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致富(穿书)(80)

作者:小连翘 阅读记录

从提亲到把人娶进门,杨母初步估算,没有一百两都无法把赵婉晨给娶进门,她是前世欠了那丫头的吗?才会让她儿子为了那丫头不惜奔走边疆,现在又花银子如流水,二十八两八啊!这能让她们这些普通农家不愁吃喝十几年了,可她那傻儿子只是为了上门提前,就花了普通农家十几年的嚼用。

杨清泉知道她娘舍不得花钱,但他等了赵婉晨这么多年,喜欢了她这么多年,他只想给她最好的,他也知道在这民富镇上最好的,也就相当于人家县城里的中等花费罢了,但这也只是现在的他所能给予赵婉晨最好的了。

付了银子,杨清泉夹着云锦,提着点心盒问杨母:“娘,可还有什么要买的?”

她们花了二十八两八也才买了三样东西,杨母不敢想象若是再让她这傻儿子买下去,还得花多少银子?为了她家的银子着想,杨母果断摇头回答:“没有了,咱们回村找媒婆。”她现在只想快些把两人婚事定下来,她可不想再花那么多冤枉的银子了。

“好。”终于到请媒婆的环节,杨清泉别提多开心了,毫不犹豫地点头,母子俩出了点心铺,就往回村的路走去。

刚到家门口,杨母就说道:“你回家把东西放好,我去去就回。”

“嗯。”杨清泉重重点头,明天提亲他又能见到晨儿了,光是想想就高兴。

东西统共就三样:一匹云锦,一支梅花发簪,九盒点心,云锦和点心放桌子上后,杨清泉才小心地从袖兜里掏出梅花发簪,小心地放进空间里收好。

做好这些,杨清泉便又从空间里把写有《待我》的那个本子拿出来细细地品味着,想像着赵婉晨在写这首小诗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是伤心?不对,这首小诗不管怎么看他都没看出赵婉晨的伤心之情,是希望?杨清泉再读一遍,然后点头,有那么一点希望的意思,但也不大准确。是承诺?嗯,特别像,而且越读他就越觉得赵婉晨是在向他诉说着承诺,她承诺,等她的弟弟们都长大了,她就和他在一起,到那时她就可以没有牵挂地和他花前月下,而她会带着足够多的银子和他在一起,共创美好人生。

理解到最后,杨清泉的心情再次激动起来,捧着小本子的大手都在微微颤抖。

杨母从媒婆家回来时,就告诉杨清泉,明天是黄道吉日,可以到半月村提亲,杨清泉当晚吃了三碗饭,看到儿子这么开心,杨母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也不再想那二十八两八的事情。

第二天,杨清泉换了一身靛蓝长衫,头戴白玉簪,端得是翩翩佳公子,跟在娘亲和媒婆的身后来到半月村,三人坐的牛车一入村,就立即有人认出了杨清泉和杨母,见两人带着媒婆一起来,立即有人跑到赵婉晨家通风报信。

“你是说他们带着媒婆来提亲了?”赵婉晨不敢相信地问道,她和他不是昨天才见面吗?怎么今天就来提亲了?这也太快了。

“是真的,晨丫头。”报信的人重重点头。

赵婉晨拿了一把铜板给他:“谢谢。”

那人得了铜板开心地离开了,报信人离开没多久,赵婉晨就听到外面有人高声问道:“有人在家吗?”赵婉晨这才站起来,出了房间,一到房门,果真看到杨家母子并一名头戴大红花,手挂大红帕子,一身大红衣裙的中年妇人,这样一身打扮,不是媒婆又是谁。

虽然觉得杨清泉来提亲很突兀,但赵婉晨也不想给杨清泉难堪,将人请到了堂屋,这时她听到西屋响起她爷爷的声音:“晨丫头,家里来客人了吗?”

赵婉晨抱歉地跟三人说道:“我去去就来。”就在她转身的时候,听到杨母问道:“泉儿你要去哪里?”

“娘,晨儿的爷爷奶奶在那边屋里,咱们过那边去。”杨清泉说完,就抬脚出了堂屋门。

杨母无法,只得和媒婆一起,跟在两人的身后来到西屋。

西屋虽住着两位老人,但却收拾得很干净,两位老人身上的衣裳也都是上好的细棉布,可见赵家现在的日子是过得极好的,媒婆虽然只有这民富镇说媒,可她说媒二十多年,什么场面没经历过,又联想到刚才杨清泉说的话,一看到两位老人,就笑眯眯地扬着大红帕子走过去,扯着嗓门说道:“恭喜二老了,这杨家儿郎看上了你家的大孙女,这不,母子俩带着东西来提亲呢。”

虽然杨清泉不是第一次到他们家来,但却是第一次见到两位老人,媒婆的话一说完,他就上前朝两位老人恭敬地说道:“赵爷爷、赵姐姐,我是真心想娶晨儿为妻的,这是我和我娘昨天在镇上买的云锦、糕点、还有发簪。”杨清泉说着,便将他们带来的提亲物品一一放到床前的八仙桌上让两位老人过目。

当两位老人看到那匹上好的云锦和那支足有牛眼大的梅花发簪时,立即红了眼眶,这些年,也有人上门提亲,但都被大孙女给拒绝了,他们也担心误了大孙女的终身大事,今天来提亲的年轻人不但长得好,听着声音也很熟悉,待人也有礼貌,可见家教很好,大孙女今年都十八了,还能有这样好人家的儿郎上门来提亲,他们提着的心总算放下。

赵老爷子最先控制住情绪,然后问道:“不知二位是哪个村的?又姓名如何?”

“回赵爷爷,我家住小柳村,我姓杨,赵爷爷叫我清泉就好,这位是我娘。”杨清泉拱手一一回答。

“家里良田几亩?”赵老太爷又问道。

“家无良田,五年前拜在彪骑将军营下,承蒙彪骑将军看得起,混了个军医的职位。”

“原来是军爷啊!”赵老太爷恍然道:“那你这次回来能在家呆多久?”虽然他没参过军,但他也听人说完,在营中有职位的人,能回家来都是上头许了假的。

“三个月,所以我想把婚期定在十月。”杨清泉的话刚一说完,就听到赵婉晨惊呼:

“什么?婚期在十月,现在都八月了,要不要这么匆忙?”

--------------------

今天的更新。

注:文里的银价,连翘是在7月的某一天查的市价,具体是几号已经不记得了,就记下了当天市面的银价是:5.45元/克,一两就是50克,这个价格会一直用到完结。

第63章 大婚

=====================

看到赵婉晨震惊的表情,杨清泉知道他要定的婚期确实很急,但将军还在京城等着他归队,身为营中唯二的医者,师傅唯一的徒弟,他必须按时赶往京城。他也知道婚期急,但因着他家这边也没什么亲戚,主要就是请村里来往密切的宗亲来吃席,而女方这边是不用到他们男方去吃席的,所以,他现在只要确定好赵婉晨这边要来多少亲戚,这些亲戚离半月村有多远。再一个,成亲后他是要带着赵婉晨一起进京的,所以下聘的时候,他会多给银票,至于物品,他就不置办那么多了,免得进京时难运。

“晨儿,我知道这样急的婚期委屈你了,但将军只放了我三个月的假,我必须得在十一月中赶回京都归队,如果晚到了,将军就会罢了我在营中的职位。”杨清泉看着赵婉晨抱歉地说道,他是挣到了他想要的功名,但为朝廷效力的他,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你,你真当上军医了?”赵婉晨不敢相信地问道。

“是的,所以我才敢回来向你提亲,如果我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今天就不敢站在你面前了。”杨清泉笑答。

听到杨清泉这么说,赵婉晨知道他已经是国家的人了,一切自然是要听从国家安排,而她既已决定和他在一起,自是要排除一切阻碍随他入京。

打定主意后,赵婉晨便问赵老爷子:“爷爷,我出嫁是要全部的亲戚都请了,还是只需请四位姑姑就行?”至于那三姑妈,怕是不会来了,两年前三姑妈请了媒婆来为她的二儿子提亲,被赵婉晨给拒绝了,这两年的节礼,三姑妈都是请二姑妈捎带过来的,但她出嫁是大事,四个姑妈肯定是都要请来吃席的,至于三姑妈来不来那就是三姑妈的事了。

上一篇:戏将军(三色楼之二) 下一篇:长宁赋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