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后宅升职记(237)

作者:岸芷岸 阅读记录

杨氏心里正琢磨着别的事,忽地听见徐姨娘请罪,不由得啼笑皆非,指一指腊梅:“快扶了徐姨娘起来吧,这都是哪儿跟哪儿。”

徐姨娘虽不算顶顶伶俐,听了这话却也明白了,主母叫自己来,不是为了让自己出头顶雷。

主母没有要自己顶事的意思,徐姨娘心里便多了万分的感激,眼圈一热,险些淌下泪来,对着杨氏说话,声音都带些哽咽:“太太,您要不……先吃饭吧,饭菜送来好一会儿,都要凉啦。”

杨氏见徐姨娘情真意切,便起身对着她伸手,徐姨娘理会得,上前小心翼翼扶起杨氏。

“腊梅出去吧,这里有徐姨娘服侍就够了。”

妻妾两个,相伴也十几年了,大面上看,总是和睦的。

今日把腊梅都支了出去,单留一个徐姨娘,更是显得对徐姨娘无比信任。

徐姨娘一向小心谨慎,前些年肚子里还有几根花花肠子的,后头杨氏把秦芬养在身边,看着竟是用心教养,后头又给秦芬说了那样好的亲事,眼下还这样给自己面子,徐姨娘如今,恨不得是肝脑涂地来谢主母大恩。

杨氏坐在圆桌边上,轻轻瞥一眼徐姨娘,好似看透了她的心思,忽地道:“有桩为难的事,须得借你的手。”

徐姨娘心里轻轻一跳,然而还是飞快地应了:“太太但有吩咐,奴婢无所不从。”

杨氏微微一笑:“你放心,不叫你去杀人放火,不过是我如今懒怠瞧见老爷,叫你去服侍他罢了。”

服侍老爷,这算什么为难差事?徐姨娘正糊涂着,忽地又听见主母轻声说一句,“顺便,给老爷服一贴好药。”

第170章

徐姨娘接了杨氏给的油纸包, 脑子里乱得好似一团麻,走到自己屋里了,木木坐下,连动也不知道动了。

梨花知道太太命自家姨娘去挑拨青萍, 这时见主子色变, 还当是主母把这事全推在姨娘头上了,一时又是气急又是不平。

她到底不敢指着主母说, 喘了好几口粗气, 只憋出一句“姨娘不值当”。

徐姨娘听见这句倒回过神来, 赶紧冲着梨花摆摆手。

如今老爷不再是从前的正人君子,太太也不是她记忆里那个宽厚端方的太太, 她哪敢由得梨花胡乱嚷嚷。

梨花见主子回神了,便不再多言, 只说起琐事来:“方才在上房,只怕姨娘也没吃什么,我叫人去厨房要了一碗鸡汤搁在炉子上, 咱们还有挂面, 我给姨娘煮碗面吃吧。”

徐姨娘倒是不饿,可是觉得身上冷得慌, 这时虽没有胃口,却还是点了点头。

梨花出去煮面, 徐姨娘隔着衣裳摸一摸怀里那个薄薄的纸包,想起方才主母的话来。

主母如今年华渐逝,早不是前些年风姿优容的模样了, 然而人却比从前更沉稳平静, 明明说着最惊人的话,脸上却还是笑微微的。

“老爷这一向胡闹得很了, 连带着秦家的光彩也折损了些,事情捅到了贵妃娘娘面前,娘娘不高兴了,命我回来好好约束门楣。

“娘娘明着告诉我了,事情若不处置好,咱们家两个孩子伴读的事便要作罢,为了家门,为了孩子们的前程,少不得我来做这个恶人了。

“青萍是留不得的了,我已是人老珠黄,你也不是年轻女子,只怕以后家里还要进新人,到时候若是老爷得个老来子,依着他如今的性子,还不知要闹出什么笑话来。

“这半副药,你寻个机会,给老爷服了就是。”

想到这里,徐姨娘只觉得怀里的东西烫得厉害,连忙掏了出来,飞快地藏在了妆匣的最下头一层。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她也在秦府内院熬了十几年了,并非天真无知的年轻女子,听见主母说那药只剩半副,不由得想起旧事来。

从前老婆子们嚼舌头,说太太手里有秘方,能辖制妾室们不得有孕,徐姨娘当时将信将疑的,三个姨娘呢,太太得三头六臂才顾得过来,如今瞧着,这秘方,原来是用在了老爷身上!

从前想不通的,徐姨娘如今全想通了。

这些年府里也曾有过许多莺莺燕燕,从起初的金姨娘,再到青萍,再到后头的赛仙,无论这些花红柳绿怎么闹,太太从来都不曾动过真怒,徐姨娘还当是因为主母有涵养,加上老爷这人到底还顾着场面上的事,再添上个杨家,府里也能粉饰太平,谁知真相竟如此不堪。

徐姨娘不知怎么,又想起从前年轻时在那知州家听的故事来。

大家族的女儿出嫁,娘家会给这女儿一贴毒药,专用来治那不听话的妾室,然而这药总共也只一副,为的是不叫这女儿娇纵成性、草菅人命。

太太今日只拿出半副来,显然是前头已用了半副。

想来那药徐徐用之是一种效果,一下子全用了又是另一种效果,徐姨娘想到这里,不由得轻轻打个寒颤。

太太是不想叫这府里再有孩子出生了。

梨花端了碗热腾腾的汤面进来,徐姨娘原本不想吃的,看一看上头还洒了把细细的雪菜末,倒有了些食欲。

举箸吃了小半,徐姨娘把碗一推:“等过完年了寻个由头,请老爷来坐坐。”

梨花还当主子在上房受了气,立意要争宠,吓得连称呼都换了:“我的好姑奶奶,青萍的事还在眼前呢,你可不能犯糊涂啊!”

主母给主君下药这样的大事,徐姨娘如何敢透给梨花知道,她见梨花发急,便把一早准备好的说辞拿出来用:

“这也都是太太的意思,你细想想,如今太太可还耐烦见老爷了?我若是不上前,又指望哪个?”

主母和主君不和,这也是阴私,梨花若有所悟地“哦”一声,捂住自己的嘴:“我懂,我懂,我不说。”

打发了青萍,杨氏的心绪倒高一些了,虽然外头有些风浪,她竟也有兴致带着女儿们出门拜年,自家收拾停当了,携着儿女坐上马车,还不忘差人去唤一声秦览。

秦览如今实是没那个心绪的,他对着杨氏不算厌恶,可是男人的面子输给了裙带姻亲,他怎么也没法再面对妻子。

正要摇头,却听见丁香又补一句,“是去舅老爷家。”

秦览再不想对着杨氏,也不得不抖擞精神,收拾赶紧了出门去拜年。

杨氏不耐烦等他,已先做着马车走了,秦览还得笑呵呵地在下人面前替杨氏粉饰两句太平,自家跨了马,急急赶往杨家。

他是不想去杨家的,可是不能不去。

从前他做官便输了舅兄一大截,如今舅兄入阁了,他哪怕是再修两辈子也赶不上了。

为着儿子和秦家,秦览也硬气不起来。

到了外头,夫妇两人倒做得好装裱匠,也算是把脸面糊得整齐,连着几日下来,秦览倒不如何记恨杨氏了。

这日喝得醉醺醺的,秦览心里发热,正要寻个借口往上房去,却被杨氏给拒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老爷可别与我玩笑了,这些日子拜年、走礼,累得我够呛,展眼又要送儿子们进宫,再后头就是贞娘出嫁,五丫头的婚期也由钦天监算好了,得备嫁了,这些事哪一桩离得我?老爷不若去徐姨娘屋里。”

秦览心里不大高兴,忽地又听见杨氏抛出一枚香饵:

“徐姨娘虽好,到底也是府里的老人儿了,等过些日子,再给老爷添些新颜色,只是老爷以后不可胡闹太过,凡事也讲些体面,依着我说,以后不生育子嗣的,不可抬姨娘。”

这话都出来了,秦览还有什么不满的,他如今所求的也不过就是温香软玉抱满怀,既妻子主动提了,他也没什么好推的。

秦览转身便往徐姨娘屋里,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听说北戎的边境开了,那边来了许多好宝石,赶明儿我给你弄一匣子来。”

如今杨氏心里无波无澜,听见这话,倒应得爽快:“好,那我等着接老爷的礼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