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1980(80)

有时候有些机器型号是在是太老旧了,他们还会跟她仔细讲讲,这是原来一家什么厂子,什么时候倒闭的。

如今她依旧在记录,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但这次不一样,会上大家争论,到了吃饭时间,许如意就会趁机问她的问题。

有的问胡浩和卢楠:“10%的更换,是按着设备数量来定的,还是按着东阳厂能动的外汇额度来定的?”

“厅里或者厂里对这次维修更新有没有具体的要求?想达到什么效果?”

卢楠自然知道,许如意是陆时章塞进来的,对她有问必答,就连胡浩,别看脾气火爆,对着专家组一肚子的怨气,可对许如意态度却很好。

用他的话说:“我听说了你们今年成交了2200万美元,就关注你了,专门找了锅炉报看,还向同行打听过你。许厂长,你就是咱们改革的先锋啊。”

“我都这个岁数了,已经在东阳厂厂长的位置上干了十年,我要是按部就班,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

“可是我们厂呢,也是按部就班越来越差。其实我早就想动,但是每每想到现有条件,都觉得太难了,不能给国家添麻烦,一直在搁置。”

“是知道了你们燎原厂,知道了你之后,这次才想通了。敢想还得敢干,没有条件,我就得想办法创造条件,起码我得争取。首先这个制度它本来就不够妥当,其次,我们产品好了,才能让大家用上好车床。”

“当然,我不能跟你比,我们没有创汇的本事,只能这么挣扎一下,看看省厅能不能帮我们一把。”

许如意这才知道胡厂长为什么突然间这么刚?!

当然,更多的问题是问专家组的,这个就自在多了。

譬如说:“我看你们将机器更新换代,都是整机,不能够部分更换吗?”

傅君就说:“能够部分更换其实是最好的,可是我们目前没有这个水平,能够了解国外这些机器,知道哪些我们能生产,哪些我们不能生产。”

“同样,我们也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来统筹生产这些需要的配件。”

许如意还问:“不能够找这些设备的原厂家进行维修升级吗?”

这是睡觉前问的郭海英,郭海英叹口气:“夏国实在是太远了,一次服务费用特别高,所以我们的机器从来没有进行过相关服务,都是靠着自己摸索着修理的,所以你也看到了,经过了多次的大修,跟原先的设备相比,有的都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

“现在在更换和维修升级之间比较,的确是再找原厂家更便宜,大概费用会在购买新设备的20%左右,但问题是,改后的设备他们修不了了。”

所以,就进了死胡同。

傅君也一脸无奈。

十天过后,无论胡浩是否同意,专家组还是拿出了维修方案,交到了省厅,许如意也跟着回到了省城,一行人在车站作别,许如意还跟他们约好,发表了新文章通知他们。

不过她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陆时章,而是在华美招待所待了两天,写了一份报告,才去的省厅。

陆时章这会儿已经看完了专家组的报告,许如意一过来他就问:“你跟着十天,是什么感觉?更倾向哪边?”

许如意啥也没说,直接就把报告放在了陆时章的桌子上。

陆时章狐疑地看她一眼,然后低下头去,入眼第一句话就是报告题目:《关于东阳机床厂设备情况的调查报告以及解决办法》。

陆时章不由吃惊地看了她一眼。

这不就是说,许如意也拿出了自己的一份解决方案?!

这可是一个机床厂!他知道许如意在这方面懂的不少,是个专家,但是哪个专家也可不可能一个人搞定一个机床厂的设备更新维护?!

他只是想找个行业外又懂行的中立者,来评估一下东阳厂的事情。当然,也是给许如意学习和接触机床的机会而已。

真挺意外的。

陆时章立刻快速翻动了一下。

这年头还没有计算机,所以足足十五页报告都是许如意手写的,密密麻麻认认真真,尤其是对于东阳厂设备现状她没有赘述,只写了一句话:“所有设备具体数据参照专家组报告。”

她不同是给出了分类,这650台机器,她用厂家和产地分开了。

陆时章也是懂行的,一看就知道,许如意恐怕是动了让原厂家维修的念头,但这个想法是被否决的,他眉头有些微皱,不过还是继续看下去。

当然,在此之前,他让许如意自便:“桌子上有干净的水杯和茶叶,你自己泡茶喝,我看看。”

许如意就给自己泡了一杯浓俨俨的红茶,慢慢地啜着。

陆时章看的并不快,毕竟许如意的内容跟东阳厂和专家组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这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新路。

等着他慢慢看完,已经过了大半小时,陆时章抬起头,只觉得脑袋里仿佛一下子被塞进了许多未曾想过的知识,但并不昏昏涨涨,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

他急切而直接地问:“这上面说的都很笼统,你一点点仔细讲讲。”

“首先,你是赞同购买新设备的,但为什么同样的价钱,专家组只能更换10%,你却可以做到20%。“

这个很重要,多一成就是几十台的新机器,如果置换的恰当,那几乎可以让东阳厂的产品升高一个档次。

许如意就知道需要解释,当即放下了茶杯,说道:“我在报告上提到了整机进口和部分进口的问题。”

“我听了整场会议,也听了专家们的介绍,目前我们国家进口都是整机,但我认为这样极为浪费。”

“就譬如说这个精密外圆磨,整机进口是三万一英镑一台,其中主机一万八,附件一万三。可如果分解开呢,主机里面,像是液压箱等我们都可以生产,附件里面,砂轮平衡器还有夹具等我们也可以生产。”

“如果这部分我们都不购买,只买我们生产不了的,一台机子可以节省55%。那不就是一万多英镑省下来了。”

陆时章是在国外待过的,但他不是这个行业的,他参与的所有的设备进口项目,从来都没有说可以分着买,他都不敢置信,问了一个他平时绝对不会问的问题:“可以这样?”

许如意笑着说:“他们国外都这样,一套机器里面可能有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只是我们不这样买而已。当然可以了。”

这可就太省钱了!

这简直就是打开了新大门!

陆时章有点兴奋,接着往下问:“可我们如何确定哪些能生产的,哪些是不能生产的?”

许如意对这个早就想好了:“这分两种,一种这个机器我们完全没有见过,那么我们可以向对方索要相关资料,甚至还以为派懂行的人去看看。一个人的路费才多少,一次又不是只看一台机器,能省下多少,这个不用算就知道。”

“当然,我知道您会问,这样是不是太耽误时间。但是,陆厅长,其实耽误时间才是对的,是我们平时掏钱太痛快了。“

许如意侃侃而谈:“国外购买机器,都是慢慢看,慢慢试,他们有专门的生产工艺师,前期工作做得多,将所有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参数、性能、价格、售后等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最优配置,才会下单购买,平均下来,一年半载都是正常的。”

“而我们的做法是,我需要一台铣床就去买了,但是实际上,铣床也有很多种类,跟不同的设备配合效果也不同,着急地去付钱,结果就是胡厂长不满那个的问题,有的机器花了大价钱买回来,居然厂子里闲置,这是前期工作不到位啊。”

生产工艺师?

陆时章将这个名次在嘴巴里嚼了一下,才吞咽下去。

许如意说的是普遍现象,其实也不是大家愿意这么做,实在是缺乏了解,要知道大家手上的都是十几二十年的机器,谁知道如今国外发展到什么情况了,只能摸石头过河。

大江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