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养花手札+番外(91)

作者:桃不言 阅读记录

皇帝却看着底下的萧国公,一时面上阴晴难测。

朝中武将,不论是军功,还是论起对鞑靼的熟悉,自然是萧国公最适合出征漠北,但猜疑之心日盛的他,终究还是不放心放虎归山。他好不容易将萧国公召回永安七年,若此一去,再立军功,想让他回来,那便难了。

如今萧立靖已死,他趁机收回了镇南军的军权,那漠北军的呢?

他甚至都在怀疑,一向固若金汤的漠北,为何此次如此脆弱,萧立靖刚死,漠北便起如此战祸,漠北军一败再败,数次请求朝廷的支援,他们明知,真正能回去的,只有萧家。

那这会不会是萧平川为了让萧国公回漠北而故意纵敌呢?

此时,张诗却是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似是担忧,可眼底里却无法自控地流露出一丝兴奋之色来:“皇上,萧国公忠勇之心可贵,臣亦附议,但萧国公毕竟年迈,需另择一人督领全军方才是万全之策!”

此言一出,众臣便都开始议论纷纷。

而经他提醒,皇帝眼中一转,看向朝中。

朝中武将,皆以护国公为首,若真要制衡,无人能压萧国公一头,除非此人身份尊贵无匹,才能令众人信服。

“报——!”

就在众人声音欲起之时,随着一声长呼,一个人影从殿外急步而至,手上高举着一封封着长翎的急报。

众臣的目光立刻全都汇聚在他的身上,此人显然是急跑而来,跪在殿中时尚还喘息着,他举着那封急报,抬首的一瞬间却不是看向皇帝,反而是看向了还一直跪在那里的萧国公。

萧国公与他对视的一瞬间,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便漫上了心头,手中骤然一紧。

“皇上,漠北急报!”

萧平川于四月十七日晚,战死于邈云关。

--------------------

写到这些的时候,还是很难受的,哎。感谢在2024-02-26 20:00:00~2024-03-03 20:00: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江淘淘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七十三章

五月,春尽日,时至初夏。

连续落了三日的雨水停了,天气却仍阴着,带着微燥的暑气和湿气,太子宣煊身着金甲立于城门之外,抬首,向看城门之上的御驾,皇帝与皇后皆立于城门之上,身后跟着文武百官,皆是神色浓重,俯身朝他们看过来。

太子身后,是身着暗金甲胄的萧国公和萧玥,城外,正候着皇帝从其它城池调遣而来的八万大军。

漠北急报再次传来,萧平川最后一战,保住了邈云关,大伤鞑靼主力,自已却也身中数箭死于邈云关,副将冯永接替军中要务,镇守于邈云关御敌。

但鞑靼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短短一个月间,又攻了数十次,若非萧平川死前大伤鞑靼主力,如今的邈云关,怕是已经破了。

皇帝自五城调来八万大军,太子监军,萧国公统领,萧玥为云麾将军,大军汇集之日,立刻行军,支援漠北。

宁镜站在马车旁,他亦抬头看去,看得却是站在边缘的那个蓝色锦袍的身影,那人似也查觉到了他的目光,朝他回望过来,报以一个温和而熟悉的笑容,那笑容中丝毫不加掩饰的野心将他心中的猜想直白地肯定了下来。

宣离。

萧平川出生于漠北,十四岁随萧国公上战场,守漠北三关十六年,立下战功无数,在鞑靼军中,威名不输萧国公,可今年一战,却不到两个月便战死于城墙之上,这其中若没有阴谋,谁都不相信。

宣离这一出调虎离山,不止是雍王,连他们也包含在内。

而他们这只虎,却不得不出山。

自他们回永安之后便一直未出过桓王府的他,今日一身湛蓝色锦袍,头戴珠冠,竟然比平时还要华丽几分。自城楼之上俯看着他们时,眼中带着满意的期待之色,显露出几分平时没有的睥睨之气来。

宁镜拢在袖中的手紧紧相握,眼中无法抑制地涌现出无限的恨意。

辰时,大军出发。

宁镜坐在马车之上,随着军队朝前而去。

方舟小心地掀开车帘朝外看去,连着下了几日的雨,地面的泥水被冲了起来,堆积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走过之处,地面的泥水溅起一片,脚步声,马蹄声,兵器的摩擦声回响在耳边,扬起一阵阵的极为震撼的声响。

“公子,你之前……出过永安吗?”方舟忍不住问道。

宁镜的思绪回到眼前,说道:“有。”

他本就不属于永安,曾经的他一心想着要带宁家离开这座城,如今他终于离开了,只是没有想过是以这种方式。而曾经在永安之前的记忆已经太久远了,久到他已经不记得了。

方舟忍不住又朝外看了一眼:“这是我第一次出永安……那公子你去过漠北吗?”

宁镜摇摇头,没有说话,目光却顺着方舟撩开的车帘望了出去。

“漠北现在打仗了,不知道娘亲他们怎么样了。”

阿梦还在漠北。

但只要邈云关不破,那他们就是安全的。

宣离城墙之上那个笑容一直在他的眼前晃动着,提醒着他。

一切没有结束,只是刚开始而已。

萧家两位将军在半年内接连殒命,雍王手握镇南军,而太子奉命接手漠北军,军权虽易主,可两人都已远离了永安。

如今永安城中。

只有他了。

一切重新洗牌。

天越发阴沉,已经又飘起了细雨来,衬得一切都在朦胧中不清晰,看不清前路。

车身摇晃着,方舟看了许久终于是放下了车帘,可宁镜的眉却是皱得越发紧。

从永安至漠北,加急的军报乃是人马日夜兼程,中途换了二十个驿站,才能在一个月内将加急的军报送回永安,而大军行进中有粮草有辎重又有马车,以他们的脚程最少也需要两个月才能到漠北,而漠北的战况却越加焦灼,漠北十八万军如今已只剩八万,而鞑靼不愿意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哪怕三十万大军已损失过半,仍然不断发动攻势,必然是想趁着援军未到之前攻破邈云关。

而萧玥他们在行军路上时,军报几乎是每日一封地加急发过来。

篝火旁,众人围坐议事,萧玥往火堆里再添了一把干柴,将本已快要熄灭的火堆重新点燃,然后坐回了宁镜的身边。

他们行军已有半月,雨水渐少,暑气渐浓,此时身处密林之中,树冠如盖,丛草已深。

“漠北此次军情蹊跷颇多,平川只守了不到两个月便战败至此,这其中定然是有问题的,但现在更紧急的是鞑靼的军队,从今日送到的战报来看,我们必须要加快行军,否则邈云关坚持不了多久。”萧国公说道。

萧玥盯着火堆,眼中的火苗一直在跳动,闻言侧头看向宁镜,却没有说话。

宁镜对萧国公的话表示认同:“国公说得对,若按现在的行军速度,我们最少也还需要一个月半才能到达漠北,但军情紧急,不能等。”

萧玥抿了抿唇,说道:“我与父亲先行一步,率五万将士在二十日内回援邈云关,你和母亲随太子殿下护送辎重随后到。”

宁镜点头,并无异议:“甚好。”

萧国公看向宣煊:“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宣煊点头:“我没有异议。”

议事完已近子时,众人便都起身回自己的营帐,准备着明日的行军。

宁镜喝完水准备回去之时,却看到萧玥一人坐在已经熄灭的篝火旁,手中摆弄着一根烧火棍,周围安静地只有虫鸣,让他的身影看上去显得有些落寞,不知在想些什么。

听到有浅浅的脚步声传来,萧玥抬首,便看到月光下宁镜柔和的脸。

“在想什么?”

萧玥手里是一根已经烧过的干柴,另一头上隐隐还看到微弱的星火。他拔弄着手里的柴,看着宁镜月光下越发柔美的轮廓,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轻声道:“你好像长高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