎么说。

陆时章问,有的就应一声,没有的没人吭声,毕竟他一看就像是个大领导,一般人不敢跟他多说话。

倒是有位瘦老头,听着陆时章一个个工种问,就问了一句:“领导,您这是要把所有工种都叫齐全吗?”

陆时章叫了一声师傅才说话:“我是省厅的,我叫陆时章,前两天肃南市燎原厂需要扩能,想要跟光明厂合作,不过来了以后啊,耿厂长他们不是很满意。”

说到这里,耿明耀他们脸色就微微变了,可又无法反驳,耿明耀的确是向陆时章告了许如意一大状!

那不就是不满意吗!

但他没想到,陆时章跟工人们说起来了。

工人们可不管生产什么保留什么,他们想的只是,好久没发工资了,赶紧恢复生产,挣钱养家。

那一听这个,可不坏事了。

果不其然,在陆时章说完,“我们省厅就很重视,所以今天过来跟大家聊聊,这个厂子怎么办,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别说老头了,其他的工人们也急了,直接问:“陆……陆……”不知道怎么称呼了。

小赵在后面说:“副厅长。”

居然是副厅长?那有什么不敢说的了,“陆厅长,为什么不满意,我们很满意啊!”

“就是,燎原厂来了不少工人,我们都聊了,人家技术很不错,而且也说了,燎原厂这次广交会就签了2200万美金!”

“就是,他们还说了,原先他们也欠工资,那位许厂长一挣钱,别说工资了,奖金都补上了!现在他们一个月,连工资带奖金四十多块钱呢。”

又有人补充:“这是现在,听说广交会后,他们就要涨工资了!”

那位老头显然是这里面很清醒的一个,他说的是:“我问过了,燎原厂现在产能差太多,接手过来稍微整改就要开工!所有工人都要!我们没什么不同意的。”

可不是?这倒闭分流,还不知道分到什么厂里干什么活,燎原厂又有订单又缺人,厂长还大方,这是相当不错的选择了。

这么一聊,陆时章看耿明耀的时候就比较严肃了,“看样子你们领导层和工人们想法不太一样。要不这样,你们再统一一下想法,厅里也是尊重你们的选择。”

耿明耀能说什么?

他现在觉得,陆时章就是想帮许如意,所以来了这一场釜底抽薪,让火从他们内部烧起来,虽然厂里领导说了算,可问题是,民意难为啊。

无法抗拒之下,不就是得同意了吗?

你看看,陆时章还没走,为首的那位老头,也就是钳工卓新民,就冲着他表态:“耿厂长,我们认为,燎原厂很合适,我们愿意合并进入燎原厂。”

压力一下子就到他这里了。他不答应,就是光明厂的罪人了!

等着所有人都散了,耿明耀忍不住骂了一声!

龚古璋和王唐就说:“这个陆时章来头不小,也不好得罪。这咋办?”

省厅突然下来个这么年轻的副厅长,耿明耀怎么可能不去查?他自然知道惹不起,,哼了一声,窝囊的不行也服了软:“那就合并,我倒要看看,她能把咱们赶出去?时间长了,还不定咋样呢!”

结果,燎原厂没消息了。

也不是没消息了,半个月后,他们收到了一条消息,原肃南市红星装备处,经过审计后,转让给肃南市燎原县机械厂,改名为燎原机械总厂第三分厂——红星手推车厂。

手推车不是他们要干的事吗?

没他们的事儿了?

工人们还等着呢。

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耿明耀他们这会儿真的坐不住了。

第33章 三章合一

许如意可忙坏了。

红星装配厂,现在改名叫红星手推车厂了,这审计一结束,崔红英就催着许如意赶紧带人过来接管。

许如意跟邬汇雍他们五个人赶过去的时候,崔红英那边什么都准备好了。

每个车间机器多少,多少能用,多少需要修理,多少职工,分别是什么工种,这个审计都有。

但谁能想到,崔红英还列了一张细表——哪个工人手艺好,哪个工人脑子快,哪个工人最勤快,哪个工人最耐劳。当然还有相反的,哪个工人水平差,哪个工人认死理不变通,哪个工人懒惰不干活,哪个工人最会喊苦喊累。

当然干部们也有一张。

每个车间这张细表下面附着的,居然是厚厚一沓子手写的表格,崔红英就说:“我们着急开工,也知道你任务紧,所以干脆先让大家填了填,自己给自己总结了一下。“

“这就是每个人写的,有的文化不高,别人代笔,所以字迹偶尔有相同,这张细表,则是车间的各工段工长,车间主任,根据平时他们的表现,做的总结,你们可以对着看。“

“这样,一目了然,也可以形成对比,你们可以尽快的了解情况,展开工作,恢复生产。“

除了车间,各科室也是如此,每个科室都有一张细表和一沓子自我介绍,就连邬汇雍这个要求很严格的人,都说:“这位崔厂长真不错。”

何止不错,红星厂都停产一年了,还能管理的井井有条,这能力可不一般。

不过崔红英也说了:“厂子里的痼疾恐怕也不好解除,我是无能为力,你们小心。”

不就是钻制度的空子谋自己的私利吗?

许如意上次来谈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事儿,回去后,她还专门找了张维,问她这边具体的情况。

张维作为领导,平时肯定不会对某个企业过多关注,但红星厂下了这么大的功夫,费了这么多的心血,花了这么多钱,搞成了这样,市局怎么可能不了解清楚。

张维说的跟崔红英差不多,许如意心里也就有了数。

这次来,不仅仅带来了邬汇雍他们,还带来了相关的制度。

燎原厂人少,不可能对红星厂进行大规模的改动,所以大家在深入了解后,还是认为除了将各个车间的生产任务改一改,其他的尽量不动,等着过一阵再慢慢调整。

所以,第三天,公告就出来了。

崔红英让大家填表格,红星厂的人就知道,和燎原厂的合作成了!

停工了这么久,工资也不发,谁不着急赶紧挣钱,自然是填好交上去,恨不得立刻开工。

往日里,红星厂并没有几个人——都不生产了,来了干什么。有那时间,不如想办法找个零工干,还能挣个块八毛的。

可这几天就不同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没事就往厂区里转转,看见地上草长得高了,就拔拔草。看见机器锈了,就除除锈,看见地上脏了,就找扫把簸箕扫一扫。

那是时时刻刻盯着等着燎原厂。

所以许如意他们一进厂,这事儿就传遍了整个家属院,谁都知道,开始了!

这几天,大家更是没心思,一天恨不得除了吃饭,都在厂区里转悠,实在是打零工太难了,哪里有挣工资舒服啊。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