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姑奶奶是要造飞机的(72)

作者:度己了 阅读记录

等到全部学生们都考完,监考的斯蒙诺夫教授从教室里出来,一向严肃的脸上都和缓了很多,对着留学生们说,“做得不错,以后继续努力——”

另一道声音打断他的话。

“三!”

巴浦林诺夫教授步履匆匆走来,笑着问,“考得怎么样?王、何为,你们呢?”

他很是和善的看向留学生们,在得知他们的成绩大多都是满分五分或是四分后,巴浦林洛夫脸上笑容更盛,更加亲切,“好好好,真不错。下周就是我们苏联人的新年了,要不要一起来我家,我妻子做的红菜汤堪称一绝……”

斯蒙诺夫眼睁睁的看着巴浦林诺夫把这些又刻苦努力、优秀的华人学生们拐走,他不由得咬紧了牙。

考完试,学校就给学生们放假了。

苏联的寒假从12月中旬一直放到2月初,12月31日是他们的新年,以及第二天的元旦是整个国家的公休日,现在莫斯科各处就开始举办一些庆祝新年的活动了,像是灯光秀、音乐会、歌舞剧等等。

廖杉和王川泽凑钱买了一瓶香槟,胡俊明带着自己买的罐头,张国光、何为和冯研农三人也是凑钱买的甜品礼包,赵伟则是带了一罐他从国内带来的茶叶,六人敲开了一间公寓的房门。

巴浦林洛夫拉开门,看着学生们格外高兴,私底下的他更加像个普通人,丝毫看不出是个参加过多架轰炸机研发、是莫斯科航空学院教授的样子,他招呼着学生们进屋,“快,快进来!”

一进门客厅里就摆放着一颗装饰得很漂亮的杉树,绿油油的锥形树上挂着颜色鲜艳的彩带和金色、银色的小球。

郑子昂认出了这是杉树,立刻看向廖杉,乐了,开玩笑道,“这不是你吗?”

巴浦林洛夫把他们送的新年礼物放到桌上,疑惑的问,“怎么了?”

郑子昂换成俄文说,“这是杉树吗?我在和廖杉开玩笑,她名字里也有杉树这个词。”

“ель(杉树)?”巴浦林洛夫不解,“Развене ‘три’?(不是’三’吗?)”

廖杉解释道,“在中文里,这两个字读音很像,我家里人都叫我三(три)。”

“真是神奇,我都要对你们的文化产生兴趣了。”巴浦林洛夫说道,他给学生们一人一本自己的著作《飞机工艺学》,这是新年礼物的回礼。

他的太太是个三十多岁高挑美丽的金发女郎,为了招待丈夫的外国学生们,她一大早就扎进了厨房里,很有干劲的准备好好展示一番他们国家的新年大餐。

端上桌的第一道菜就是她的拿手好菜——红菜汤,然后是奥利维尔沙拉。

巴浦林洛夫指着各种蔬菜混着火腿、豌豆的沙拉,热情给学生们推荐着,“对苏联人来说,没吃沙拉就像没吃饭一样,你们尝尝。”

接下来的菜是熏火腿、混入鲱鱼的土豆泥、鱼子酱和腌黄瓜、苹果鸭……

留学生们一时无从下手,苏联新年吃的东西实在是和他们国家吃的太不一样了。

巴浦林洛夫看出了他们的局促,问道,“你们过年不吃这些吗?那你们都是吃什么呢?”

廖杉说,“油炸萝卜丸子。”

王川泽,“水饺。”

胡俊明说,“各种炒菜吧。”

郑子昂默默咽了口口水,换成中文,对其他人说,“别说了,再说就要馋了。”

来苏联大半年了,他们每个人的胃都在叫嚣着想念国内的食物。

巴浦林洛夫听得津津有味,“听上去就感觉是很美味的食物,有机会真想尝尝看。”

夜色渐深,巴浦林洛夫的太太娜塔莉娅也坐在他旁边坐下,所有人一起盯着放在饭桌前的一个方盒子看,这是一个叫电视机的东西。

据教授说,这是种叫做KVN-49型的黑白电视机,外形像个笨重的箱子,巴掌大的屏幕前是一个很大的放大镜,通过下面的旋钮调到正确的频道后,屏幕就会出现画面。

留学生们还是第一次见这种东西,而这在国内还没有的电视机现在却是在苏联几乎普及,一般有能力的家庭都会购买这么一台电视机。

廖杉也是第一次见这种电视,她在现代时看的都是几乎和墙那么大的电视了,真是神奇,她在心中感叹着,短短几十年,科技的更迭发展居然会这么神速。

被放大镜发大的电视屏幕上是实时克里姆林宫里的场景,新年庆祝活动大厅里,苏联人们围着一棵高大的枞树载歌载舞,其中就有一个穿着长至脚踝袍子的白胡子老人和一个穿着华丽民族服饰的年轻女孩,这是苏联的传统,每逢新年,严冬老人和他的孙女雪姑娘必不可少。

11点55分,距离新的一年还有五分钟,巴浦林洛夫已经拿着廖杉和王川泽买的香槟在准备了。

零点整,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从电视机里传出,巴浦林洛夫立刻打开香槟,和妻子娜塔莉娅高呼着“乌拉”。

香槟开启时突然“砰”的一声吓了在场留学生们一大跳,廖杉下意识的捂耳朵,王川泽也是第一反应去捂她的耳朵,两人的手覆到一起,又是被对方吓了一跳。

两只手几乎触碰到时就立刻分开。

巴浦林洛夫哈哈大笑起来,拿着香槟给学生们倒酒,“别害怕,我们的传统。”

微黄晶亮的酒液在酒杯里折射着灯泡的光芒。

他举杯,“我们有一句谚语。”

“怎么过新年,新的一年就会怎么过。”

巴浦林洛夫看着这一张张东方面孔,心头火热,希望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能选择他作为接下来学习生涯的导师。

“新年快乐——”

一个寒假过去,新一学期飞机设计专业接触到的是更为保密的课程,这类的课程有着非常严格的教学要求。

教室门口会坐着一个学校指派来的苏联老太太监视,一旦学生、老师进入教室开始上课后,她就不允许任何人再随意进出。每个学生的听课笔记本都由班长在上课前统一从第一科室领回来,发给大家,课后再由班长统一收回交还,不允许任何人把笔记本带出教室。

这对于本就吃力、艰难跟上授课速度的中国留学生们更是个挑战,他们只能课下小心的凑到一起互相给对方讲讲课上的内容,巩固复习。

图书馆里相关的保密资料也是只允许借阅,在专门的阅览室里是可以在提供的保密笔记本上做笔记,但同样不能带出去。

“苏-9的设计图纸你看完了吗?”廖杉把笔记本交给班长,侧头小声问旁边的王川泽。

她说的是苏联苏霍伊飞机设计局研制的一种拦截机,具备不错的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眼下其和米格-21的竞争如火如荼。

“嗯,”王川泽低声说着,“在苏-7的基础上把大角度后掠翼改为了三角翼,最新版本的T-3装备了雷达和空对空导弹,还有左右各一门30毫米机炮……”

廖杉起了兴趣,眼睛亮晶晶的,“那我也要借来看看……”

因为在聊的是非常机密的军工资料,两人距离很近,声音压低,仿佛在窃窃私语的小情侣。

卓娅看着前面凑在一起的两个脑袋,不由得咋舌。

“啧啧,还真是般配啊……”卓娅喃喃道。

学生们陆陆续续有离开教室的,廖杉也收拾好自己的文具,从椅子上站起来,背上包,打算等下去阅览室找刚刚说的苏-9的图纸看看。

就在这时,突然门口一阵喧嚣声,一下子吸引了教室里所有人的目光。

守在教室门口的苏联老太太扯着一个深棕色头发的男同学,她的手上还拿着一本笔记本,言语严肃犀利,“你怎么敢?都已经明确规定了不准把笔记本带出教室!要是我没让你回来、重新检查你的包,还不知道你要带去哪里!”

那男同学涨红了脸,解释道,“我是不小心的,没想把笔记本带去哪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