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14)

作者:韩金书 阅读记录

董鄂氏和侍妾们都回去了,苏玳索性不叫了,好好的用了一顿午膳,又歇过了晌,打听着太子妃那边起身了,她就收拾妥当去毓庆宫了。

李佳氏说不必她去请安,她还是去了太子爷那儿,在殿外请过了安,才去了太子妃处。

她是晚辈,谈不上赏赐送礼,却是带了些精美的物件,是草原上特有的风/情小物,哄的神色略有些倦怠的太子妃开心了些。

李佳氏这会儿正在胤礽这儿陪着他。

胤礽睡着了,李佳氏正听身边侍女说苏玳的事。

侍女说:“大福晋去太子妃那儿坐了两刻钟,就出来了。奴才瞧见,是太子妃跟前的嬷嬷笑吟吟送出来的。大福晋给太子妃带了礼物,太子妃听说很高兴,与大福晋一直说话。”

李佳氏听罢,想起弘晳福晋那双明亮的大眼睛,便笑道:“我就说了,那小子看中的人,肯定是聪明的。太子妃这胎怀的辛苦,大福晋能逗她高兴,这是好事。”

“什么好事?”胤礽正好醒了听见这话,就问。

李佳氏忙进去服侍,瞧胤礽气色好了,李佳氏也很高兴,就笑道:“正说弘晳福晋呢。说她聪明,去给太子妃请安,将太子妃哄的高高兴兴的。”

太子妃有孕,这事儿对整个毓庆宫来说都是个意外。

年轻的时候,太子妃倒是怀过一回,但没坐住胎,就掉了。

再往后,就再也没有过了。胤礽也不太常和太子妃一处,这么些年过去,他都以为太子妃不会再有身孕了。

结果谁想到,就那么一回,太子妃竟有了。

太医说这回怀相不错,应是能生下来的。

胤礽先前头晕,这会儿缓过劲来,竟觉得有些对不住李佳氏,就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你喜欢弘晳福晋,就该叫她时常来孝顺你。”

李佳氏就笑了,与胤礽亲昵道:“爷说的,妾都知道。妾又不争什么。”

“弘晳福晋是个懂礼的。听说爷病了,忙着就叫人悄悄来问妾,妾知道爷不愿意声张,就传话去叫她不必担心。也叫她不必过来。晌午后她来,还是到爷门前磕了个头才去太子妃那边的。这孩子是真不错。”

先前皇上就说了,大阿哥大婚,不叫太子病恹恹的。

胤礽没法子,只得私下用了些方子,将病气压住了,精精神神的参加了长子的大婚。

可这病根还在,昨儿个高兴,兄弟几个给了酒,康熙也凑趣,不好不饮。

今儿在太医面前就没绷住,叫人看见了。

胤礽知道这个节骨眼上不能传出去太子不好的消息,就怕有人针对弘晳福晋。

就随后叫人压住了,说他无碍,老毛病罢了。

也幸而有太子妃的孕事将注意力冲淡些。

他病了后又无碍的消息会被人送到御前,胤礽心中忐忑,汗阿玛大概以为他又不省事,乾清宫那边静悄悄的,胤礽这里就放不下心来。

太子妃的消息报过去,乾清宫的赏赐下来了,胤礽这一颗心才放下。

汗玛法……大约是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吧。

只是见李佳氏这样不挂怀,他自己心里却很是挂怀。

胤礽轻叹:“孤不能不去看她。孤也不能多去看你。”

李佳氏面色温柔下来,抱了抱瘦削的男人,轻声说:“妾都知道,都明白。”

两个人私下相处,就跟寻常夫妻似的,并无尊卑之分。

弘晳这个皇长孙太瞩目了,李佳氏儿子争气,自己又深得太子宠爱,自然明白不能抢了太子妃的风头。

胤礽眸中有温情脉脉:“日后,孤能多去看看你。”

太子妃有了身孕,意义非同小可。这小小的毓庆宫也是需要平衡的。就当他偏心吧,日日这样病恹恹的,总还是想和自己心爱的女子多在一处的。

李佳氏也笑,心里却觉得酸涩难过,大清的皇太子,从小尊贵的元后嫡子,她从十五岁就陪着的人,她见过他那样意气风发的模样,如今却要这样藏拙避锋。

一个个都是亲父亲兄弟,却一心想要把胤礽给吞噬掉。

何其可怕。

收复喀尔喀蒙古,剿灭噶尔丹是丰功伟业。

朝臣们无事都要吹一波康熙,如今有了这样的大好事,那自然是要可劲儿的吹了。

朝臣们请求上尊号,甚至还有人提议,请皇上册立皇后。

这是大好事,就应该好事成双。后位空悬,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时候补齐了。

封后大典办起来,更能显示大清国力昌盛,帝后相合。

上尊号的事,康熙未允。

当初平定三藩叛乱,□□,朝臣们都要求上尊号,康熙一概未准。

可立皇后,康熙没有当廷表态,没说立,也没说不立。

这模棱两可的态度,就令许多人的心里都沸腾了。

前朝后宫,都因为这件事,心思活络起来了。

弘晳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心想,还真是明目张胆的得寸进尺啊。

才有了皇子大封,紧跟着就要立皇后,这后宫里头,有子嗣的嫔妃立了皇后,那她的儿子也是嫡子了。

这下一步,是不是就准备废太子了呢?

弘晳从小就书画双绝,康熙喜欢他的字,说他的字是皇子阿哥里头最好的,甚至比皇太子的还要好。

有时候就喜欢叫这个皇长孙在跟前侍墨。

康熙批阅奏折公文,毓庆宫的消息送到御前。

太子不好了又病了,太子妃有身孕了。

康熙手一顿,微不可查的皱了一下眉头,随后舒展了眉头,叫梁九功:“赏太子妃。”

太子妃有身孕,康熙还是很高兴的。太子妃年纪大了,这一胎要太医好好看顾才是。

康熙继续书写,却漫不经心的问弘晳:“朝臣们说要立皇后,你怎么看啊?”

弘晳心冷的像石头,面上却笑嘻嘻的道:“玛法,孙儿想,不如立惠妃娘娘为皇后吧。惠妃娘娘资历深,直亲王是玛法长子,又有军功在身,皇长子变成皇嫡长子,这下就没人敢跟大伯父争啦。”

“玛法觉得好不好?”

他这里笑得风和日丽,梁九功和一干殿中伺候的太监恨不得把自己的耳朵戳烂,权当什么都没听见才好。

第12章 012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康熙没做声,朱笔落在奏折上,墨汁顺畅,康熙手腕悬着力道,也没弄出什么声响来。

奏折的纸张改良过,他批阅的朱笔精挑细选,不洇色不凝滞,康熙文思泉涌,竟难得在这江浙来的折子上多写了几百个字。

康熙不出声,弘晳也不惯着。

人都说伴君如伴虎,他这些年也没少捋老虎的胡须了。

他从小就在不断突破康熙的底线,嬉笑怒骂,骄横跋扈,就是要在康熙那里坐实了混账的名声。

乖巧懂事有什么用?

会哭会闹的孩子,才有糖吃。

弘晳只当察觉不出满殿的压抑气氛,他笑嘻嘻道:“玛法觉得不好么?”

“那良妃娘娘也不错啊。八叔如今得封贝勒,良妃娘娘也深得玛法的喜欢,孙儿的几个叔叔里头,八叔最是锐意进取刻苦努力的,前儿还派人到江南去购书呢。这样上进的贝勒爷,想必良妃娘娘也是极好的。便是出身上欠缺些,但有玛法支持,朝臣们也说不出什么来。”

“若良妃娘娘当了皇后,八叔也不必总觉得自卑,成了嫡子,想必八叔日后会更优秀的。”

弘晳不止提了惠妃良妃,他把贵妃宜妃德妃荣妃都提了一遍。

说完了就问康熙好不好,终于把康熙问烦了。

康熙丢了笔,朱红墨汁洒了一桌子,他一脚踹过去骂了一句:“好个屁!”

他还是疼弘晳的,这一脚没踹到实处,弘晳早习惯了,灵活的一躲,躲的远远的。

康熙板着脸骂人,皇长孙还笑嘻嘻的,殿内殿外的太监都恨不得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偏偏有人身上担着差事,得报毓庆宫的消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