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20)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他们嘴里喊的内容也听的更加清楚。

“打仗了,快跑啊!”

“是官兵!”

“快跑啊,叛军打过来了!”

“救命啊救命!”

再往前走,可能会出踩踏事故。晏庭卓急忙喊住方家大郎,大家又一起往回跑,好不容易跑到一个人没那么多的地方,大家一起喘着粗气往回望。

只见城头的旗子已经由原来的黑色旗子换成了黄色,旗子上有个字,只是看不清楚。

“晏大郎,快走!”方家大郎扯住他往来时方向跑。

这一趟来回,估计跑了有一个小时。所有人都在等,心里油煎火燎的。

方兴文看到儿子回来,急忙问:“大郎,前面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两个人呼哧带喘,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看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方兴文吓地脸发白:“打仗?”

这可是打仗啊!打仗一定会死人的!

“快走快走!赶紧拿上东西,回头,往回走!”方兴文喊道。

第四十二章 意外之喜

方兴文后悔的要命,直骂自己糊涂蛋。他一边催着大家赶紧把行李或背或抱,能带走的赶紧带走,先离开这里!一边感叹自己这群人命不好,本来说是躲避兵祸,竟然躲到战场上来了,这不是天意弄人嘛!

晏庭卓想到城头上变换的旗子,便问方兴文:“方叔,我见那城头的旗子变成了黄旗子,这是谁家的旗?”

方兴文说:“应该是叛军的旗子,哦,现如今要称安王了。”

晏庭卓问道:“我听说安王甚少惊扰百姓,怎么大家都这么躲着呢?”

方兴文叹了口气:“你这孩子,还是太年轻了!安王名声固然好,但这是打仗啊!这座城今日姓李,明日姓王,后日还不知道姓什么!谁能保证一定是安王的地盘?

再说了,管他姓王还是姓李,但一定不会姓方,也不会姓晏,咱小老百姓,哪里赌的起哦!想活命,就得离得远远的。”

晏庭卓想了想,他说的也是实话,于是便跟着方家人又往后面走。

消息一点一点往后传,平时没什么人的官道上挤成一团,有的往前走,有的往后走,挤到一起又开始吵架,到处乱乱糟糟,闹闹哄哄。

晏庭卓和方家人好不容易挤出人群,个个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父亲,现在我们要去哪儿啊?老家的地已经没了,回老家也没有活路了呀。”方大郎一脸愁苦地问自己的父亲。

方兴文也在发愁。他们家本来有几亩田地,但被当地里正的侄子想方设法地占了。后来告到官府,不想官府倒打一耙,反而将他们打成刁民。里正一家还觊觎他最小的女儿,不得已,全家人破釜沉舟离开家乡投奔舅父。

现在离舅父所在之处只有一步之遥,却遭遇兵祸。就这么离去,也实在是不甘心。但留在原地,又有性命之忧。真是令人左右为难。

正在这时,前面传来马蹄声响,是一队骑兵。

“原地站好!闹事者斩!”为首的人手持长矛,沿途大声呼喊。

他身后跟着一队兵士,手中都拿着武器,威风凛凛。

路上的都是平民百姓,对兵器的畏惧深入骨髓,听到这话之后虽然战战兢兢不敢有什么大动作,但都不约而同地往路边上靠了靠,竟然就这么留出来一半的空路来。

骑马之人从晏庭卓一行人面前经过,口中重复着刚刚的话往后面奔,显然是奉了命令,要把话传到底了。

很快,又飞驰过来一队人,喊出来的话变成了另外的内容:“传安王令,郡守已归降安王,百姓可照常入城!有愿意入城者,在那杆旗子后排队!”

大部分人都在观望,少数人真的动了起来,慢慢地排到新队伍中。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第三支小队,这次传的话更加简短,却让队伍沸腾了:“粥棚已设,流民入城登记者,可分田地!”

“啊!我老汉没听错吧?能分地?!”

“分田遖峯地!”

“父亲!您听!”方大郎激动不已,方兴文已经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晏庭卓先听到前半句时,嘴里已经不争气地流出了口水。待听到后半句,直接脑子也开始嗡嗡的了。

分田地啊……有地就代表有产,言下之意就是所有入城登记的流民会成为良民。

哎?这不就意味着他户籍的问题能解决了?真是天大的好事!

第四十三章 是的我识字

人们迅速地动了起来。

入城队伍本来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个人在排队,现在一下子排满了。

头晕眼花地排了许久的队伍,晏庭卓终于闻到了粥的香味。

“不许挤!不许闹事!”

“排好队!一人一碗!”

“禁止哄抢!哄抢者小心我的刀不长眼!”

一队带刀士兵在粥棚两侧边巡逻边喊。

晏庭卓伸长脖子看了一下前面排队的人数,引来巡逻士兵的侧目。他连忙把头缩了回来,捂着胃部难受地弯了弯腰,又被他身后的方兴文扶了一把。

天渐渐阴了下来,并且起风了。恰逢一阵风吹来,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哆嗦,更缩成了个鹌鹑样。

脚已经累到麻木,衣服上一股难闻的酸气,如今能够蔽体的就算是好衣服了,虽然一点都不保暖。

“还有十几个人,快了快了。”他在内心自我安慰道,看向前方热气腾腾的粥棚时,眼中的希冀更深了。

转眼间轮到了他。打饭的老人看了他一眼,从锅底捞了些更稠的添到碗里。

晏庭卓感激道:“谢谢大叔!”这才闪到一边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这碗也就巴掌大,里面还是粥,唏哩呼噜没几下就完了,晏庭卓抹了抹嘴,还想再来一碗。

但他看了看士兵腰上的长刀,内心一怂,打消了这个念头。

晏庭卓身边的人还在舔碗底,他又看了看手里光洁如新的碗,原来自己的舔碗底技能早已无师自通。一种又心酸又搞笑的情绪弥漫上来。再看身边方家的人,看着碗的神情都极其珍惜。大家都是饿怕了的人。

这时候挤过来又一队兵士,为首的人扛着一杆旗,插到了粥棚附近的一个草棚旁边。

“你们这批吃完的,过来排队,登记籍贯!”那人朝四周喊了几遍,又咣咣地敲了几声锣,流民们交头接耳一番,才犹犹豫豫地凑成了一堆,挪了过来。

晏庭卓和方家的人再次排到这个新的队伍中。

刚站定,就听草棚那有个年轻小伙子扯着嗓子喊:“有没有识字的?有识字的跟我过来!”

晏庭卓往四周张望了一下,没人动。方家的人也无动于衷。

方兴文跟他对视了一眼,看到他的表情,有点吃惊,用眼神问他:“你识字?”

晏庭卓轻轻点了点头,他踌躇了片刻,一咬牙,还是走上前去,高喊:“我识字。”边说边走了过去。

一下子四周所有的人都朝他看来。方兴文的神情有些担忧,方大郎的表情却有些羡慕。

那年轻人正在四处张望,听到声音之后看过来。他见晏庭卓年轻,倒也不是很意外,只是客客气气地问了一句:“小郎君如何称呼?”

“在下晏庭卓。”

“晏郎君,这边请。”年轻人将他带到一个草棚的桌前。

草棚桌旁坐了个中年人,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穿着一身文士袍,身材清瘦,看起来十分和善。

“小郎君如何称呼?今年贵庚?籍贯何处?家里人丁几何?”他笑着问道。

晏庭卓一一回答了,中年人在纸上写着什么。等他说完,中年人又推过来一张纸,笑眯眯地道:“旁边有笔墨,你来填一下这个。”

晏庭卓接过那张纸,忽然有些恍惚。

这是一张印刷品。纸上细细的格子和一项一项待填写内容给了他一种久违的熟悉感。

第四十四章 沐浴梳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