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之五十年代(50)

作者:素曰 阅读记录

张大妹点了点头,“虽说我不怎么记得小妹的长相,但是她和年轻时候的娘长得很相似,你想一想看看,年轻时候的娘不是去了咱们家好多次。”

高向荣想了想,感觉之前的女人长得和年轻时候丈母娘还真是非常的相似,“她是小妹?”

“嗯!若不是小妹的话,谁会给这么钱咱们?”

高向荣“嗯”了一声。

“可是小妹为啥不认咱们呢?”

“嫌弃咱们穷?”

张大妹摇了摇头,感觉也很奇怪,若是嫌弃她们家穷的话,也不会出手这么大方的帮助她们家了,五十块钱真不是小数了,她男人在县城里面打工半年都赚不了这么多,就算是县城里面国营单位的正式工,一个月三十块钱也不到。

认了她们,她们穷是穷,但是找上门来借钱,碍于姐妹关系借一些,但是这借的钱始终要还的,不是说这借出去的钱就不还了。

可是如今却白白给她们五十块钱,让张大妹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肯定不是,我感觉小妹不是这样的人,咱们结婚过后,我不是在老家待过几天的时间,那几天都是小妹陪着我,小妹说很高兴有我这么一个姐姐呢,怎么会嫌弃咱们呢?”

“要不然就是她婆家的注意,说不准认咱们这些穷亲戚。”

张大妹虽说是老实巴交的人,但在自家男人的面前也不是那种没有思想的人,白了一眼,“小妹若是在婆家做不了主,你感觉她会让她男人给咱五十块钱?五十块钱可不是少数了,咱们家一年都攒不下五十块呢。”

高向荣“嗯”了一声,低下头看着手中的五张十块钱,问道:“孩子他娘,你说现在咋办呢?这钱咱们是收着还是不收着?”

“收着,就当是咱们借的,以后咱们慢慢还。”

“那要不要打一个欠条?”

张大妹摇了摇头,“算了,她不待见咱们,打欠条了,估计她心里面也没有想过咱们要还这个钱。”

高向荣瞥了一眼紧闭着的大门,微微点了点头,反正他们穷,人家现在富裕了,不认他这个穷亲戚,他也理解,毕竟怎么说他们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么多年也只有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时候,见一面,点头之交而已。

“咱们走吧!我师傅说后天借给我三十块钱,到时候我送娘去市里面看病。”

张大妹“嗯”了一声。

赵建国看着走了进来的张若琳,挑了一下眉头,“你姐夫过来有事?”

张若琳白了一眼,“还不是你多事,让你给二十,你非要给五十,人家是上门来还钱的。”

赵建国无奈地“哦”了一声,“那这样看来你姐姐姐夫人品还算是不错。”

拿起砧板和菜刀放到桌子上面,张若琳洗了洗手,抓起脸盆里面的一截猪大肠,开切了起来,“我那知道,交情也不是很深,她当初结婚的时候回娘家来住了几天,当时感觉挺腼腆的一个人,也许关系不熟悉吧!毕竟从小不是在一起长大的,所以放不开,具体如何我不知道,不过应该是一个老实胆小的人。”

赵建国“哦”了一声,瞥了一眼张若琳,也不知道该说不该说,想一想感觉还是有些必要提醒一下,毕竟不是若有的人都如同老赵家的人一样,也不是所有人都如同她娘家父母和兄嫂。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总得有亲朋好友,要不然岂不是在这个世界如同一叶孤舟?合得来就多走动走动,合不来除掉必要的事情,就不来往。”

“我做事用不着你说,再说你能够知道什么呢?”

“你不就是怕麻烦。”赵建国笑着说道。

“滚,你能够知道什么呢?跟你说不明白。”赵若琳没好气的说道,不是怕麻烦,而是怕嫉妒,尤其是老实人嫉妒起来更加的可怕,她这个人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嘴巴不饶人,可是内心却十分的柔软。

认了的后果,张若琳知道结局就是升米恩斗米仇,好事最后成为坏事。

人心永远都让人看不明白,在潜意识的默化下,老实人也会转变。

现在属于自由经济的时代,所有的物价基本上都是老百姓自己来进行调控,有钱就能够买到东西,她看到她困难,肯定是能够帮助就帮助。

可是等到大灾荒的时候呢?她空间里面的粮食确实很多,但是这些粮食根本就不能够拿出来光明正大的给别人,到时候每个月都会固定的粮食,她能够做到的就是自己偷偷摸摸贴补自己的小家。

一旦贴补给别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这个张若琳知道,大灾荒的年代,人人都自保,就算是去别人家做客,都要自备粮食,往后的岁月将会一直都是。

------------

第六十五章 顾虑

就依照张大妹家的条件,不认,装作不知道,有困难让她们自己慢慢熬过去,这个世界困难的人太多了,吃不饱肚子的人同样也太多,他们还不都是熬了过来。

知道了,出手帮忙一次,也是看在同为亲姐妹的情分上,往后再困难,就算是张若琳知道她也不会出手帮忙,除非是张大妹两口子亲自登门。

就算是亲自登门,张若琳也不一定出手,登门个七八次出手帮助一下就行,省得面临困难就跑上门来,弄得她像是开银行一样。

张若琳怕帮到最后,帮成了仇人,尤其是在大灾荒的年间,不帮忙的话,可以肯定会结怨。

这一旦结怨的话,张若琳还真是有些担忧,疯狂的年代,谁又能够知道别人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什么罪名都有,五花八门,儿子举报父母,这种事情在接下来的年代不是发生过一起两起,更别说平淡如水的姐妹关系。

为了将来的安全,张若琳能够和别人不结怨就不结怨,反正和张大妹之间本来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她就算是不认她这个姐姐,她也没话可说,毕竟她从小被送给别人当童养媳,姐妹关系本来就不深。再说姐妹之前的亲情本来就如同易碎的玻璃一样,关系不好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至于娘家的关系,其实张若琳也经过了多重的考虑,毕竟不是她不认他们,是他们先不认她的,他们将事情做绝了,但她还看在养育一场的份上,每年都给三十块钱的养老钱,单凭这一点也能够堵住所有的嘴巴。

想要在那样的年代,有人眼红她,往她头上扣帽子的话,她也占着绝大的理由,试问一个出嫁的闺女,谁能够做到每年给三十块钱的养老费,恐怕十里八乡,亦或者全国都没有那个闺女能够做到吧!

毕竟这个年代身为女人,是没有承担抚养父母的责任,除非是家中没有儿子,但即使是这样依旧没有承担抚养父母的责任,没有儿子养老的责任就落到大队里面,他们就属于五保户,大队有抚养他们的责任,也就是生病和死的时候,出面料理一下后事。

张若琳毕竟是农村里面的人,她村子里面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这种事情,对于这种事情她还是清楚知道。

她只要尽到做为一个闺女该尽到的孝道,甚至于超过了,别人也不会拿这种事情在她头上扣帽子,想要在这方面抓住她的把柄,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若琳也知道亲情,尤其是这种血缘上的亲情,不是你说想要断掉就能够断掉的,这根本就不可能。

除掉每年给三十块钱的养老费之外,张若琳也做好再一次出手的准备,也就是等到大灾荒的时候,等到二老在家里面熬不下去的时候,将他们接到身边照顾一些日子。

就算是对于原主的父母再不满,做戏还是得做足了。

她不亏欠原主父母什么,原主也更加不会亏欠她父母什么,倘若当初不是为了给她父母看病,她也不会嫁给赵二柱,一个年级轻轻的小姑娘,也不会遭受这么多的磨难。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严重低血糖,一头扎到在河里面,虚岁才刚刚二十一岁就香消玉损,她的命已经还给她的父母,甚至于付出的更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