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生存日常(161)

作者:长庚启元 阅读记录

赵贵妃生下五皇子之后,威远侯夫人和赵贵妃的生母进宫的次数不少,有很多机会和后宫传递讯息,想必有些事情已经交代给这宫女了。

“信妃在看什么?”见林依兰盯着自己的侍女看,赵贵妃没好气的问道。

最近她的心情实在说不上好。

宫权收不回来也在她的意料之中,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她现在的身体也不容许她太过操劳了。

让她真正烦心的就是她的身体。

虽然能为皇上生下一个她梦寐以求的小皇子,但生完孩子之后,她发现自己的身体差了许多,整夜整夜的出汗,还总爱忘事,她第一胎生晶儿那样凶险,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虚弱。

这也罢了,能得一个皇子,付出一点代价她也能接受,总比先皇后连命都搭上好多了。

但她不能忍受的是,她拼了命生下的儿子,皇上居然对他如此冷淡。

洗三和满月宴就那么随随便便办了一下,哪有今天这么热闹?她知道嫡庶有别,但这也太过分了。那毕竟是他的孩子啊!他怎么忍心?

赵贵妃完全忘了,这是周岁礼,自然盛大一些,且四皇子满月的时候,千皇后新丧不久,庆元帝万分悲痛,哪有心思顾忌别的,四皇子的满月宴,也就是在延华宫里稍微过一下罢了。

“没什么,只是想还是贵妃娘娘身边的奴才调教的好,一直拿掌心帮娘娘温着茶,臣妾身边的奴才可没这么细心。”林依兰顺便找了一个理由道,顺便拍了赵贵妃一个马屁。

只是“一孕傻三年”的赵贵妃似乎脑回路和常人不一样,听了她的话反而生气地质问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讽刺本宫矫情吗?”

林依兰:“……臣妾没这个意思。”这人也太敏感了吧!这都能联想地到。

只是林依兰不说还好,一说反而更生气了,连声音都大了起来道:“什么没这个意思,你是在说本宫在无理取闹吗?”

林依兰:“……”这不是无理取闹是什么。

林依兰也懒得理她了,她现在看出来了,赵贵妃这个样子,估计和产后忧郁症差不多,和这样的人事说不出理的。

见林依兰不理由她,她当即就想要上前理论,只是这时庆元帝递过来一个饱含警告的眼神,让她瞬间闭上了嘴。

心中却更加悲苦了,越想越伤心,差点忍不住流下泪来,但怕又惹怒皇上,只得把眼泪憋了回去。僵着一张脸,坐在位置上。

林依兰现在可没空管赵贵妃,今天到场的,除了宗室,连同先皇后的母家镇国公府,乃至是林依兰这个养母的娘家,庆元帝都让人请了人过来。

镇国公就一人在京,来的就是林依兰也见过的千相。至于林府,就是她的祖母和嫡母了。

只是林府的底蕴太低了,婆媳两人在这满宫的勋贵中实在是毫不起眼。

一开始庆元帝说要请她娘家人的时候,她其实是不太赞同的。她在宫中已经算是打眼了,不想让娘家也变成众矢之的。

但是她也知道,祖母心心念念地就是想振兴他们林府,有这样一个能和上层贵族打交道的机会,她是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的。

果不其然,消息一递过去,她就坚定地表示要参加。

“祖母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席,可还适应。”趁着抓周还没有开始,林依兰抽空跑到了祖母那一桌。

“谢娘娘关心,臣妇一切都好。”严氏连忙起身,恭敬地回道。

她年轻的时候虽然说也见过一些世面,但和这么多亲王勋贵同厅而坐,也是第一次。一开始也有些不安,但看到所有人在知道自己身份之后都客客气气的,顿时觉得有底气多了,背也挺直了不少。

看来当初送孙女入宫真是个正确的选择,不然她这身份哪有这样的待遇?

见严氏神情放松,林依兰就知道她并没有勉强,有些放下心来,只是看着从开始就一直低着头的嫡母,她有些皱眉。看来嫡母似乎不太适应这样的场合啊!

“听闻大姐姐月前已经平安生产了,真是要恭喜母亲当上外祖母了,这可是咱们家第一个重孙呢!”林依兰有意想让嫡母放松一些,否则这样一直绷着,反而容易犯错。

听到林依兰提起自己女儿,何氏终于是笑了:“托娘娘的福,莲儿平安生产,只是可惜,到底是不是儿子。”

说到这里,她的神色有些遗憾。她不是不喜欢这个外孙女,只是只有生了儿子,女儿才能在那后院站稳脚跟,女儿,到底用处不大。

“女儿好呀!父母的贴心的小棉袄。再说了,先开花后结果,儿子早晚都会有的,大姐姐还年轻,母亲又何必心急?”林依兰笑道。

“那借娘娘吉言了。”是呀,左不过女儿还年轻,急什么。况且他们家有娘娘这个靠山,就算生的是个女儿,难道还害怕那区区知府家的次子待自己的女儿不好吗?

想到这里,她的神情又放松了些。

看到林依兰三言两语就让自己儿媳情绪,由紧张到放松,严氏有些感慨这个二孙女能够在后宫站稳脚跟,不是没有理由的。

笑着问道:“娘娘,许久不见四皇子了,今天是他的周礼,怎么也不见我们的小寿星?”

自去年进过一次宫后,她就再也没有来过了。按说以娘娘的位份,每月都可能宣召家人进宫相见的,但她也知道这一两年后宫不太平,能不给娘娘添麻烦,就不给娘娘添麻烦。

上次进宫后回来没几天,宫中就传来消息,娘娘被陷害了,幸好皇上英明,那些下贱胚子的阴谋才没有得逞。

但之后四皇子高热数日,皇上为此还冷落了娘娘不少,后宫又有新人冒头,娘娘也是艰难地很。幸好娘娘有手段,又把皇上笼络回来了,他们也舒了一口气。

“阿曜年纪太小了,有些撑不住了,本宫就让余姑姑带着他到偏殿先睡了,所以才没见。祖母自管用膳,等他醒了,本宫再抱过来给祖母瞧。”林依兰笑道。

严氏:“那倒不必,等会抓周的时候,臣妇自能看到,何必劳动娘娘。”

林依兰也是这么一说,大庭广众之下,当众把四皇子抱过来给严氏看,也太打眼了,毕竟林府也不是四皇子的正经外家。

三人又聊了一会家中的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毕竟现在人多眼杂,他们三个虽然在角落上说话,但她身份有些特殊,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她们,自然不会说什么重要的事。

“兄长就要外放了,劳烦祖母和母亲代为打点着,外面不比家里面,有些东西,尤其是药材,还是要备妥了才是。”

她大哥林永松在翰林院呆了一年,就打了申请要外放,说是想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一开始家人是不太同意的,毕竟翰林院清贵,且官场流行着这么一句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一般只能翰林院的官员,才能进入内阁,掌握这天下权柄。没看到她二叔都三十好几的人,明知道翰林院清苦,还在里面苦熬吗?这是平步青云最好的机会。

想到那个大孙子,严氏不由地叹了一口气:“人家都是拼命地往里挤,他倒好,放着好好的庶吉士不做,偏偏要跑到不知道哪里的山沟沟里做一个小小的县令,真是……”说到这里,她有些幽怨地看了林依兰一眼。

当初长孙说要去当县令的时候,她是极力反对的。他们家好不容易从安庆那种乡下回到京城,她自然不想让长孙又回到那样的地方。只是长孙执意如此,她老头子还起哄,说他有志气,气得她把他撵出房门半个多月。他老子虽然没有赞成,但也没有表示拒绝,若这样也罢了。但没想到这个不省心的,竟然暗中先说通了娘娘,娘娘一开口,她也无法,只得同意了。

林依兰被她看得有些心虚,干干地笑道:“兄长有这个心也是好事,在外面多见识一下,以后才能走得远,父亲当年不也是这样吗?”她大哥都求到她这儿让她说清了,她能不帮他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