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后宅升职记(61)

作者:岸芷岸 阅读记录

杨氏听了,倒觉得有些胃口了,略想一想,道:“听说五丫头不要旁的,叫人只送咸的奶糕子去了,我倒不曾尝过那个味,便给我冲一碗咸的吧。”@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紫晶手里不停,口中絮絮地说着家常,哄杨氏高兴:“嗐,前儿四姑娘去五姑娘那里闲坐,也说要尝尝五姑娘那里的咸乳茶,五姑娘怕她喝不惯,还特地兑得淡一些,四姑娘喝了一口,险些没喷出来!太太待会儿啊,可得在心里先预备预备。”

秦淑如今安生不动,下头三个女儿也都省事,说起她们,杨氏倒还开怀些。

听了这话,杨氏倒起了些好奇,指一指紫晶:“你倒不要给我冲淡的,我且尝尝那个味。”

紫晶乐得叫主子开怀些,果真浓浓地冲了一杯咸乳茶上来。

杨氏端起茶碗抿了一口,随即放下:“罢了,这会喝饱肚子,午饭就吃不下了。”

如今事多,杨氏少有玩笑的时候,这时主仆两个偶然逗一逗趣,杨氏自家也觉得好笑,不由得低下头去,掩口微笑起来。

紫晶念一声佛,收了那茶碗:“太太总算高兴些了,再闷下去,只怕小少爷受不住呢。”

提起肚子里的孩儿,杨氏又是愁眉不解:“是啊,日日忙这忙那,实是吃不住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紫晶觑了觑主子神色:“太太,四姑娘也大了,姜家的事也稳当下来,不若叫四姑娘帮着管一管,将来过门了,也好……”

杨氏自来娇养女儿,倒当真不曾想到这一节,闻言眼前一亮:“是,是,这是三房合在一起办事,是个历练的机会,却又只是家宴,哪怕出些岔子,也无伤大雅,你这主意,当真不错。”

紫晶也不接口邀功,只是抿嘴一笑,正要问何时去传话,却听见主子又一句:“叫五六两位姑娘,也一道跟着。”

紫晶不由得心下一个激灵。

太太从前,可没起意拉拔过下头两位姑娘。

五姑娘这些时日都是受看重的,六姑娘如今又是个可怜乖顺的,瞧着都是可提拔的,太太这一遭是为着哪一个,倒真叫人看不清了。

紫晶愈发觉得主子行事高深,忽地想起一事,少不得再问一句:“那么……三姑娘她……”

“三姑娘不是说了人家么?安心备嫁就是。”

“是,是。”紫晶心里,对杨氏佩服得五体投地,一个字也不再多说,福一福身便下去了。

话传了下去,没有半刻,秦贞娘便抬腿进了上房。

“娘,娘!”秦贞娘左右张望,透过珠帘,见西次间的长案前坐着杨氏,便往西面去了,边走边发问:“你叫五丫头帮着我管事,这也还罢了,怎么连六丫头也叫上了?”

杨氏面前摆着张素笺,手里捏着支湖笔,半日未曾落下,听见女儿来吵嚷,干脆搁下笔来,回头打趣女儿:“我瞧你近来跟五六两个丫头都是好的,这才嘱咐你们三个一起,这不好吗?”

秦贞娘摇摇头:“不是不好,只不过六丫头毛躁,恐怕办不好事,到时候在大伯娘和三婶那里,未免落些口舌。五丫头倒还是个周到的,和她一道办事,我是愿意的。”

杨氏亲昵地点一点女儿的额头:“我只叫五丫头和你一道,岂不是把她放在火上烤了。五六两个一道,既是提拔六丫头,又能免了旁人说五丫头闲话,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秦贞娘只想着提拔好姐妹,真不曾想到这一节,此时听了母亲的话,哑口无言,挠了挠头,应一句:“娘说的是,女儿考虑不周。”说罢又去看桌上的信笺:“娘给谁写信呢。”

杨氏淡淡一笑:“你二表姐给老太太求来了熊胆牛黄丸,我好歹也该谢她一谢。”

秦贞娘“哦”一声,站起身来:“既是娘还忙着,我就不多打扰了。女儿告退。”

杨氏目送女儿出去,凝望着那轻轻摇晃的珠帘,只觉得珠光耀眼,晃得人心头发慌。

她的二侄女,杨家二姑娘,如今的英王侧妃,自小是个温柔大方的孩子,与贞娘站在一起比较,哪怕是她这亲娘也不得不认,二侄女是个百里挑一的好孩子。

这好孩子踏上了青云路,陪伴着人上人,如今瞧着,心思也深沉起来。

前些日子来信,除了寻常问一声秦家老太太,还顺带提得一句,姑丈以后在京中做官,以后亲戚间常来常往。

杨氏连忙写信,谢过那灵药,又谢她的盛情。

英王侧妃便又回信,道,等进京了以后,请表妹们多去英王府坐坐。

这里的意思,若是秦贞娘这些小姑娘们,自然看不出,杨氏在后宅也转了十来年了,怎么能瞧不出。

这是要把表妹们选了上去,替自己争宠呢。

英王一位正妃、两位侧妃位子已满,再纳新人只能是妾室通房,自家的贞娘,决计不能做小。

杨氏便把目光投向了两个庶女。

样貌上,秦珮更可人些,性子上,秦芬更周到些,她也拿不定主意该择哪一个,干脆两个一道栽培,到时候只说任由侧妃娘娘挑选,自己还能做个好人。

五丫头宽厚,六丫头乖顺,两个都是好的,杨氏也不是那不要脸的老虔婆,硬要塞了庶女去讨富贵,心头也不是不曾内疚过。

可是侧妃娘娘的话,如今便是她的亲老子、杨氏的亲哥哥,也得附耳恭听,杨氏这六品官家眷,如何敢反抗?

罢了罢了,到时候,两个女孩的嫁妆给得厚厚的,也便罢了。

杨氏摇摇头,拣起那支笔,浓浓蘸了香墨,慢慢写下几个字:敬禀杨妃娘娘……

第50章 三章合一

这头秦贞娘解了心里疑惑, 秦芬却是怎么也想不通,为何杨氏突然对自己这么好了。

复了徐姨娘份例,那是因为徐姨娘自家小心做人,加上杨氏本就不是个刻薄主母, 这事是应有之意。

给女孩们赏奶糕子、打首饰, 一则是因着女孩们近来听话省心,该给些奖赏, 二则, 也是替女孩们添些光彩。

中秋家宴将近, 二房回晋州太急,女孩们许多衣裳首饰都不曾带回, 到时候一家子团团围坐,大房三房个个光彩照人, 二房四个姑娘,头上却光秃秃灰暗暗的,像什么话。

这些事, 都是杨氏身为一位宽厚的嫡母, 寻常会做的事情。

可是提拔庶女们和秦贞娘一道去管家,这却不像是杨氏会做的事情。

如今秦芬对杨氏的了解, 远不是当初的“中正平和”四个字了。

平日里冷眼看着,杨氏是个公正甚至有些宽和的主母, 该赏的一文钱不少,该罚的也会度着事情减轻,可以说, 大多时候是不会认真计较的。

只是有一桩事情, 杨氏绝不允许他人侵犯,那就是正室权威和嫡出利益。

从前宽纵金姨娘和她的两个子女, 那全是瞧在子嗣的面子上不得已的忍让,如今杨氏自家有孕,尚不知男女呢,便把下头两个惹麻烦的姨娘一气儿给处置了,并且手段干净、绝无后患,当真叫人刮目相看。

小恩小惠,秦芬是受之无愧,天上降下的馅饼,秦芬却是不敢领受。若说去问一声吧,又不知问谁。·

忽地想到徐姨娘,秦芬便随手往柜子里拣了块料子,只说是给太太肚里的六弟缝肚兜,到晚上要去向梨花讨教针线,挨了一天,好容易日头到了西边,急急赶到了徐姨娘的院里。

西边的金乌,燃透了鱼鳞似的云朵,透出阵阵霞光。东边的天上,月影淡白,慢慢移向空中。

秦芬回头望一眼,脑子里忽地跳出日月同辉四个字,不过是一瞬,便摇了摇头,自己这萤烛之光,谈什么辉耀。

点灯的小丫鬟们一对一对结伴而行,一个持着碗口粗的红烛,另一个使长杆勾下廊下挂的灯笼,前头一个立刻伸手从里头取了蜡烛过上火,迅速放回去,再由持杆的那个把灯笼挂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