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17)

作者:韩金书 阅读记录

苏玳瞧这孩子不是先天不足的样子,养的还不错,就是很瘦。和平妃一样,都很瘦弱。

如果好好养,营养都跟上的话,是可以好好长大的。

平妃这里瞧着也似还可以,不像是受了苛待的样子,但门庭冷落是一定的了。

苏玳有点心酸,实不想看见这对无人问津的母子先后殒命。

如果能好好的活下去,谁不想活着呢?

太医看完了,请出去开方子,苏玳也跟着去了,嘱咐完了回来,就安心将剩下的事交给李固了。

小阿哥让宫女们抱回去交给奶娘喂奶了。

苏玳到平妃榻前坐着。

瘦弱的女子眼中有泪:“本宫给大阿哥和福晋添麻烦了。”

大阿哥的福晋平妃是第一次见,可瞧这位蒙古出身的嫡福晋这样细心体贴,竟对他们母子这么上心,不是来敷衍了事的,平妃心中真切感怀。

苏玳道:“娘娘千万莫伤心。月子里也是不能哭的。”

“娘娘万事也莫放在心上。只管好好休养身体照顾十九叔。等娘娘身体好了,十九叔安康了,我们爷也会高兴的。”

“外头的事,横竖不与娘娘相关,娘娘不要计较那些。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要紧的。”

“十九叔长得好,就是瘦了些,娘娘守着他,他才能平安。”

苏玳真心怜惜,絮絮叨叨说了许多的话,猛然瞧见平妃落泪,她吓着了,忙不说了。

平妃是感动,一瞧苏玳这样,倒轻轻含泪笑了。

她屏退身边伺候的人,拉着苏玳的手,轻声说:“你是个好孩子,说的都是实在话。”

“我这几年,本十分不放心大阿哥。如今见了你,倒觉得放心了些。”

平妃说:“外头的事,我自然是管不了的。我心里许多话,与太子说不得,与大阿哥说不上,倒是能与你这孩子说两句。”

“只是与你说了,你听了,也莫要害怕。”

第14章 014

苏玳想,都嫁给弘晳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娘娘只管说。妾什么都不怕。”伺候的人都让平妃遣出去了,她就去热了奶茶,暖呼呼的放在跟前,预备平妃说累了就给她倒些。

平妃瞧她这样细致,气度从容娴雅,倒不像是蒙古藩部出来的王公之女,反而像是八旗勋贵人家出来的贵女。

可想想后宫那几位勋贵人家出来的贵女,平妃闷在心里想,那几位还不如弘晳的嫡福晋呢。

平妃入宫的时候尚不足十四,在宫中养着待年,等年纪到了才侍寝,那会儿她年纪小,自己一个人在宫里生活,又并不得皇上的关注和喜欢。

她还是很怕的。实在是很比不上弘晳的嫡福晋。

平妃说:“我进宫来,是皇上提出来的。赫舍里氏已经有了一位皇后,可仁孝皇后早逝了。阿玛当时病重,皇上就下旨,令我进宫。”

苏玳知道,康熙很喜欢搞这个名堂。姐妹共事一夫的戏码。

如今的贵妃佟佳氏,不就是佟皇后的妹妹么?也是家里庶出的女儿。

只不过,仁孝皇后的妹妹在宫中的待遇,远远比不上佟皇后的妹妹。

平妃道:“当时,皇太子年幼。家里都在想,我进宫也好,太子终究年纪小,即便将来长大了,皇上再疼爱,后宫也不能没有在皇上跟前为太子说得上话的人。”

可康熙实在是对太子太上心了。

结果事与愿违,康熙将太子牢牢控制在手心里,根本不允许任何人接触和触碰。

太子的一切,康熙都亲自过问,康熙从不允许太子跟后宫嫔妃有一丝一毫的接触,哪怕是赫舍里氏的平妃,也不行。

平妃深深望着苏玳:“在皇上心中,太子身边只能有他。皇上不愿意太子将外祖家看的比皇上重要。皇上一个人大权独揽惯了,这么多年过去,太子病弱十年,皇上纵然抬举大阿哥,抬举皇子们,可一个能与皇帝并肩的皇后,他也不会想要的。”

平妃认定,康熙根本不可能册立皇后。

她病,不是怕的,是闻知康熙将那方砚台摔碎了,她心中陡然一松,是心里长出一口气的畅快。

原来皇上也会恼怒担忧啊。

平妃战战兢兢这么些年,一朝放松下来,心神松懈,生子疲惫撑不住,才病了的。

可她心里却觉得松快了许多。

“这话放在大阿哥身上,也是同样。皇上若知道他叫你来瞧我,怕是真要不高兴了。”平妃微微叹息。

苏玳笑起来,露出一口漂漂亮亮的糯米牙:“我们爷是无法无天的性子,皇上早就知道的。大阿哥行事,皇上都管不了,要不然也不会折腾这么多年了。”

“娘娘且宽心,横竖是亲祖父,由着他们闹去。天塌下来,还有爷们顶着呢。”

这话听着也太光棍了。这要是八旗勋贵的女儿,平妃提这一句,怕是就要愁的不行了。

谁知道这位蒙古的小公主,半点不发愁,似乎还喜滋滋的乐观得很。

豁达心大成这样,难怪叫弘晳看中了。

平妃眸中有爱怜之色:“他是亲孙子,那你怎么办呢?”

才成婚的嫡福晋,就这么丢出来放到后宫里来招人眼,弘晳这小子也真是舍得。

平妃生怕小福晋被人利用了,又怕小福晋心里对弘晳有意见,更怕有人因此挑拨他们的关系,讲明利害后,特意将这话点出来,看看小福晋心中是不是真的有芥蒂。

苏玳笑得越发甜了,她装傻:“妾是大阿哥的女人。大阿哥说怎样妾就怎样。妾从蒙古来,妾什么都不懂的。”

夫妻二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是弘晳的嫡福晋,一笔可写不出两个姓氏来。

那历史上的皇太子和皇长孙难道不乖巧懂事吗?

被康熙攥在手心里几十年,到头来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废了。

弘晳还老老实实苟到了乾隆朝呢。结果还不是圈禁致死。

这里皇太子病弱,弘晳撑着局面,他无法无天,嚣张蛮横,也不知道能不能为他们父子,为毓庆宫上下,为太子一系争得些许光明的未来呢?

新婚夜,他拿着仁孝皇后的凤钗送给她,说她迟早能戴上的。

弘晳有以她为皇后之心,证明弘晳心里很清楚,知道要保住他阿玛的太子之位。

他新婚高兴,仁孝皇后的东西这些日子都搬了十来个箱子送到她的库房里去了。

苏玳从平妃宫中出来,瞧瞧眼前的红墙琉璃瓦,巍峨的紫禁城伫立在这里,她就想起她进宫前哥哥说的那句话来。

大阿哥似乎有一种让人无条件相信他的魔力。

弘晳到前院去见胤祥。

问了胤祥安,就跟没骨头似的倚在坐塌上,小福晋不在身边,哎,没劲。

胤祥见他这样,一巴掌就上来了:“坐好!懒洋洋的像什么样子。”

数十天不见,大侄子也忒懒了。

弘晳翻了个身,灵巧躲过:“十三叔从山西回来,手上功夫见长啊。”

人没被打到,但那掌风还挺狠的。

胤祥懒得跟他贫嘴:“刚回来就去了御前,见过皇上就来瞧你。别说做叔叔的不疼你。你要的东西也给你带回来了。”

弘晳就笑着问:“还没见过我阿玛?”

胤祥顿了顿,说:“见过你,再去给太子请安。”

胤祥奉旨去山西赈灾,差事办的不错,见康熙的时候还被夸奖了,还得了赏赐。

只是山西的情形有些不大好,他知道康熙只关注灾情,官场上的腌臜事不爱听,也不想听,憋着一肚子的话没法说,打算跟亲近的太子二哥聊聊。

弘晳瞧了他一眼,忽而就正了身子,轻声说:“十三叔,阿玛身子不好,还病着。有些事,他操不得心。有些话,他也不能听。你还是同我说吧。”

胤祥是个嫉恶如仇快人快语的性子,本来就憋不住,一股脑全给弘晳说了。

弘晳听完,半晌没说话,冷了茶饮了半盏,才望着胤祥道:“皇上精神不济,纵然外头看着还好,但三病两痛的,总还是有的。年纪大了,不爱听互相争斗的事,只希望天底下都是太太平平的,歌舞升平,最好一点事情都没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