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婚后咸鱼美人拿了反派剧本(215)

“行!”谢珣听劝,和几名将军商议后,还真派人告知各州府,只要愿意出粮草和适当的银钱补助,宁州铁骑愿为州府剿匪。

云州知州林景山就是花钱请宁州铁骑剿匪。

这消息一出。

林景山,“……”

十二州的知州们全都沉默了。

凤妤从未实地考察过十二州,实际情况不甚了解,谢珣荡平马头山只需三个时辰,威名远扬,铁骑军威仍在。各州府愿意花钱剿匪,那最好,不愿意,谢珣再自行剿匪,寻一个合理借口就行。

谁知道,谢珣出云州后第二天,收到前方三位知州的请求,请求宁州铁骑帮州府剿匪。

凤妤暗忖,亏了!

应该定价的,

适当银钱补助,数目不详,就只能靠知州够不够大方。

谢珣想的是,“十二州果然深陷匪患已久。”

凤妤和谢珣虽然深爱彼此,却很少在一件事上心有灵犀,大多时候想法有天壤之别,却也没妨碍他们各有收获。

十二州州府花钱请宁州铁骑剿匪后,也解决谢珣一直担忧的问题,没有一州抵抗,知州们大开城门,夹道相迎。

各州府知州的想法和林景山差不多,不想背负谋反罪名,却又急切需要宁州铁骑荡平匪患。

一方出人,一方出钱,皆大欢喜!

谢珣带兵剿匪,凤妤已收到锦州王掌柜来信,十二州商行的基本情况已全部汇总到她案桌前。

凤姝把十二州商行交到她手里时,她也有两年没到十二州,她在江南的时间更多一些,十二州商行天高皇帝远,已有些失控。

凤妤脸色阴沉地翻着王掌柜传来的秘密情报,眉目笼罩着一团浓烈的怒火,秋香和春露看得胆战心惊。

“姑娘,喝口茶,再过几日就到锦州了。”春露捧上凉茶,天气越来越燥热,凤妤都喝上凉茶。

“这些人欺上瞒下,真是胆大包天。”凤妤冷笑说,“我原以为张虎信口开河,没想到确有其事,十二州商行好得很,上下一心!”

若不是她来十二州,估计还要被他们蒙骗!

凤妤把账册重重地拍在桌上,“怪不得,十二州的账目我总是理不顺!”

第279章 父子

京都,七月的京都热得如火炉似的,那场尸横遍野的杀戮后,京都又恢复活力,行人络绎不绝,商贸汇聚。

凤长青和苏月娇辞官后,苏月娇接管凤家的经营,不看账册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三年凤妤真的赚回好几座金山。

“我的天爷啊……”苏月娇被汇总的数字闪瞎眼睛,她的小女儿真能赚钱,望江酒楼和牡丹楼,琳琅阁日赚斗金。

凤妤出京后,望江酒楼的掌柜和十三娘就找上苏月娇,凤妤留的命令银钱不要存在宝丰银庄,怕元惠帝作乱,直接兑换成燕阳全境通行的银票,转移到锦州。若遇上不能做主的事就去找苏月娇,苏月娇知道这家产业,只是从来没理过账目。

京都大变后,城门看管不严,元惠帝也抽不出精力管商户的事,王掌柜举家搬迁,带走了八百万两白银。他几乎带走宝丰银庄所有的现银,那日城门看守薄弱,张伯熙带京都卫帮忙打点,几百辆马车陆续出城,看起来像是货物运送,实际上全是白银和黄金。

苏月娇心惊不已,凤妤胆子真大,敢在这节骨眼上转移金银,京都世家在宝丰银庄都有存银,想要兑换就要跑到江南连城的分号,京都是兑换不出银子。

凤妤在望江酒楼,牡丹楼和琳琅阁的生意是本着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她只赚有钱人的钱的宗旨。这都不是普通百姓能消费的地方,全是京都氏族一掷千金的场所。

“怎么了?”凤长青近日在府中舞刀弄枪,亲兵也遣散,给他们文书去谋前程,大部分都往宁州去了,他如今无官一身轻。怕元惠帝误会武将们结党营私,谁约都不出门,苏月娇也是闭门不出,元惠帝对他们管控很严,也不允许他们出城。

“阿妤真是青出于蓝。”苏月娇笑说,“赚钱小能手,十二州地大物博,她要是能盘活商贸,有人该坐不住了。”

十二州和中州隔着北河,由于地理缘故,宁州攻占十二州,比中州更有利。谢珣在十二州热火朝天剿匪的消息都传到京都了。

十二州民风彪悍,崇尚强者,燕阳战乱多年,匪患无人管束,如今谢珣若荡平十二州,能让匪患回归城镇安居乐业。十二州归顺是迟早的事情。

“小侯爷……”凤长青顿了顿,“如今要改口王爷,听说王爷剿匪,还问州府收钱,强迫州府提供粮草,哎……侯爷若是活着也会被气死,宁州铁骑保护子民天经地义,哪有向百姓收钱的道理。”

“州府不提供粮草,他们喝西北风吗?”苏月娇在宁州管理后勤军需和军屯开垦,没人比她更清楚只靠宁州能养多少人,她祈祷着这几年别遇上天灾,若是收成不好,宁州几十万大军真的要喝西北风,一旦米粮耗尽,军心动荡,必起战乱。

粮草军需是稳定一支军队的核心。

二公子和王爷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保证宁州铁骑的军需粮草,稳定军心。

还有一种办法,以战养战。

宁州铁骑向燕阳进军,攻下一座城池,抢占一座城池,直到攻进京都,若真是如此,那就大失民心。

如今在十二州剿匪,已表明谢家兄弟的决心,他们要先收服十二州,在家破人亡后,他们仍选了最温柔,伤亡最小的一种方式。

元惠帝倒是想要派兵镇压,趁着谢珏和谢珣羽翼未丰,宁州粮草捉襟见肘时出兵宁州,可派谁领兵呢?

朝中也因此事吵得不可开交!

元惠帝登基后,虽疯了半个月,朝局倒是一直稳定,凤姝到相国寺守丧后,他情绪又稳定下来,仿佛又变成曾经勤政爱民的储君。燕阳王朝文臣武将泾渭分明,有十几名将军仍愿意效忠燕阳,且不愿燕阳战火四起,陷于战乱。

可他们领兵出征宁州,却又犹豫不决。

一来,国库空虚,二来,镇北侯尸骨未寒,他们也不愿意和谢家兄弟对战沙场。

说来有趣,林和礼联合世家向元惠帝献出一笔钱财,以保元惠帝不追究叛乱的世家子弟,旁人看着像是散尽千金。对世家而言,九牛一毛。推行新政,乃是燕阳的出路,新政是当初谢珏和林家主导,如今由林和礼一手推翻,他率林氏族亲站出来抵制新政。

世家有样学样,连张太傅家都在暗中抵抗新政,林和礼见识过元惠帝的疯癫后,推翻祖父和父亲制定的政策,仍以世家掌控燕阳经济命脉,藉以掣肘元惠帝。

元惠帝却掌控禁军,锦衣卫和城防,把世家掌控在京都这座繁华牢笼里。形成了皇权和世家相互博弈,试探的诡异局面。

元惠帝拥有禁军,林晟和张伯阑忠心耿耿,陈墨又统领锦衣卫,且氏族府兵从两千减到五百人后,世家兵力大减,元惠帝占了上风,可他也不敢再向世家开刀。

谢珣在十二州大刀阔斧地剿匪,元惠帝就有些坐不住了。

元惠帝三番两次给予方大帅压力,希望方大帅能说服方楚宁领兵出征宁州,太后也召方夫人进宫叙家常。暗示方夫人身为大长公主,理应维护宇文皇室正统。

方楚宁正在张伯居的宴席上和几名世家子弟谈谢家兄弟在十二州剿匪的事,这消息传到京中后引起热议,上到元惠帝,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知。

方楚宁在京都雨夜时放走谢珏和谢珣,被方大帅军法处置,昏迷六日,命悬一线,方夫人在方楚宁昏迷第三日据说把大帅按在屋里也抽了十几鞭。伤势略见好转,在金銮殿又抗旨,被大帅打了四十军棍,整整一月方楚宁就没怎么能下床。

京中那群世家子弟倒也不避嫌,隔三差五来看望他,方楚宁刚能下地就被张伯居拖出来散心,皇上早朝时又提起要方楚宁领兵出征宁州,张伯居等人怕方楚宁在府中,又顶撞大帅挨打。

安知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