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基建的日子(9)

作者:寂寞的秋刀鱼 阅读记录

现在想来还不如让白白跟着自己,虽然吃住是比不上王府,但至少不会受委屈。

看似想了很多,但是也不过转瞬的时间,谢祁臻想明白之后,便答应了褚琉白要待在小河村的要求。

褚琉白欢呼:“太好了,谢谢大哥哥!”

谢祁臻温润的脸庞露出一丝笑意:“先别高兴的太早,我们可是要约法三章的。”

褚琉白正襟危坐:“大哥哥你说,我一定都听。”

谢祁臻拿出一张白纸,提笔,将要求都写了上去,写完后,又誊抄了一份这才将写满要求的“合约”递给褚琉白。

褚琉白接过“合约”认真研读,她还以为是什么条令,需要用上“合约”这么严肃的称呼,读完却发现除了一开始的“要把学业继续下去,他会每日抽查布置学业”之外,剩下的都是些“不能够在不通知他或者金嬷嬷的情况下去XX地方;不能在没有人的陪同下做XX事情……”

看到末尾,褚琉白还无语的看到两行并列的文字—监督人和被监督人,监督人那栏谢祁臻三个字整整齐齐的写在了上面,那不用说了,被监督人这里肯定就是她了。

褚琉白毫不犹豫提笔便将自己的名字写了上去。

其实在褚琉白看来这份“合约”更多的是起一个提醒的作用,她好歹也是个大人芯子,该干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还是有数的。

但是实际上褚琉白的行为是否真如她所想的那样,看她以后的表现大家就知道了。

见褚琉白良好的接受了自己写的那份“合约”,还都签字了,谢祁臻心里颇感欣慰,同时在心底也油然的升起一股责任感。

他接过其中一份“合约”又道:“白白,我会将你的情况写信告知褚叔叔,你留在小河村还是要通过他的同意的。”

褚琉白不在乎的点点头,他们两人都知道以褚父的性格,答应褚琉白留下来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剩下那百分之零点零一的不同意,忽略不计。

第7章

寒冷的冬季逐渐的过去了,冰雪消融。

小河村的小溪难得的迎来了春汛,绿色的嫩芽儿星星点点的分布在溪流边、山坡上,与未消融的白色冰雪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会儿距离褚琉白和谢祁臻谈话也过去一月有余了,谢祁臻也收到了前方军营传回来的信件,打开一看,褚父果然同意褚琉白留在了小河村。

将这个好消息告知褚琉白之后,差不多一个月都被关在房间里学习的褚琉白心情终于好了起来。

话说那天签完“合约”之后,谢祁臻就当场检查了她的功课。

而差不多一个多月没有碰过书本的褚琉白当然没通过谢祁臻的考验,谢祁臻虽然知道情有可原,但是理智上可以理解,但是行动上却不见分毫放水。

当即就布置了一大堆的功课给褚琉白,为了防止她偷懒,还要求褚琉白每日都过来他这边的书房里做功课,也就是说这一个多月褚琉白都是在谢祁臻的眼皮子底下过来的。

她稍有犯懒,谢祁臻的目光就盯过来了。

褚琉白还暗自猜想谢祁臻是不是背后也长了眼睛,就跟前世的红外线监视器一样,查无遗漏。

不过报怨归报怨,她还是认认真真的坚持了下来,所以这一月下来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首先便是字迹变好看了,再就是这段时间也读了很多的书,所以对于这个世界褚琉白也都更为了解了。

大陆朝建朝八百余年了,从建朝开始这个世界就实行分封制,这点和前世的周朝有点相像,只是这个世界的虽然实行分封制,但是封地始终只有十个,这是从建朝开始便立下来的规矩。

创立大陆朝的圣元帝谢修平有十一位孩子,他想要他的孩子都能过的好,都能坐拥一方水土。

但是又害怕后面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会变得四分五裂,所以便定下来十个封地的规矩,这样一来他的十一位孩子都有了着落。

除了封地只有十个这个规矩之外,对于藩王的兵权也是有一定的限制的。

大多数兵力还是掌握在中央,然后便是封地的一切律法条文都要跟着中央的来,朝廷也会定时安排一批官员到封地上任。

除此之外封地其他的大小事务都是封地主说了算,封地的收成也归封地主所有,只要按时纳贡便可以。

这样的制度,加上大陆朝先后几十位皇帝都没有出现特别昏庸的,甚至好些帝皇才干还很不错,所以大陆朝才得以延续至今。

而就在二十年前当今登位,当今早前不算昏庸,只是在美色上面有些犯浑。

但是近来年岁渐增,底下的皇子又逐渐长大,各路藩王也蠢蠢欲动。

也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他在三年前在各路藩王上京纳贡之时,连斩几个藩王,就这样大陆朝十位藩王就这样只剩下了七位。

那事情过后,剩下的七位藩王便被留在了京中,甚至连他们的家眷也都被请进了京里。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淮南王知道这天下不会太平了,于是从那时开始便慢慢地准备了。

七位藩王被困在京,终日惶惶不安,终于在这样的压力下有四位封地相近的藩王就联合造反了,他们拼死逃出京城,而后以清君侧的名义在封地举起大旗。

此事一出,本就不好的局面就更复杂了,好在淮南王这会儿也准备的差不多了,他知道这事一出,皇椅上的人该坐不住了。

果然就在去年除夕的宫宴上,发生变故,当今想要他们剩下的三位藩王的脑袋,好在淮南王有所准备,逃了出来,剩下的两位就没那么乐观了,都死在了那场宫宴上。

不是他们傻,只是按照事情的发展,如果皇帝想要天下太平,在这种时刻应该是极力拉拢他们的,所以准备的不是那么充足。

但是谁知这位主就不按常理来,他的思维却是反正已经有四个造反了,那剩下的三个干脆杀了算了,一了百了,也不用担心他们以后会谋反。

淮南王也正是看明白了这位主的想法,这才得以逃过一劫。

而就在那两位藩王死去不久,他们两位的儿子便也在封地举起大旗,也造了反。

现在十位藩王死去了五位,有四位联合造反,死去的藩王中也有两位的封地举起了反旗,早先被杀的三位,因为皇帝有所准备,所以现在他们的封地是在朝廷管制中的。

也就是说在目前为止,各路藩王中就只有淮南王一个未造反,名义上还算是朝廷的人。

而在这样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皇椅上的那位终于想明白了。

他没把军队都用在追击淮南王上,而是把大部分的兵力都专注于那六位造反的藩王上,这也是为什么淮南王的军队在淮南河边可以把朝廷的军队拦下来的原因。

要知道淮南王的兵力在诸位藩王中并不算雄厚,不过五万人,加上淮南王私底下豢养的私兵也不过七万人罢了。

而朝廷的军队有三十万左右,若朝廷想要对淮南王用兵,那么淮南王自认是抗不过的。

越是了解,褚琉白也就越想要做点什么,不为别的,只为在日后天下大乱的时候,能够有一己之力护得住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别的不说,按照现在的事态来看,自家妥妥的是淮南王一派的,要是淮南王兵败,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了。

想到这里,褚琉白不禁暗自握住了手,别的忙她帮不上,但是在后勤方面那是当仁不让的,不说她有系统在手,就算是没有系统,她也有办法帮的上忙。

想明白这点之后,褚琉白心里对系统的那一丝别扭也就消失不见了。

褚琉白坐在谢祁臻的书房里,双手托着下巴,目光直视前方,却无任何焦距,一看就知道这是在发呆。

褚琉白在考虑一件事情,所谓民生,不外乎衣食住行,现在衣有棉花,食有南瓜,暂时不用管这两个,那么接下来的便是住和行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