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要从娃娃抓起+番外(135)

作者:芒芒绿绿 阅读记录

容悦想了想:“要么是自己不愿,要么,就是他人不肯。”

“或许多半是有人阻拦。”冯落寒开口道,“吕襄既出身科举,不应该满足于一个小小的虞部郎中,他有才干,有抱负,同乡邻之间和睦融洽。虞部是个肥差,他却一向廉正,两袖清风,想来是个嫉恶之人。这样的性子,乃当朝所需,但并非权臣所爱。一来二去,难免开罪于人。”

她说完,递上了第二张笺纸。

江令桥接过来,却没看一会儿,转而递给了对面的容悦。

“吕襄,时年三十有二,未婚未娶,无妻无妾……”

他读着读着,突然顿了一下,而后指着其上的字道:“这般细致的事也是要写进来的吗?”

冯落寒规规矩矩地点了点头:“右护法刺杀并非是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事,需得事无巨细才好,以备不时之需。”

容悦看了看手中纸笺,又看了看正对上目光来的江令桥,意味深长地点点头:“确实……”

江令桥则眼尾上挑,眯起眸子,满脸警告的意味。

他佯作没有看见,将纸摊于眼前继续读了几句,读罢还有些忍俊不禁——

“这吕大人同邻里之间的关系倒是不错,眼见嫁娶之事没有着落,竟惊动了八十岁的朱阿婆亲自替他张罗。这朱阿婆早年间便是以说媒为营生,这番重出江湖,尽心竭力说了一年的媒,最后竟也败下阵来,咳咳喘喘还生了场小病,直接回家卧床养病了。”

算是奇事一桩,江令桥抱肘思忖道:“这位虞部郎中莫不是脸上生疮流脓,头上疤瘌密布?不然怎么这么多年,为何一门亲事也说不上?”

没错,定是面如夜叉,青面獠牙,吓得十里八乡夜不能寐的程度,否则轻易修不得如此高的造诣。

然而,当江令桥和容悦肩抵着肩立于一个面摊前,看到桌前专心致志捧着碗嗦面的吕襄,疑惑更深了——

那确实是一个而立有余的男子,虽然并非貌若潘安,但也确实不至于面目狰狞到足以骇退所有亲事的地步。是个普普通通人的长相,其面色黧黑,扶着筷子的手并不白皙,只是与阳春白雪似的面相衬,更显得白中黑了。

熙熙攘攘的行人打街过,他湮没在其中,颇像个不扎眼的黎民百姓,只是举手投足间,还残余着十年寒窗的几分书卷气,叫人能一眼认出这位两袖清风的朝廷大臣。

“吕大人,晨起吃面啊?”

相识的街坊偶然路过,同他熟稔地打着招呼。吕襄抬起头来,回以一张笑脸。

“是啊!老何的手艺自是没得挑,我这一日不吃,就浑身不自在!”

没多久,又来一人:“吕大人,吃着呐?”

“哎,是啊,你吃了吗?”

“吃过了吃过了!哈哈哈——”

“哎——老钱!”这次是吕襄先开的口,“这么早去哪儿啊?”

“哟——大人!嗐!地里草长得二尺高,趁早上天凉,我去把它们拔消停了,免得太阳出来晒得人心焦!”

“吃饭了吗?要不在这儿用上几口?”

“不必不必,我家娘子给我带了口粮,且够我吃的呢!您来些吗?”

“你不早说,我这都快吃饱了,明天这不得去你家讨要去?”

“哈哈哈哈哈——”行人笑着离去,简陋的小面摊,升起一团云雾,又恢复了烟火人间的热气腾腾。

“官与民同乐,世风日下,这个吕襄倒是难得。”容悦忍不住向江令桥夸赞了一口。

“确实。”江令桥一边说喃喃自语,一边从腰间翻出一个白釉瓶,“那我且慈悲些,不像从前那般折磨人了,留他个全尸……”

她说着,正欲跨步出去,却被容悦一把拉住。

“你干什么去?”

江令桥不明所以地看着他:“把毒药下给他啊!”

“急什么。”容悦将她拽了回来,“你不是说有整整一个月吗?”

“捱那么长时间,我怕你难受。”江令桥一只手攥着瓷瓶,一只手被他牵着,几乎未加思索便脱口而出。

“我……没事,反正这种事不会只遇到一次,总要慢慢习惯的。”

“可是,若是什么事都是你为了我改变,这不公平,彼此都退让一步,互不相欠,我才能安心些。”

“没事的。”容悦两手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开始替她一一盘算起来,“杀一个人,一月为限,对吧?”

江令桥点点头。

“那杀了他之后呢?

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回忘川谷,谷主会给我新的幽冥异路帖。”

容悦听了便笑,晃了晃她的肩膀:“江兄啊江兄,天下这么多人,你若是要一一杀绝,还任重道远着呢。何必一个接着一个,这般劳碌不堪呢?”

“你的意思是——”

“让他们多活几日,死得其所些吧……”

于是乎——

两人一左一右,挨着吕襄坐了下来,目光炯炯地盯着眼前这个专心致志于吃喝的男人。

汤面着实好吃,吕襄一手端碗,一手持箸,原本左右开弓地嗦着面,忽觉有什么地方不对,两边脸颊突然热了起来,仿佛四只蜡烛绕成圈围困他的脑袋,在耳侧均匀炙烤。他讷讷地放下碗筷,沉默地看了看左边,又看了看右边,忍不住打了个饱嗝。

“你们……是想吃面吗……”

江令桥紧紧盯着他,抽空摇摇头:“不吃面。”

容悦:“我们是特地来找你的。”

“我……”吕襄看着有些迷茫,“我们……认识吗?”

两人异口同声:“不认识。”

过于爽快的直截了当不免让人猝不及防。

吕襄再次看了看左边,又看了看右边,小心翼翼地笑问:“不知二位是——”

“哦,忘了自报家门!”容悦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我们师承朱家阿婆,是受人之托来替你牵姻缘的。”

吕襄听罢,陡然抬高了声音,十分热情地抚掌笑道:“二位远道而来,天色又这么早,不如这样!我替二位点两碗面,我们边吃边聊如何?我跟你们说啊,这面真得尝尝,我与这摊主是相识,手艺信得过,绝对没的说……”

“大人,不吃面。”容悦按住他,不紧不慢地笑道,“别忙活了,坐下歇会儿,我们谈谈正事啊?”

吕襄夹坐在两人中间,像待宰的羔羊、刀俎上的鱼肉,神色比兔子还乖巧。

半晌,终于是坐不住了,看着江令桥,一副大材小用的痛心疾首模样,咋舌道:“姑娘,你还这般年轻,怎么如此想不开,就做了朱阿婆的徒弟了?”

江令桥的回答十分虔诚:“心之所向,兴致使然。”

“那……”吕襄继而转过头来,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容悦,“你……也是因为对说媒有兴致吗?”

“那是自然。”容悦答得脸不红心不跳。

“哦——原来如此……”吕襄尴尬地笑了几声,老老实实地坐于原处,看着面前那半碗剩面,意味深长地慨叹了一句,“原来如此啊……”

“吕大人,”说正事了,容悦佯作出一副严肃认真的面色来,“阿婆年事已高,却终日心心念念此事,是茶不思饭不想,寝不安水不进,若是有生之年见不到您成家,只怕两腿一伸都死不瞑目啊……”

“哎哟哟哟,不至于不至于!”吕襄连忙制止他,“你这说得,怪吓人的……”

江令桥这厢继续恫吓:“朱阿婆说了,她卧病在床,操不动这闲心,故而派了我们两个人来。说让我们务必马到功成,不然就要我们提头去见。”

吕襄吓得一激灵:“朱阿婆真这么说的?”

“童叟无欺。”江令桥下撇着嘴角,认真地冲他点头,示意此事绝对非同小可。

吕襄忍不住揩了揩额前汗。

“朱阿婆还说了,先前替您说了一年的媒都不成,问您缘由也是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所以这次,我们二人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每天跟着您,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通过观察,琢磨出合适的女子,再来说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