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校长成长记录(9)

作者:岑宛 阅读记录

果然她说完之后,村正眼里尽是满意,但他也没有立马答应,而是说需要和里正讨论一下,还有村民,能参加的不一定有几户。

这件事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但想要实现也很难,甜菜的生长期大概率是90到120天,也就是三个月左右。

这三个月期间,她还得继续之前的想法来挣钱,所以还得要去县城。

--------------------

第10章 养娃的第十天

======================

孟婉紧接着看向还在思考的林村正:“村正,那去县城的事情?”

“哎呀!怎么把这件事忘记了呢!”林村正反应过来,满脸不好意思。

他从旁边拿出一个本子,在上面画了画,接着抬头望向孟婉:“明日我会报到里正那,大概率后日就可拿着户籍去县城。”

“好,那麻烦村正了。”

孟婉为表示感谢,将糖稀留下,林村正夫人在拒绝:“这么稀有的糖稀快拿回去吧。”

“没事,那甜菜我还有一些,可以再熬一熬糖稀。”

“我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几个孩子。”孟婉笑了笑,向门口走去。

“等一下。”林村正夫人叫住她。

手里抱着刚刚她拿的那个罐子,旁边拎着的筐里也放着几个罐子,看着还挺新。

“这是?”孟婉稍微有点疑惑。

“拿回去用吧,可以等糖稀卖完了再拿回来。”她拍了拍她的手将罐子递过去。

“谢谢林夫人了。”孟婉笑着接过来。

“别叫这些,怪生分的,叫我一声婶子吧。”

“好,那谢谢婶子。”孟婉笑了笑。

说完,就拎着罐子向自己家走去,她回去的时候,几个孩子在家里翻着芦苇。

见她回来,全都站起来,孟忆和铁蛋两个孩子跑过来,站在她旁边,笑的满脸开心。

孟溪和孟依俩孩子比较腼腆,站在不远处,微笑的看着她。

她向院子里走去,将罐子放在一旁,摸了摸几个孩子的脑袋:“一会儿阿姐给你们做好吃的,吃不吃?”

“好。”

四个孩子都点了点头。

孟婉回到厨房,看着剩下的糖稀,她记得之前都是用冰糖或者白糖熬成糖稀做拔丝地瓜。

那么甜菜熬出的糖稀也可以,甚至可以做成糖葫芦。

这也是为什么村正说出这话来她就同意的原因,她可以做其他的东西出去卖。

从村正的话里她也大概明白这个朝代是有很多人知道怎么制作糖稀的,贩卖糖也不像贩盐那么严重。

毕竟大多数都认为糖不是必需品,那是因为很多农作物里都是存在少量的糖分,人体所需的糖分也没有太多。

盐就不同了,是真真正正的必需品,所以朝廷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

她晚上就准备给孩子们做一下拔丝地瓜,主要是后日才能去县城,她这两日将芦苇晒好,再研究研究其他的吃食。

还有兑换甜菜这件事,她需要提上日程。

不过,她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家里没有红薯,此时她想到张姐走时候说的话,还有之前和小忆俩人研究明日给小黑送吃的。

她想着要不就今日过去,去张姐家看看园子里有没有红薯,再给小黑带点吃的。

于是,她走出去,叫了几个孩子,得知要去张姐家看小黑,几个孩子都很开心。

铁蛋慢悠悠的走到孟婉面前,抬起头:“是我阿娘回来了吗?”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们都过去去看看好不好?”孟婉摸了摸他头。

她觉得铁蛋真的很听话了,这么小的孩子在别人家住都没作没闹,真的是不错了。

--------------------

第11章 养娃的第十一天

========================

“好。”铁蛋轻轻的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

孟婉见他同意,于是便去厨房拿了剩的一点面条还有一些汤,便带着四个孩子就向张姐家方向走去。

她本来是想只带着孟忆去,但想了想,带几个孩子都出去走走也是挺不错的,不能一直待在家里。

几人来到张姐家,小黑看到他们,非常兴奋的起来,汪汪的叫了两声。

铁蛋和孟忆俩人快步跑过去,非常兴奋的和小黑玩起来。

孟婉带着孟依和孟溪俩人走过去,将自己拿的吃的倒在小黑的盆里。

嘱咐孟忆看好三个孩子,她便向园子走过去,果然看到了红薯。

也没有拿太多红薯,她只拿了几个,便走出去,看着孩子们:“走吧,咱们回去吧。”

“好。”除了铁蛋,其他几个孩子都很开心的离开。

孟忆拍了拍小黑的小脑袋:“小黑,有时间再来找你。”

孟婉和三个孩子走出去,铁蛋站在门口不走,还嘟囔着:“阿娘,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们先回去,等你阿娘回来,一定会到我家接你的。”还没等孟婉去说什么,孟忆先走过去,站在他旁边安慰着。

“嗯嗯。”铁蛋点了点头。

孟忆握住他的小手,向前走着,孟依和孟婉俩人握住手。

孟婉抱着几个红薯跟在后面,微笑的看着四个孩子的背影。

几人刚到家门口,右边的邻居两位老人正好出来溜达,看到孟婉笑了笑。

孟婉也回了自己的笑容。带几个孩子回去,她便直接到厨房切红薯。

将红薯洗净去皮再洗净,切成一块一块的。

之前她都是之前炸,但此时由于油太少,所以便决定煎。

在锅里放上一点油,切好的红薯块放在上面,一点一点的靠。

这样就是比较省油,但浪费时间。好在她也没什么其他事情要做,正好还有一些时间。

她一点一点的将红薯靠熟,放在旁边盆里,又将糖稀倒入锅中,稍微加点火,又放入刚弄好的红薯块,晶莹剔透的糖浆包裹住红薯块。

又立马盛出来,放在盆里,拿起筷子夹起来,真的拔出一些丝,看到这个,她便知道成功了,于是招呼几个孩子过来尝尝。

可能是她最近的吃食都很不错,几个孩子很信任她,于是便直接吃。

果然,吃了第一口,孩子们都很惊叹,非常震惊的继续吃下去。

这个算是弄的小吃,孟婉继续做晚饭,她弄点红薯饭,又卧了两个鸡蛋,加上这个拔丝地瓜,这些算是弄好了。

五个人齐刷刷的坐在木墩上吃饭,孟婉想了想决定教教孩子查数。

无论什么朝代,查数总不能有什么变化,于是她看向几人:“阿姐,有个问题想问一问你们。”

四个孩子抬头看向她。

“咱们现在吃饭的一共有几个人?”

听到这个问题,几人孩子都愣住,包括孟忆。

他应该是他们中最大的,也是最聪明的,他看起来也不是很懂。

孟婉不免有些悲哀,在现代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十个数都会查了,可是在这里,其他都很好的孩子,却不会。

“阿姐告诉你们,咱们一共有五个人,我来查一下,一二三四五。”她从头开始查了查。

几个孩子眼睛里透漏出迷茫,她又伸出手指,从大拇指一点一点的数:“来,看一下,一,二,三,四,五。”

“阿姐先教你们查数,等一会儿吃完饭,我们看看怎么来写这五个数字。”

几个孩子眼睛里尽是迷茫。

“想不想学?”孟婉问出这话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忧,她其实还蛮怕孩子们不想学。

“想!”

但没想到,孩子只是眼睛里透漏出的迷茫,回答想不想的时候声音很响亮。

“好,那吃完饭,阿姐再教你们。”孟婉拿起饭碗准备吃饭。

“阿姐,一二三之后是什么?”孟忆看向她开口问着。

“一二三四五。”

“你们可以这么记,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孟婉觉得孩子还太小,还是要联想记忆法更好。

果不其然,她说完这句话,孟忆立马明白了:“阿姐,我记住了,一二三四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