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101)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他心里想:猛虎要下山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抓恋爱的夫子

“文先生答应我,做我们的媒人。我打算年后先把亲事订下来,你觉得如何?”

晏庭卓的话在唐子帧耳边响起,陌生的气息喷洒在他耳边,让他心跳一下子加快了许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唐子帧心中涌上来一丝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失望,好像自己在盼着什么似的。

其实,晏庭卓并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做出什么逾礼的举动,自己应该松一口气才是!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忘了回答问题,引得晏庭卓看向他,又问了一遍。

唐子帧觉得太近了,想稍微避一下,却被路过的 一个村民撞到肩膀,将他直接撞到晏庭卓的身上,耳朵更是直接贴到了人家的嘴唇上。

“小心!”晏庭卓慌忙将人楼了一下,唐子帧随着惯性歪到晏庭卓的怀里。

两个人触电似的分开,手也松开了。

唐子帧慌乱地回答道:“啊,好,好的啊。”脸却红了。

晏庭卓看他这慌乱的样子,心一横,总不能两个人都扭捏!于是将手又伸了出去,将唐子帧的手又握住,还来了个十指紧扣!

他又凑近了一点,看了看小少爷那抿起来的嘴唇和灯光下莹润的脸庞,到底没敢下嘴,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在对方的耳朵上又亲了一下,接着快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真想早点拜堂成亲啊!”

唐子帧被耳朵上两次蜻蜓点水般的触碰搞得头晕目眩,心脏狂跳,听到这话,他迷迷糊糊地说:“好,好的啊。”

“咳咳!”身后传来警告的咳嗽声。

文夫子凑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扯开了两人,低声呵斥:“大庭广众,成何体统!”

说着对唐子帧说道:“扶为师回去休息吧,为师累了!”

晏庭卓眼睁睁地看着媳妇和老岳父走了,暗自感慨:古今中外的夫子,抓恋爱都是一个样啊!

-------------------------------------

过了正月,时间陡然快了许多。

宝桐村的村民们都在暗暗地为后面的春耕做着准备,就准备开春化了冻就下地干活。

有的心急的已经开始打算育苗,大部分人是在准备肥料。

去年大家都学了如何堆肥,这么久以来积了不少肥料。晏家更是因为养了不少鸡,还有羊,算是肥料大户。

晏庭卓自己有十几亩地,加上阿井的,还有唐子帧的,加起来有三十多亩地。

更不用说他还想趁着落户政策宽松打算多开点荒地。

如此算下来,他要耕的地绝对不是少数,对肥料的依然是十分渴求的,只能以后慢慢解决。

但改良农具真的迫在眉睫!人力有限,现在的农具生产力还是很低。有了耕牛,大型复合农具更适合现在的情况。

但他以前是学计算机的,对农具没有研究,只能凭着印象画一些小时候用过的农具,比如曲辕犁之类的,打算交给木匠研究。

播种用的他也只记得一个耧车,只记得大概样子,具体参数就记不得了。算了,也先画下来吧!

唐子帧没见过农具,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干脆在旁边帮他磨墨。

文夫子看他冥思苦想的样子,问道:“你说的那种农具是什么地方见过?老夫在各地都有些故交,可以写信帮你问问。”

这个问题,晏庭卓不好回答,只能含糊道:“当时太过年幼,我实在记不清是哪里了,就记得那车子比我还高呢,是个大家伙!”

文夫子也无法,只得写了几封描述的比较笼统的信给各位故友,问问有没有什么能帮助农户的新型农具。

几人正在谈着农具的事,阿井从外面闯了进来。

他喜笑颜开地说道:“大哥,柳大哥回来了!”

话音刚落,柳英卫已经站在了唐家的院子里。

他从上次来村里到现在已经过了许久了,晏唐两家都有了不小的变化,看的他目不暇接。

几人客气地见礼之后,他也被迎进了书房。

文夫子先开口:“这一趟差事办的可顺利?”

柳英卫一丝不苟地回答:“顺利,就是在那边耽误了许多日子。”说完看向晏庭卓,道:“舅兄,我有东西带给你。”

晏庭卓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给我?不是给阿井?”这人在搞什么?出差回来不给老婆带点东西?

柳英卫点了点头,道:“在车上。需要两人合抬,你与我一同去搬一下吧。”

晏庭卓满头雾水地跟着他去了车边,开了车门一看,好家伙!

“这么大的犁!”他惊叹道。

真是心想事成啊!

两人合力将犁抬了下来。

柳英卫难得露出一丝笑容,道:“我知道舅兄关心农事,所以跟随县尊办差之时也打听询问了一番。”

他感慨道:“去了外面,方知我此前是何等井底之蛙!”

“哦?”文夫子感兴趣地让他好好给大家讲讲。

柳英卫坐在书房里,干巴巴地将自己一路所见所闻向众人一一道来。

什么新兴的良种、蜂窝煤、玻璃等放在南康郡属于新鲜事物,但在北地早就是寻常之物。

在那边,甚至还有一种不需牛马拉、自己跨上就能骑走的两轮车子。

说着说着,柳英卫都忍不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才知道,陛下未登基之前,在北地已经种了十年的土豆红薯了。那里的百姓已经早就不必再忍受饥饿滋味。听闻陛下南下时,沿途城池不战而降者居多,甚至还有百姓夹道欢迎的。”

文先生跟唐子帧对视一眼,感慨道:“大魏亡的不冤。”

晏庭卓却要被那所谓的“两轮车”炸懵了。

牛逼啊,前辈,自行车都整出来了,橡胶可不好搞啊。

他忍不住问:“那车是什么样子?”

柳英卫说不清楚,干脆捏着笔画了一下大概的样子,但他对这个倒是不太感兴趣:“这车子须得平地里才骑的了,我也只在他们府邸内见过,看来不是我等普通人用得起的。”

晏庭卓却不这么想。

他觉得,路是早晚会修的。

自行车、蜂窝煤和橡胶车轮都有了,那水泥还会远吗?

不过,他也确实觉得自己窝在一个小地方太久了,实在是应该出去走走。

等眼下这茬庄稼种上,再把结婚的事情忙完,他到时候可以跟玉山的车再出一趟远门。

大家说完正事,晏庭卓见阿井眼巴巴地等着,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去了方家。

他之前答应的开店的事还没有忘记,只是摊子上的事方家也舍不得,干脆跟他们商量一下,让方家再出个人,将这生意换人来做。

方兴文也有此意,而且应该此前方家内部商量过这事,人选定了方二郎,即刻就能够接手。

方大郎出摊回来之后喜不自胜,忙不迭地跑到晏家。

晏庭卓正在为此事纠结。他观察过镇上的市场环境,餐馆不多,竞争不算大。他们在美食街那边也有自己的地盘,不怕人捣乱,成本就降了下来。不过镇上的消费水平也不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本。

如果是在县城里开店,跟镇上恰好相反——竞争激烈,对手艺的要求更高,租金高,但县里的客人更大方,客单价更高,如果定位的是高端人群,回本说不定更快。

他将自己的想法跟方大郎说了,方大郎很务实地说道:“我就在镇上吧。我阿爹说了,饭要一口一口吃,步子太大怕扯着蛋。”

晏庭卓喷笑:“行,那我也不纠结了,反正美食街那边一条街都是我的,建个食肆方便的很!而且那边客流量大,也容易留住客人。”

方大郎高兴地道:“都听您的!”

晏庭卓哈哈一笑道:“那我们就来定一下菜单吧!嗯……干脆这样,要搞就搞个大的,就当宣传了。你最近先别出摊了,在家好好练练拿手的菜,等食肆盖好,我们就办个品菜大会,投票选菜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