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闲散人生(166)

作者:北康黑落 阅读记录

乔珍珍警惕地看着他,道:“二哥,该不会也有人托你来做中间人吧?”

“那倒没有,我跟你说别的事情,咱省机械厂的刘建军你还记得不?”

这个怎么会不记得,当初还是乔珍珍亲自去找的他,长丰辣椒厂的第一条改良型生产线就是刘建军帮忙做的。

这回,刘建军那边有一条专门生产方便面的生产线,现在国内生产这个的人少,而且这条生产线还不便宜,这个技术在市面上还是属于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是从R国那边引进的。

省机械厂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努力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免得被后起之秀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才大胆引进了这项技术。

这条生产线做出来之后,来看的人很多,但动真格想买的一个没有,为此,刘建军还特地从市场上买了一些方便面回来给大家试吃。

现在市场面上的方便面基本上是R国进口的,国内也有,但只有两种口味,味道还一般,所以刘建军买的都是R国进口的方便面,那个好吃。

大家试吃了方便面后,都夸好,但夸完之后还是没人买。

原因无他,就是一个字,贵!不仅这方便面卖得贵,生产方便面的流水线也卖得贵,这么贵的面虽然好吃,但是比它便宜一半的挂面也好吃啊,人家还便宜,为啥不吃挂面要吃方便面,又不是钱多得没处花。

省机械厂为了引进这项技术可是花了大价钱的,之后为了把机器设备造出来,也是花了很多精力的,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

这时候,刘建军突然想起长丰镇的乔二哥好像就是生产面条的,也许他会要呢,于是,刘建军就给乔二哥打了电话,还专门派车过来接他去厂里看机器,还试吃了方便面。

方便面乔二哥以前就吃过,还是好几年前,小妹乔珍珍在京城外贸会上买的,不过那个面条味道一般,当时就被小妹吐槽了,乔二哥也吃了,确实一般。

但这次在刘建军那里吃的方便面就好吃多了,乔二哥才知道原来之前他吃的是国产的,现在吃的是进口的。

于是,刘建军就对那条流水线心动了。

但他自己拿不定主意,便想来找小妹商量一下。

乔珍珍觉得方便面这个市场肯定还是很可观的,做肯定是做得起来的,但是刘建军那边只卖机器设备,这个方便面的配方他是没有的,R国那边也不可能卖给咱们,要不然国内那个生产方便面的厂家早就有了,哪里还轮得到他们。

方便面只要口味做得好,那肯定是不愁卖的,但是要把口味研究好,像他们这种半路出家的人肯定是不容易做到的,最好还是要找个有经验的老厨师,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配方才行。

总之,乔珍珍的意见是,支持他把这个生产线买下来,但是这个配方肯定要重新找人研究,不能做得像国内现有的那两种口味一样,做成那样还不如不做。

于是一过完年,乔二哥就开始风风火火地行动了。乔珍珍也答应他回京城后,会帮着打听一下看看哪里有大厨能帮忙研究一下配方,到时候报酬肯定少不了对方的。

不过,还没等乔珍珍那边打听到什么合适的人选,乔二哥就打电话来说不用找了,人他们在省城找到了,据说还是御厨的后代。

乔珍珍问他怎么找到的,他说是刘建军帮忙找到的。

原来刘建军生怕这条流水线砸在自己手里,听说乔二哥想买,只是还要找个大厨重新研究配方,于是便自告奋勇发动身边的人都出去帮忙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被刘建军找到了,对方也同意去长丰镇那边上班,主要还是因为乔二哥舍得花钱,要不然人家老师傅也不会来。

作者有话说:

提前完成,没到9点,哈哈

第121章 121、举报

陶青山夫妇是跟着乔珍珍他们一起坐火车回的京城, 到这边之后,乔珍珍也没有立刻安排他们上班,而是让张大丫先帮着安置一下, 再带着他们先熟悉一下公司的情况,甚至还让张大丫带他们到京城各大风景名胜区去玩两天,费用全部公司承担。

这样的好老板算是很良心了,乔珍珍的本意是让他们放松一下,毕竟是第一次来京城,但是陶青山玩了一天就闲不住了, 主动提出要开始上班。

对于这样积极的好员工, 乔珍珍是非常喜欢的,当即就带着他跟马文锦那边做了交接,把马文锦之前管理的那部分员工小区的工作全部转交给了陶青山。

马文锦还安慰他:“青山, 别担心,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尽快问, 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也不要不懂装懂,珍珍这个人是很好相处的,只要你愿意学愿意做, 即便做错了, 她也不会怪你的, 你以后就知道了。”

之后, 乔珍珍又将陆铭和负责现场施工的项目经理介绍给陶青山认识, 陆铭对建筑方面的知识非常在行, 乔珍珍让陶青山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

陶青山到了京城, 才真正体会到乔珍珍的产业到底有多大, 那是他们在红旗村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的, 员工小区那么好的房子,说建就建了,这事也只有乔珍珍能干得出来。

陆铭还告诉他,小区里面修建的那个喷水池就要花费将近三万块,就这么一个水池子,居然要这么多钱,陶青山真的很不能理解,这个世界真的有人钱多得没处花了吗?

不仅如此,还要种树种草,给石头上雕花,都要花老多钱了。陶青山真的头一次听说还有人要种草的,在他们农村拔草还差不多,城里人竟然花钱来种草,这里世界到底怎么了?

陶青山觉得自己才来京城第二天,就有点接受无能了。

何小娟被张大丫安排在步行街那个乔牌服饰女装店上班,为了怕她不适应,还特地亲自带了她一天。

何小娟一进来就被店铺里富丽堂皇的装修给震慑住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了。

当张大丫给她拿了一套价值210块钱的所谓“工作服”后,说是免费送给她的,何小娟都有点不敢穿上身,她长这么大都还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

然后,张大丫还告诉她,不止这一套,春夏秋冬都会发,而且每次发两套,方便大家换洗。

这都还没开始上班呢,就赚了一身这么贵的衣服,不,是两身,何小娟觉得老板可真阔气啊。

之后,何小娟跟着张大丫看着洋气的城里人怎么挥金如土地买衣服,几百块钱的衣服,她们眼睛都不眨的就买下来了,城里人都这么有钱的吗?

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大丫带着陶青山夫妻俩回了自己家吃饭,还把楼上的马大爷父子也一起叫了过来。

张大丫还记得自己当初刚接触这些时的心情,所以非常理解此刻陶青山两人的感受,她也有意开导一下他们,好让他们尽快适应,最重要的是不要像她当初那样束手束脚犯了不少错。

有些错误可以弥补,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那样就不好了。

在张大丫几人的开导和诉说下,陶青山夫妻俩也渐渐适应了一些,心情也没白天那么一惊一乍了。

几个一起从红旗村走出来的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相互鼓励,相互慰藉,他们都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大丫姐,这房子就是你这两年攒下的钱买的?”陶青山羡慕地问道。

“那可不,不仅我买了,马大爷也买了,就在楼上三楼,等会你们去认个门,免得下回不知道。”张大丫吃了一口菜,用极其平常的语气说道,就好像在京城买房子是一件多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马文锦在旁边也说道:“青山,你不用羡慕我们,只要你好好干,过两年你也买得起房子,之后把户口迁过来,再生个大胖小子,咱就全都是城里人了。”

陶青山两口子喝得云里雾里的,虽然脑子有点晕,但两只眼睛贼亮,不知是喝酒喝醉了,还是被以后的好日子给美醉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