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姑奶奶是要造飞机的(105)

作者:度己了 阅读记录

王川泽他不会是……

廖杉猛地拉过被子将自己兜头盖住。

想想发动机,想想有没有什么新的方法能够再延长一下发动机的使用时间……

楼下,林婷带着弟弟林颖和林兴蓉、才四岁的林兴盛在里间已经睡着了,外间的行军床上十五岁的林兴繁和七岁的林兴昌也已经陷入梦乡。

书桌上方的灯泡散发着昏黄的光,灯下家里的两个大人一个在缝衣服、一个在看白天没看完的期刊杂志。

赵兰香把针扎进土布色的凡尔丁布料里,又捏着针把线拉出,看向另一边在看书的林为华,“小王是不用考虑了,你们研究所还有哪个青年是没对象的?”

林为华看着纸上的字,头也不抬的问,“为什么不用考虑了?”

他还挺欣赏王川泽的,话少但脑子灵,是个搞科研的好苗子。虽然跟了他很久的蔡华也很认真负责,但能力也只够管好自己负责的那部分,不像王川泽还有余力帮助其他人一起解决问题。

赵兰香睨他一眼,“我剪个头发你两天才能看出来,小王今天来还不到五分钟就看出小廖剪头发了。”

林为华不以为然,“小王观察能力好呗。”

赵兰香懒得和他讲,“你听我的,别考虑小王了,小王小廖的事你少去裹乱,你还没和我讲,还有谁是没对象的?”

“那就只剩下蔡华和赵伟了。”林为华说着,翻过了一页。

“那等着你把这些青年们都叫家里吃顿饭,我让婷婷露一手。”赵兰香叮嘱,“你别忘了啊!”

林为华略有些敷衍的点点头,看着杂志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老美的飞行速度能达到两倍声速的F-4战斗机都已经交付部队使用了,而他们国家还在使用亚音速战斗机。

他在心里着急,飞机试制工作要再快些、再快一些!

第71章 发光发热

林为华第二天去了研究所就把媳妇的嘱托全都忘到了脑后。

负责液压部分的冯研农汇报着自己这边的情况, “液压车间在做主起落架的一个中间万向接头时明明是按照工艺规程书制作的,但在做超负荷落震试验时却发生了这些中间万向接头出现裂纹的情况。”

林为华皱眉,“生产步骤没有错吗?”

“没有。”冯研农摇头, “我盯着钳工做的,按照苏联原文要求的,钻相互垂直且不在同一平面的两个孔, 用锉刀手工打磨了外转接头……”

针对这个问题忙活了快一个礼拜,林为华和冯研农多次研究后才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是因为硬力过于集中所导致的。

赵兰香在家等了又等,怎么好几天了都不见老林安排把那帮青年人叫家里吃饭的事。

深夜她一直等到林为华回家, 抓住他问道,“你和研究所那些年轻人说了来家里吃饭的事吗?”

林为华动作一顿,“我给忙忘记了。”

赵兰香嘱咐,“你可上点心, 有空闲的时候就赶紧提一提。”

林为华应下。

可接下来的时间, 郑子昂负责的机尾翼又出现了问题。

“或者说是遗留问题,机尾翼焊接变形是一直没解决的老大难问题。”郑子昂头疼的说,“就连之前苏联制造的零件也是超差10厘米左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为华又是把赵兰香的嘱托忘记了, 解决了自己负责的操纵部分飞机抖动问题的王川泽也来帮忙,三人一同、联合车间工人师傅们,研究了快一个月才终于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

林为华中间曾想起过请这帮年轻人们去家里吃饭的事, 可蔡华在研究之前捡到的FB-101侦察机、试图将其优秀的低空机动性能加到研制的飞机上;廖杉忙着改进发动机, 最近发动机压气机转子叶片在高温临界点出现裂纹, 她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胡俊明在改良弹射座椅;赵伟在专攻仪表盘的优化升级;郭高阳在盯油箱的生产质量……

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林为华还是在六月底解决机尾翼焊接变形问题之后才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两个月大家几乎都没怎么停下工作过,今晚上都先歇歇, 去我家吃顿饭,也是慰问你们回国在飞机厂辛苦工作了一年。”林为华对着飞机组众人说道。

何为心直口快,“林老师,我们是去年七月二十三号晚上到的北市,二十五号才来的飞机厂,还没一年呢。”

郑子昂也开玩笑说,“这么多大小伙子,林老师你会被我们吃穷的。”

“去去去,让你们来就来,别废话。”林为华哪里不知道这么多人要准备不少菜了,可飞机组众人都算是他的学生,他总不能只喊没对象的蔡华和赵伟去他家吃饭吧。

能停下来歇口气也不错,飞机组众人这天终于晚上不加班了,各自下午就离开,去供销社买东西。

晚上,廖杉买了两斤牛舌头饼干拎着去了林为华家,在路上碰上了拎着酒的郑子昂、拎着两瓶黄桃罐头的胡俊明和提着包茶叶的张国光,在林为华家门口又碰到了拎了条猪肉的王川泽、拎着包糖果的何为和拿着十颗鸡蛋的蔡华,一进门就见冯研农和技术员郭高阳已经在了。

他们拿来的东西堆满了书桌,屋子里站了这么多人挤得慌,被一声接一声“师娘”包围的赵兰香招呼他们去院子里,“菜都已经差不多整好了,你们快过来坐。”

引着这帮年轻人走到院子里,赵兰香指着又端上来一道炖菜的林婷,对着他们说,“你们坐这一桌,等下家里几个小孩坐另一桌,你们看,这一桌子菜都是我这侄女一个人做的呢。”

配合年轻女孩羞涩低下的头,飞机组众人哪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适时,所有有对象的人都立刻停住脚步,廖杉已经很是迅速的溜到小孩桌,一屁股坐到林兴蓉旁边。

王川泽也是个反应快的,扫了一眼圆桌旁边的凳子,便说,“我们人太多了,感觉坐不下,我去旁边那桌挤挤。”

说完他也逃了,硬挤进林兴繁和弟弟林兴昌的中间坐下。

他甚至还偏头问才七岁的林兴昌,“自己能夹到对面的菜吗?我帮你夹?”

最后在一番同事间“友善”的互相推让后,蔡华和赵伟坐到林婷对面,其他有对象的人纷纷坐到略偏一些的位置。

赵兰香挨着林婷坐,招呼着众人夹菜,“饿了吧,快吃吧,尝尝是不是和你们食堂做的饭菜不一样……”

林婷照顾着身旁的弟弟林颖吃饭,抬头间向旁边那桌看了一眼,目光轻轻落在王川泽身上,又拉了回来,落到她对面的两个青年人身上。

算了,她也不是非他不可。

廖杉正在画一个全气膜冷却火焰筒的图纸。

为了保持发动机能够较长时间的正常平稳工作的同时延长使用时间,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温所带来的例如压气机转子叶片出现裂纹等各种不良后果。

温度高,那么就想办法降温。

廖杉和发动机厂的工程师们研究了一个多月,想了各种办法降温。

最简单粗暴的就是把发动机燃烧室壁和喷管壁加厚,但这种方案需要更多的材料消耗,对材料厚度分配均匀也有着更大的强度要求,而且当下材料供应本就紧张,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

第二种方案是调整燃料的混合比,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比例不同,燃烧产生的温度也不同。但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降低了燃烧温度,反而牺牲了部分的推力。要知道这涡喷发动机是要适用于超音速战机上的,推力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于是这个方案也被pass掉了。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廖杉放弃向下继续推导,反而回到最初的问题,重新思考。

发动机高温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燃气的热传导,其中由于直接接触的传导占了大部分,那么让燃气与管壁、燃烧室壁分离行不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