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娇养太孙妃+番外(57)

作者:韩金书 阅读记录

太子未回来,太子妃和侧妃定了今年不去畅春园了。因此便只有弘晳的东院过去。

敏珠尔拉布坦兄妹三个原本跟着端静公主要在京城里住上些时日的,结果这才刚入夏,夫妻两个就带着三个孩子匆匆回喀喇沁的。

走的时候是巴勒多尔济去送的,苏玳连面都没见上一面,甚至都是人走了之后她才知道的。

苏玳都不知道怎么了,弘晳就告诉她:“你那个妹妹,和郡主相处的不好。在府里作威作福的,总说这是公主府,不是额驸府,叫郡主心里不痛快了。”

“她太添乱,京城里八旗贵女的圈子她融不进去。蒙古王女里头,似乎也不大喜欢她。你父王和公主替她收拾了几回烂摊子,实在是怕她闯祸,正好部族有事,就带着他们一道走了。”

“你若想你父王,就下回吧。下回去草原,总能见到的。”喀喇沁部算是离京城很近的蒙古部族了,不然也不会让喀喇沁负责木兰行围和秋狝的准备和维护工作了。

苏玳听着都有些一言难尽:“迪雅她小时候不这样的。”

弘晳嗤笑道:“她年纪小,进了京城被繁华迷了眼,怎么就不这样了?”

“爷听说,自你出嫁,你哥哥来了京城后,公主很是溺爱这个小女儿,比之你从前的宠爱都不算什么了。她仗着公主嫡出的身份,在部族里就不如你讨人喜欢。你那两个弟弟倒是还成,有你父王管着,不至于养歪了。”

这中间还有些事,弘晳懒得说与苏玳听了,怕脏了他小福晋的耳朵。

总之事儿解决了。人也送走了。

噶尔臧往后严加管束迪雅,他也就不出手了。横竖以后再有机会,想个法子阻迪雅进京也就失了。

不然的话,任由迪雅这样任性下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喀喇沁嫡出的小公主,非得闯出天大的祸事不可。

第42章 042

赫舍里氏学好了规矩解了禁足再出来,人就和先前大不一样了。

搬到畅春园凝春堂去之前,弘晳找了个时间,见了一下赫舍里氏和新进门的两个格格。

主要是李佳氏送去的嬷嬷去和李佳氏复命了。

说侧福晋的规矩不错,等出来后,想要去福晋跟前给福晋道歉。

李佳氏当然乐见她们妻妾和睦的。赫舍里氏不闹了,李佳氏也不会为难她。

弘晳听见赫舍里氏要来道歉,就特意跟在苏玳身边给她撑腰的,倒也不是专门为了见这三个女人。

索额图的福晋被他骂过一回后,已是老老实实的了。曾孙女这边的事一个都不敢过问了。

甭管心里如何憋屈难过痛恨,面上和格尔芬一样,都不敢对弘晳,对太子说一个不字。

如今格尔芬还要仗着弘晳才有差事。

赫舍里氏得意的是噶布喇一脉的,与他们,是索尼另外几个儿子,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太子倒是好说话,可皇长孙是个混不吝的性子,谁都惹不起,性子上来了在皇上面前都敢胡说八道的,他们哪里敢招惹呢?

没了娘家人撑腰的赫舍里氏,进府后又连连被这些事吓到了,如今在苏玳跟前十分谦卑,是一点架子都不敢有的。

她来道歉,规规矩矩磕头,等到苏玳叫起了,她才敢起来。

赫舍里氏是心里不服的,可是形势比人强,在她还没有足够的底气对上福晋的时候,她就只能低头。

她来道歉,先前的侧福晋董鄂氏,三个侍妾,与她一同进府的两个格格都来了。

虽说格格们也同她一起下跪道歉,但赫舍里氏仍觉得屈辱。

可能皇长孙的出现,让她心里好过了一些,进府这么久了,终于见到他了。

可他却是来看她笑话的。

表哥从前倒还好,怎么进府后像是变了个性子似的,待她十分的恶劣。

赫舍里氏委屈地想,难道是因为她的出身么?可让她进府,是皇上的旨意呀,表哥不该这么冷落她的,她已经知错了。

弘晳把女人们都叫来,就是为了杀鸡儆猴的,现在都看到了冒犯福晋的下场,弘晳就叫她们都下去了。

董鄂氏头一个就走了,三个侍妾也跟着去了。

两个格格连忙跟上,生怕走慢了。

倒是赫舍里氏,走慢了一点,还默默看了弘晳一眼,还是什么都不敢说,自己走了。

那一眼欲说还休的模样,苏玳瞧见了,撑着下巴笑着看弘晳。

“爷要不要把赫舍里氏带去畅春园呢?”他们说好了,这回去住畅春园,府里的侧福晋侍妾格格一个都是不带的。

弘晳不高兴:“你不是跟爷说好了的?怎么又变了?还跟爷说这样的话?”

他惩罚他的小福晋,弄得她气喘吁吁的。

“妾错了错了。”苏玳讨饶,实在是招架不住,娇着声音道,“妾是以前说习惯了。冷不丁就忘了。下次再不说这个话了。爷饶了我吧。”

他明心晓意,苏玳也不想惹了他的不高兴。从苏园里回来,就再也不说叫他去别人屋里的话了。也不再试图撺掇他去这个女人屋里去那个女人屋里了。

也不再说要谁谁谁来伺候他这样的话了。

弘晳舒坦了,把小福晋抱在怀里爱惜的捏来捏去:“现在饶了你。晚上爷就不饶了。”

所以说娶个自己喜欢的嫡福晋多好啊。

怎么宠爱都不过分。想只宠她一个就只宠她一个。若是个侧室,还要顾念着嫡妻的心里,只是有些掣肘,不够爽快。

若太过于偏宠侧室,还要惹得人说三道四的。

他多有先见之明,可劲儿宠着小福晋,也没有人敢说什么。

太子府里有他额娘在,太子的那么多格格侍妾,还有侧福晋,都叫他额娘管的服服帖帖的,他就这么几个女人,想必也不在话下的。

他正好和小福晋住到畅春园去自在几天。

十三阿哥回京,西北异动,策妄阿拉布坦骚扰xizang。拉藏汗请求朝廷援助。

何焯的案子完了,孟光祖被劫走了。事情也不算不了了之,康熙怕弘晳抱负八旗勋贵,也没再放几个差事在他身上,倒是只管叫他追查孟光祖的下落。

弘晳倒是觉得好笑,叫他追查孟光祖。如果真的把人找到了,孟光祖再拿出些证据来,涉及江南织造府,涉及曹寅李煦,涉及江南盐政的事,皇上能管么?

现在就不是抓孟光祖的时候。

何况孟光祖是他的人。想找到是易如反掌的时候。但总得容人家歇一歇嘛。

弘晳很是不上心,倒是天天应卯,但人就是抓不到。

康熙看他太闲了,就把他叫去了,旁听西边的事。

在弘晳看来,这事其实简单的很。

当初叫十四阿哥去,这事其实就处理的很妥当。十四阿哥还是有些魄力和手段的。

可正赶上康熙身体不好,因病去世了。这皇位继承上不如十四阿哥当初的期望。

雍亲王对十四阿哥又成见颇深。

废了太子后,四爷党和八爷党斗了个你死我活,结仇还是结的很深的。

那这西北的事就不能任由十四阿哥再去处置的。把十四阿哥的大将军王也给撸了。

改派了雍正心腹年羹尧去。这年羹尧也不是个省心的,几乎把西北青海看做他的私物,雍正也给了年羹尧太大的权力,以至于他雄心膨胀,将皇上也不放在眼里了。

到底还是没有整好。

雍正做皇帝的时候,大清像个样子,主要都是十三阿哥得力。

弘晳看的很清楚,有那位怡亲王在,朝廷与地方都还成,等到怡亲王去后,这许多事就弹压不住了,户部的银子也存不起来了,怡亲王能力卓越。

这会儿兄弟俩都是铁铁的太子党,怎么能不用呢?

雍亲王最擅长的就是指哪打哪,他做皇子的时候,先跟着太子,后来太子被废了,他才有了雄心壮志,跟八阿哥争一争。

他韬光养晦的太久了,不是作为皇帝被培养长大的。他就适合做个忠诚的保皇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