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长媳(39)

作者:云东曼 阅读记录

小二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虽然不知道孙媳这是什么意思,但她人老成精,当下就做出一副着急的模样,还说:“船也靠不了多久就要开走,我们得赶紧回去拿。”

三个小孩还惦记着码头那边的馄饨摊子,听着就拉着嫂嫂老太太的手要走,被小孩们插科打诨,反倒显得无比自然,像是真有那么一回事一样。

虞怜和老太太带着三小孩出去,正好碰见陈氏和梅姨娘搀着华詹进来,见他们要出去,很是诧异。

老太太给儿子使了个眼色,陈氏要问什么,也被老太太瞪回去,梅姨娘从来乖觉,倒是没说什么,跟着一块又转头出去。

小二都看傻了,在后头连连喊了两声,最后说:“客官那您尽快,您那三车行李还在后院呢。”

走出客栈半条街,虞怜往后面看看,没人跟着才松口气。

老太太会二话不说跟着出来是因为全然相信孙媳,到了这时,她才问是怎么回事?

虞怜深吸口气,“刚才那客栈的护卫领头是宫里的侍卫长,祖母,爹娘,你们说什么样的客栈才请得起宫里侍卫来当护卫?”

刚才一看见那人,虞怜就警惕心拉满了,她猛地想起这是一本小说,她记得小说里一个细节,三皇子身边有个心腹,那心腹早年是个江湖人士,身负血海深仇,后来武艺大成,去找仇人报仇时,将仇人灭了满门,足足上百口人惊动朝野。

但这人却没被处死,三皇子感念他是为父母家人报仇,情有可原,于是就暗地里收留了他,另外弄了个替死鬼。从此这人就留在三皇子身边,替他做尽了所有见不得人的事,是他暗中的一把刀子。

那人给自己改名叫杨仇,幼时眼角留了一道疤,若单凭这个特征也不会引起虞怜注意,她警惕的是他身上佩戴的一块玉佩,那是他爹娘留给他的玉佩,小说中描写了一段儿,说杨仇初来乍到在三皇子身边,有一次玉佩被偷窃,他将偷窃者脑袋砍了下来。

如此凶戾之人,三皇子竟然也纵容着,那时虞怜感慨,不愧是古代皇室,即便是男主,人命在他眼里也不算什么。

这块玉佩有个特征,通体玉白,雕刻着一双喜鹊,左上角磕坏缺了一角儿。

如果只其中一个特征,或许可以说得上是巧合,但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就不能是巧合了,而是事实,那人就是皇帝身边的心腹杨仇,他把这样一个人派到盐州来干什么?还当了一家客栈的护卫长,总不是闲得慌?

这是虞怜第一次直面古代皇权带来的压迫,声音微有些颤音。

“祖母,爹,我怀疑他是皇上派来的。”

老太太吓了一跳,“怜儿你没看错?皇帝派人来做什么啊,他可是皇帝啊。”

华詹脸色还很苍白,这段时间为了让自己不拖后腿,他努力吃饭喝药才勉强能下地,但要跑跑跳跳还是有难度,更不用说与人动手。

“我出入宫廷朝堂多年,也从没见过那人,更没在三皇子身边见过,儿媳你是如何得知那是宫里的人?”

那是男主身边的暗刀子,从来就不显于人外,他当然没见过了。

虞怜就瞎掰扯,“他身上戴着块玉佩,早先我去天缘寺求符时碰上九皇子,九皇子心好派了身边的女侍卫护送我下山,那女侍卫一路跟我闲聊,说起宫里有个侍卫长,武功极高,他脸上带疤,佩着块残玉,是个怪人。”

“我方才见那人特征全对上了,且气势不凡,他领着的那几个人看着也不像寻常的打手护卫,走路轻巧规整,极有规律,没有正规的训练是不会有这样的习惯。”

华詹不是个犹豫的人,即便身体有恙,头脑还算清醒,当下也没再多问,当机立断道:“此处不宜久留,我们先出城。”

老太太还在想皇帝派人来干什么,总不至于来杀他们灭口的?

当时华家的兵权和华儿暗地里掌控的势力都交给皇帝,他才同意以华儿性命为代价,放过其他人,金口玉言,现在又来反悔?

华詹长叹一声:“娘,这世上最不可信的就是皇帝的金口。”

虞怜往身后看了下,笑了笑说:“爹,他既然是派人乔装过来,就意味着他不想让人知道他要对我们下手,所以就不出城了,我们先吃顿饭,吃完再慢慢想办法。”

华詹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一家人就装作没事人一样,找了家馄饨摊子,一人要了一碗馄饨,就着包子馒头吃了一顿。

从前东元侯府鼎盛的时候,一家人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啊,如今吃这一碗热腾腾的馄饨,都舒适地喟叹一声。

双胞胎更是差点感动哭了,嗷嗷叫着好吃,一会儿就把一海碗的馄饨吃完了,还要再吃,当爹的一个眼神瞪过去,双胞胎不敢吭声了,捧着包子慢慢啃。

老太太和陈氏梅姨娘三个女眷惦记着有人追杀的事,忧心忡忡,倒吃不下什么,一人吃了半碗。

陈氏放下筷子,人很惊慌,还知道压低了声音问:“我们那些行李怎么办啊?”

虞怜苦笑:“娘,皇帝派人追杀,性命都要不保了,还管什么行李,如果没有那些行李扣在那里,方才也不会这么轻易放我们出来,那家客栈恐怕早已被掌控。”

“可我的私房钱和首饰,还有相公的药都在马车上,再说我们也没有吃食啊。”

一家人静默无声,谁也没想到,皇帝这么心狠手辣,暗地里派人来追杀。

早先想过在京城天子脚下,有皇帝在仇人多,时间长了日子不会好过,却没想到皇帝也尔反尔。

老太太还在后悔是不是觉得离开京城太草率了,如果在京城皇帝也不敢明着下手。却听儿子叹道:“这跟我们在哪里没关系,那位不叫你活,总能找到办法治你,在京城他可以借别人的手灭口,出了京城,也能派人来追,我倒是觉得在京城,权势压死人,我们束手束脚反倒没有逃脱的余地,出了京城还能有机会脱身。”

“儿媳说得对,现在不宜再回去了,那些行李没了就没了吧,轻车从简离开也方便些。”

“那咱们现在去码头?”

“是去码头,既然都说了去码头就去转上一圈,顺带打听下商队消息,若有可能坐船离开也行。盐州是不能待了。”

一家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吃完馄饨放下银子,在城中转了一圈,买了好些吃的穿的,还拿了药方去给华詹抓药,一人一个包袱重新背上。

城中客栈里,小二已经来回跑了好几趟,脸上全是汗,禀告道:“那家人先是吃了饭,再是走走停停买了好多东西,我看来回还要等上很久。”

领头的杨仇皱着眉,然后带着手下上了楼,说道:“继续盯着,等人回来了,上来告诉我。”

半个时辰后,小二惊慌慌地跑上楼禀告:“不好了,那家人跑了,不见了!”

杨仇带着手下人迅速追了出去。

华家这边,一家人出了城,去了码头港口,幸运的是正好有伙商人正在招人,就虽不是去隅州,却是与隅州临近的穆汤,算是一个方向。

时下多数商队为了节省成本,每去一个地方都会招同行人,有去一个地方的百姓只要交点银子,就能得到商队的庇佑,比单枪匹马出远门要来得安全很多。

这边交了银子,立刻就动身去往穆汤,商队是七八十号人,算上捎带的游客百姓,则有上百号人,华家一家人混在这里面倒不显眼。

旁人问他们做什么的?老太太只道是家中原是富商,不料经营不善破了产,现下去投奔亲戚。

这时候交通不算发达,百姓们轻易也不会出远门,能去大老远的地方不是游侠才子就是商队,再不然就是背井离乡找找活路的,在旁人看来,华家一家人就属于此,有些同病相怜了。

那人也叹:“穆汤不似盐州,盐州重商,都爱做小买卖,田地也少,种不了几个东西,,我们一家没这经商的料子,跟别人一样做点小营生,没多久就亏了本,现在准备去穆汤买下一块田,那边对咱种田的百姓友好,天气好平田多,用心收拾一年能吃两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