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养花手札+番外(9)

作者:桃不言 阅读记录

看着那女子的身量,也就十四五岁的模样,同宁如梦差不多的年纪。

想到阿梦,宁镜拢在袖中的手缓缓握紧,如今这世间,与他最亲之人,唯阿梦一人了,他一定要救她。

不止要救她,还要让害他们如此的凶手,血债血偿!

只是如今,他孑然一身,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宣离站在他面前,他也杀不了他。这才是令他最痛苦之事。

“萧三公子来了!萧三公子来了!”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人群瞬间骚动起来,如潮水般,自后头让出了一条道来,他们的马车被人群围着,进退不得,本来围着他们的人群退到了马车前后,都朝着来路张望着,不一会儿,就见着人群散开的方向,红衣少年依旧戴着那歪歪的金冠,微皱着眉,有些不耐烦地踱着步子,负着手,慢悠悠地朝着这边而来。

宁镜看着那身影,脑海中万般思绪一瞬间滚过。

红衣少年路过马车,不过两步就要过去,就在与马车擦身而过的瞬间,一句轻却清的话传入耳中。

“我知道国公所中之毒。”

--------------------

①,《霸王虞姬》的唱词

第七章

少年脚步一顿,正要侧头去看。

“别回头,今晚,子时三刻。”

嘈杂人声里几不可闻的一句又再次传入耳朵,脚步不停,面色不变,似乎什么也没有听到似地,朝着那人群中的女子走去,走过马车后,侧头对着身边人吩咐了一句什么。

宁镜放下车帘,没有再去看。

借他人之手,助已之力。

他的声音极小,就只有与他同坐在马车中的方舟听到了他的话。方舟下意识地看向车帘外,外面还坐着赶车的两人,但外面声音太过嘈杂,肯定是传不出去的。

元康二十四年,他入东宫,卷入夺嫡之中,便已听到萧国公旧疾复发,缠绵病榻,不过两年,也就是元康二十五年便病逝。

当初太子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证据而已,萧国公是病痛还是中毒他现在还并不知道,但想必此时应该已初现端倪。

两步路的机会,他不能说太多,但只要逃离了宣离的掌控,一切便都有转机,他等不到入东宫,也不能等着一切徒增变数。

重来一回,区区一命而已,博一博又何妨?

随着萧玥走过,人群如潮水般又围拢了过来,外面人声鼎沸,但宁镜再也没有去看去听。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动了起来,回到院中之时,已是戌时二刻。

从早上出门见到阿梦,直到现在,他一天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了,但是他此时却没有任何胃口,看着方舟将膳食布好,宁镜还是拿起了筷子,拣了几样素菜吃了几口。

方舟一直欲言又止,他也明了,示意方舟将门关上后,宁镜才开口:“小舟,到时候,你随你的家人一起走吧。”

闻言,方舟便知道今日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是今日见到宁姑娘发生了什么事吗?”

他以为他可以平静地提起这件事了,但方舟只简单的问了一句,宁镜便感觉周身一片窒息般的痛,捏着筷子的手不由地握紧,半晌才说:“我的家人没了。”

方舟怔住了,布着菜的手一时伸也不是,放也不是,也不知如何安慰。

他本无意再卷入其中,不想再与前世任何一人牵扯上一点关系,只想救师傅他们出来,若是幸运,让他再回到宁家,死有全尸就足够了。

可是宣离早就将一切都毁了,宁家十五口,现在只剩了他和阿梦,血仇不报,他这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如今皇帝四子二女,宣离在皇子中排行第二,和四皇子宣赫一样,都是皇帝最宠爱的奚贵妃所生,宣赫十岁得封雍王,是所有皇子中最早封王的,天之骄子,受尽皇帝与奚贵妃的宠爱。

而一母同胞的宣离,继承了奚贵妃的美艳,生得俊美非常,但却是自出生起,便极不受皇帝的喜爱,甚至可以说是厌恶,就连他的生母奚贵妃,也是自出生起便对他不闻不问,丢在冷宫中自生自灭,据说宫中就因为有宫女偶尔提到了他的名字,皇帝知道后直接命人杖责而死,自此,无人再敢多提一句。

若非今年二月的及冠礼,甚至所有人都会忽略了这位掩盖在众皇子光芒之下的皇子。

前世,直到太子和二皇子在夺嫡之中陨灭,五皇子落下终身残疾远离永安,众人这才想起,宫中还有一位皇子,一直远离争斗,自修其德。皇帝四子,三子已废,于是在众臣的拥护之下,坐上龙椅,成了这权斗中唯一的幸存者和得利者。

人人交口称赞二皇子德行兼备,虽受磋磨,但本心不改,终有一日飞龙在天,坐拥天下。

却不知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华美龙袍下,那满身的虱子,都是他十数年如一日亲自养出来的。

想到此处,宁镜眼神一冷,他要借力。

当今明面上两股势力纠缠,一为太子宣煊,二为雍王宣赫。

太子身后有张家,张家出过两位帝师,三朝宰辅,一位帝后,如今大张相虽致仕,小张相还在朝,皇后张氏稳坐后宫,满朝言官十之有八都是大张相的学生。前世,是宣离铺了四年的路,才让他能顺理成章入东宫,今世,这些人中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让他一个来路不明的人近太子的身。

雍王背后是富可敌国的奚家,奚贵妃母家是商贾出身,三代经商,涉及粮、盐、矿三道之上,无人可比,就连朝廷每年的军粮,国库每年的税贡大都出自奚家,但士农工商严苛,因商贾出身,族中男子皆不能参加科考,奚家手里握着金山银山花不出去,靠着钱财偷偷摸摸也才捐了个七品官,才有资格将奚贵妃送入宫中,好在一朝得势,如今雍王受尽皇帝宠爱,奚家更是鼎力支持,指着一朝雍王登基,鸡犬升天。

更重要的是,雍王野心太大,疑心太重,不可能相信他。

除开这两人,唯一能和宣离抗衡的,就只有游离于夺嫡之外的萧家。

说是中立,但身在其中,萧家也不可能真能完全逃开,帝王重权,权力无非二字,兵和钱。

萧家两位家将军,手握大渊朝最有战力的漠北军和镇南军,三十万兵马在手,说句难听的,若真是想反,朝中无一将可挡。

哪个帝王会不忌惮?这才会有萧常安携幼子入永安,拜封国公。

说是赏,也无非就是制衡。

当今圣上忌惮,而对着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们呢?

若是能收入手中,为已所用自然是极好,但偏偏萧家一门子都犟,萧家两位将军在外,非圣旨家信不收,萧国公虽在永安,上朝时都是三缄其口,下朝后便闭门谢客,后旧疾复发更是连朝都不上了,就一个萧三公子露着面,众人赶着巴结想探探国公爷的口风,却是个骄横跋扈的纨绔,不是今日上林苑打鸟了,便是明日长街打人了,没一个讨到好的。

众人明面上都夸一句萧三公子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为人直率。私底下却都骂着,到底是漠北那穷山恶水偏僻地方出来的,乡里巴人。

但如此也非万全之策,毕竟萧家一边都不沾,那便是边边都得罪,太子之所以怀疑萧国公是为人所害,便也是由此而来,萧国公若死了,凶手是任何一方,那既得利益者得到的,可不是一兵一卒,而将会是整个大渊的兵马。

元康二十五年,随着皇帝身体抱恙,太子和雍王之争也已到达顶峰,而就在这一年,萧国公病逝。皇帝身体抱恙,大渊内斗多年已是权力更替的关键时刻,此时萧国公病逝的消息一出,北狄便率兵来犯,漠北兵祸一起,南蛮便也随之动荡。

众人皆盼着能借国公之死,两位将军回永安奔丧之时,好好笼络一翻,却没等到一人。原本要赶回永安守孝的两位萧将军没能赶得回来,只有萧玥一人扶灵送孝,随后以守孝为名,闭门不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