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后宫都能听到废皇后的心声(清穿)(18)

作者:叶花楹 阅读记录

孟婧看了看陈氏的肚子,目光变得柔和了些,语气也冷静下来:“明年啊,你们就别想太多了,好好过日子,我尽力为你们争取些好的生活,朝堂的事情重大,皇上压力确实也不小。我们为人妻妾,还是低调些好。”

众人心领神会,按照皇后的说法,皇上明年可能会极其忙碌。

然而董鄂福晋的八卦心思岂止于此?她继续追问:“朝堂能有什么事啊?”

孟婧思来想去,也不能剧透太多未来的事情,只得顺着顺治留下的话:“前摄政王乃入关大将,他去世令前朝余孽蠢蠢欲动,明年不安生啊。”

孟婧忍不住回忆着历史:

【顺治九年,清廷在与南明的战斗中死了两位亲王,让小皇帝焦头烂额,其中那孔有德算是死有余辜。】

福晋们听了这些,忙记下“孔有德”这个名字,想着下去一定要好好查查这人为何死有余辜。

但杨氏一心谋划着如何求得盛宠,对朝堂之事并不关心,从董鄂福晋询问朝堂起又出了神。

“杨格格,杨格格!”恩绰的喊声将出神的杨氏叫了回来,“你碗中的汤汁溅到衣服上了,快擦一下。”

孟婧也听见了这边儿的动静,心中纳闷:

【这杨氏一天到晚心不在焉的,想什么呢?】

杨氏忙整理自己的衣服,假模假样地解释:“瞧我这笨手笨脚的……”

坤宁宫终于恢复了欢快的气氛,那一桌子美味佳肴被福晋们吃得干干净净。

用餐结束后,福晋们尽兴而归,阿格福晋与董鄂福晋留到了最后。

孟婧摸着鼓鼓的肚子,心里想着:

【要是有一壶果酒,那这次晚宴就更完美了。】

阿格和董鄂福晋都将这话记在了心里,皇后来自草原,好酒也是正常的事。

*

乾清宫里,顺治拿着书卷,怎么看怎么不得劲儿,他将手上的书往地上一摔,骂道:“气死朕了!”

吴良辅侍奉顺治多年,颇得圣宠,凭的就是对顺治那小心思的了解,他躬着背上前:“皇上莫生气。”

随后他望了望四下的太监,附上皇帝的耳朵,轻声说了些什么。

顺治的面容立刻转怒为喜:“吴总管总是有令朕意想不到的好点子!”

第20章 大典

皇家的新年与民间百姓的新年不同。

对于寻常人家来说,大年三十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而皇家的新年,需要与朝臣一同祭拜天地,祈求新一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新年的祭祀首先需要在大年三十当天演练一番,这演练不需要帝后参与。

大年三十清早,孟婧将所有事宜安排好后,抱着枕头被子,强迫自己进入梦乡。因为新年第一天,她必须在子时起床,陪伴皇帝在紫禁城各处祭祀。

卯时三刻,宫中各处的祭祀完成,帝后又得带着一、二品大员前往寿康宫朝贺。

接着就是前往太和殿与众朝臣庆贺新年。

大年初一的子时,孟婧被那和雅摇醒,她破天荒地没赖床,只是精神恍惚眯着眼梳妆打扮。因为她困得歪头,那和雅帮她梳头的时候扯掉了她好几根头发。

那和雅连声道歉,孟婧才打了个呵欠,摇摇手道:“没事没事,我太困了。”

一切准备妥当后,她自觉地走到坤宁宫外吹吹冷风,让自己清醒些。

这半夜的寒风,也着实冰冷,若不是礼服配了帽子,这头都得吹得生疼。

皇宫内祭祀和拜见太后的过程还算轻松,这两个行程结束后,帝后一行人便回到乾清宫,等待太和殿前众臣集结朝贺。

在乾清宫等候时,孟婧和顺治端端正正坐在一处。

孟婧将脑袋放空,愣愣地看着正前方的大门,眼睛一眨不眨。

那和雅也没什么精神,站在一旁打盹儿。

孟婧神情呆滞,却悄悄伸出一只手,将那和雅拉到身边坐下,轻声说:“你也累了,跟我一起坐坐吧,待会儿还要站好久呢。”

顺治无心理会皇后的行为,他盘算着今日如何在典礼上大展拳脚。

太和殿广场的大臣们已准备就绪。

帝后乘舆莅临太和殿,鸣鞭进赞后,臣子们三叩九拜,声势浩荡,庄严肃穆。

难怪这世间人总是追逐这至高无上的位置,一朝与皇帝接受朝拜,孟婧都有些飘飘然了。

但她转念一想,身处高位也有诸多无奈,比如顺治对她这个皇后没有半分情谊,却要与她以夫妻之名参与祭祀。

孟婧瞧着这些跪拜在太和殿广场前的陌生面孔,仔细地打量着前排的人。

这里头一定有命不久矣的爱新觉罗·尼堪和孔有德,只是他们并没有机会开口,孟婧也没法将眼前人与史书对上号。

仪式完毕,帝后进殿,大宴设在殿内,廊下以及丹陛上下。

能进太和殿与帝后共同进餐的,皆是王公贵族与朝中一二品大员。

顺治依照规矩给殿内众人赐酒,当他举起酒杯,照例对底下的重臣们说出一堆溢美之词后,却不同以往地加了些话。

顺治器宇轩昂,语气笃定道:“今日朕与众爱卿齐聚于此庆贺大清又安稳度过一年,朕想大赦天下以彰显皇恩,不知众位爱卿是否支持?”

殿内的王公大臣纷纷面色大变,人群中响起窸窸窣窣的议论声。

孟婧也皱起眉头,不知顺治在这祭祀大典中商讨国事是何意?

一位亲王模样的大臣率先上前回答:“皇上,如今大牢中关押着前朝战将,若大赦天下,无异于纵虎归山!请皇上收回成命!”

此人约摸四十岁左右,皮肤黝黑,身姿挺拔,身材健硕,一看就是带兵的武将,说的话也颇为有理。

殿下众臣也齐齐拱手:“请皇上收回成命!”

顺治拿着酒杯,尴尬地站在宝座前,轻轻掂了掂手中的酒杯,无奈道:“敬谨亲王乃前线大将,说的自然是有理,既然众爱卿不同意,此事便作罢。”

孟婧抬了抬眉毛,敬谨亲王?不就是尼堪?算是清廷的英雄吧。

不过这个想法转瞬即逝,毕竟眼前最可笑的还是顺治。

他熟读诗书,尊重生命,从未做出害人性命之事。他身边不受宠的福晋格格,包括与他矛盾极深的原主废后,都从未遭受生命上的迫害,可见顺治确实担得上“仁君”之名。

可仁也不是这么个仁法,前线将士奋勇擒敌,你却在后头大赦天下给敌人施恩,那些将头悬在裤腰带上的将士会如何想?

怎就顾前不顾后,想一出是一出的。

对于“大赦天下”这个做法,孟婧也并不认同。

若是杀人犯,抢劫犯,凭何得到赦免?指定更合理的律法才是最应该做的事,而不是一刀切地“施恩赦免”。

今日小皇帝的提议被驳回是意料之中的事,又是谁给让他在这个场合说出来?

孟婧侧头看了眼吴良辅,不由自主地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殿下朝臣看到了这一幕,也明白了皇后的想法。

定是此人蛊惑皇上在大典上提及此事。

宴席正式开始,新年祭祀大典主要在于朝臣参拜与礼仪,餐食并不丰盛。

孟婧与顺治沉默地用着糕点,观赏着殿中央的歌舞乐器表演。

顺治因被尼堪驳回了提议而心情烦躁,孟婧则在一旁深表同情。

祭祀大典上提议大赦天下当然是昏招,但这足以说明,在朝堂上,顺治也并没有什么发言权,只能在这么严肃的场合下,用皇上的头衔压一压,看能不能得到群臣的同意。

如今各大家族把控朝政,各项政策都需经过他们商议才能决定,顺治仿佛一具傀儡,生出叛逆之心实属正常。

但顺治平日里习文多余习政,若是生在太平盛世,那他定是一名贤君,但如今战场厮杀激烈,朝堂争端白热化,杀伐不够果断的“仁君”必然会被各方强大的势力架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