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小神医(36)

“这孩子……。”看着这热乎的早饭,姚大婶却擦了擦眼睛,不让自己眼泪流出来,出门喊老伴儿:“进来吃早饭。”

“大早上的天没亮就出门了,才到这里吃什么早饭?”姚伟大叔觉得老伴儿在驴他。

“古羽都准备好了。”姚大婶没好气的道:“连粥都有。”

姚伟大叔进去看了一眼也无语了:“这孩子……。”

而他们嘴里的孩子,已经赶着小驴车,直奔县城而去了。

怀里的是要抄写的书单,以及他打算翻找记忆里,翻出来的一些书籍,先看看书铺里有没有,没有的话,他就给默写出来。

别的不说,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唐诗宋词,更没有元曲,在他看来,完全没有他那个时空,诗词歌赋来的精彩。

另外就是这里的小话本行业也才起步,故事特别老套,都是书生小姐,才子佳人。

就没个《白蛇传》、《梁祝》什么的?

那他孤本可就多了。

不知道能不能大赚一笔。

古羽怀揣着这个梦想,一路上兴致勃勃,看什么都像是在看银子。

等到了县城,他还去早点摊子吃了一碗野菜馄饨,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吃到猪肉馄饨、鸡汤馄饨的,那都是瞎说。

小老百姓过日子,吃的还是这种野菜馄饨,其实正经挺养生,很清淡,古羽爱吃。

吃过了就去了客栈,依然是找个合适的房间入住,将小驴子和车子都托付给客栈,

在客栈小睡了个回笼觉,他就出去吃了一碗阳春面,大夏天的吃别的也吃不下去,吃过了饭又回去洗了个手,收拾妥当了,才去了书铺。

书铺掌柜的看到他就笑了:“看来还是要抄书啊!”

“抄!”古羽咬牙:“我先看看再抄。”

他要抄写的东西可不少,这会儿还得仔细挑选,尤其是那些连抄写都要死贵死贵的书籍,他真心是要挑一下。

书铺掌柜的也不嫌弃他龟毛多事儿,反倒是让他尽管自便。

古羽看了半天,发现这里的小话本还真是不多,甚至还有人写的张冠李戴,牵强附会。

更有一些不知道什么人写的诗集,诗册,竟然也卖的不错。

而且价格更高一些,有一位什么“柳青公子”的《柳叶集》,是一本薄薄的诗集,大概只有不到五十首诗词,就要五十两银子。

还只有两本,据说其余的四十八本,已经卖出去了。

“这县城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哪个没有一本《柳叶集》啊?哪个上学的学子,没有读过柳青公子的《柳叶集》啊?”这书铺里的伙计,那都得是识文断字的,甚至还是这位柳青公子的书迷:“柳叶青青柳色新,今生不染前世尘。多好的诗句啊!”

古羽觉得这位柳青公子,肯定是个大众诗人。

不过他也不差,大不了他也写个什么诗词歌赋的,额咳咳……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作”啦。

看过了这些,古羽拿了自己要抄写的书去了后头。

他已经轻车熟路了。

抄了几天书,古羽这才收拾了东西,赶着小驴车回到了桃花坞。

正好,跟姚伟大叔约定的时间一样,他回来,姚伟大叔他们一家三口吃过了午饭,下午就在暑气降下去一些,赶着牛车回去了。

古羽送走了他们,又收拾了一下自己带回来的东西,他发现自己家被收拾的很干净,姚大婶在这里可没闲着。

傍晚时分,天边一片橘红色,火烧云啊!

知了在树上叫的让人心烦,古羽惦记的却是那小东西的蝉蜕。

躺在床上睡觉,做梦都是一片一片上等的蝉蜕。

突然“咔嚓”一声,古羽一下子惊醒了过来,发现外面正在下雨。

“仲夏雨夜,电闪雷鸣。”古羽嘟嘟囔囔:“这架势,有龙在飞升啊?”

第57章 《训蒙骈句》

其实下雨无所谓,但是电闪雷鸣就有些扰人清梦了,古羽睡不着,只好起来,披着一件衣服,去了供奉师父的灵位前,先上了香,又盘膝坐在了蒲团上:“师父啊,下雨了,我又睡不着,找你老人家聊天来啦!”

“你老人家反正不需要睡觉,就听我唠叨唠叨吧!”古羽一手拄着下巴,看着青烟袅袅里,师父的灵位:“以前我还对这些牌位啊,烧香的不太感兴趣,觉得是一种寄托,神神鬼鬼的也就那么回事儿,现在却觉得太有用了,简直是我心灵的依靠,师父啊,我现在就只能依靠您老的灵位来纾解心情了,以前跟你聊天你还一直怼我,现在嘛,我就是在你灵位前蹦迪,你也没办法啦!”

师父对于古羽来说,亦父亦兄,亦师亦友。

古羽很是怀念在师父手下,无忧无虑的日子。

唠唠叨叨了半天,其实就是扯闲篇,他也不记得自己唠叨了什么内容给师父听,反正最后他困了,又倒回床上睡觉,外头仲夏的雨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结束了,天空碧蓝如玉,旭日东升,鸟叫蝉鸣,又是新的一天。

古羽今天起晚了,昨天没睡好,唠叨完就回去补眠了,是以到了中午才爬起来,外头太热了,天气已经入伏,熬过了这段热度就好了。

他如此劝自己,然后去洗漱弄吃的,吃的也没什么,外头天气太热了,让他都没有食欲。

幸好他这里算是凉爽的,只要不出门去,他还是能安然看书的,抄写的书籍带回来,他偶尔会看两次,倒是上山去采了不少竹子下来,不烧炭也得制作竹茹,答应了百草堂的要给徐大叔二十斤竹茹。

期间他在家憋着,闷头快十天了,才闷出来薄薄的一本《训蒙骈句》。

当年他师父为了熏陶他的文学素养,让他能看得懂一些传统文学,特意找的书籍,《训蒙骈句》按韵部的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

曾经对他说:“此书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当可为吟诗作对之基,爱好诗文者,若熟而能诵,必大利于笔。”

他知道这句话,是师父在网上的评论看来的,后来真的让他读了这三本。

而《训蒙骈句》乃是他那个时空,明代司守谦撰写的一款,给小儿小童们启蒙的书籍之一。

不过这个人的资料很少,只知道他姓司,名守谦,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

据说是个能文之人,不幸的是,这个人,他早夭,所做的诗文散佚,仅此篇存世。

但这一本书,就够了!

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

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

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

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称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

而这个时代的人们,虽然也有类似的文学,却并没有成熟的体制,更没有人编纂成书。

他打算先用这一本试试水,要是可以的话,他就把《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也默写出来,形成一套启蒙书籍,他也按套卖钱!

说白了他也是个俗人,没高尚到哪儿去,他写这些,一个是为了名,考取功名;一个是为了卖银子,他喜欢钱。

等到他折腾好了这一本手抄的《训蒙骈句》,他的竹茹也好了,于是赶上小驴车,起早就走了。

县城里因为盛夏的到来,大白天的路上也没多少行人。

他很快就到了百草堂,交了二十斤的竹茹给伙计,让他们去过称,结算银钱,徐大叔亲自给他倒了一碗凉白开:“这二十斤可是来了,我这等的心焦。”

“竹茹不是什么紧俏的药材吧?”古羽不明白了,这守着一座青竹山呢,怎么就缺了这个东西?

“他们制作的竹茹,就不如你的好。”徐老板告诉他:“效果也不如你的好,你这药材做的还干净。”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