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32)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那农具……”

晏庭卓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

第七十章 小小动员

“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我也就不瞒诸位了。事关机密,我那个衙门里的朋友告诉我也是冒风险的,还往各位不要告诉外人知晓。”晏庭卓首先给这事定了个基调。

众人自然连连答应。

晏庭卓就将跟方大郎说的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着重强调了新粮种和农具的关联,这次说的更加有煽动性,说的大家都眼冒金光,连方兴文都有些心潮澎湃起来。

有人迫不及待地问:“农具都有什么?锄头、镰刀啥的,都有吗?铁犁也有?”

“都有,犁、耙、锄头、铁锹、镰刀什么的,听说是一整套东西。”

众人的脸上都显出心动的样子。

“那可太好了,现在这个锄头翻地翻又慢又不齐,还累的要死。要是换成铁的,哎。”说这话的人悠然神往。

“要是能弄来开荒刀就更好了。”

开荒刀?这什么东西?回头问问。

有人急吼吼地问:“那能弄来牛吗?”

晏庭卓完全忘记牛的事情,这确实得找杨县令解决。

他故作迟疑道:“这……恐怕不好弄。这样,我先去问问。不过咱们到底有几家要种的,我总得先心里有个数。你们要是跟谁家关系好的,也去问问。到底是一个村的,能帮就帮了。”

“来的肯定是都想种的,要是有牛,还能多几户人家。我估计,咱们村至少有二十户都要种。我们就是没想好到底种多还是种少。”

“晏大郎,你家种几亩?”有人忍不住问了出来。

所有人都在等他回答。

“我打算五亩地都种上。”晏庭卓淡定地说。

“这太冒险了。”方兴文劝了一下。

“是呀,我家可不敢这么种。没种过的东西,万一收成不好,青黄不接的时候会饿死人的。”

晏庭卓没应,反问道:“方叔,你家打算种多少?”

方家人多地也多,见晏庭卓态度坚定,方兴文不由也受到了一丝鼓舞,他想赌一把,便咬了咬牙道:“我家一半种麦子,一半种新粮。”更重要的还是眼馋农具和不知道会不会有的耕牛。

不得不说,他的这个行为确实鼓舞了不少人。但大部分不敢将分得的土地全种,最多就是一半一半的,剩下的种两亩三亩地的都有。这样的人家基本上是人口和劳动力分的过来的。剩下七八户是实在分不出人手,或者实在不敢冒险的。

有一个中年男人突然问道:“你说的找官府借粮,借多少还多少,不会是骗我们的吧?”他看向四周,大声说道:“老汉活了这么久,从未听过有此等官府,不扒一层皮就算好的。你们真的敢信他?”

这话一出,果然有几人脸上出现了犹疑。

“二顺哥说的也不无道理。”

“是啊,晏小子,容我再想想。”

晏庭卓看了他一眼:“以后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我骗你们有什么好处呢?”

刘二顺耿直地道:“如果你也被骗了呢?”

方兴文忍不住站起来道:“晏大郎可是读书人,哪能这么容易被骗?”

晏庭卓可算知道他对自己的滤镜从哪里来了。

他按住方兴文,笑了笑道:“咱们无亲无故,也相识不久,况且我年纪轻轻的,诸位乡亲不信我,也在情理之中。这个事,本身也是自愿的事。我是正好有这个消息,想着能少饿死点人就少饿死点人,这才公之于众。如果心里确实没底,也请自便。”

“那……那我们再想想。”好几个人犹犹豫豫地出声道。

晏庭卓看了看天色,道:“要是早点想好,我就早点去县里找人了。天时不等人,等到天冷了,地也不好种了。”

最后这句话让人下定了决心。七嘴八舌地,事情基本上定了下来。

第七十一章 散财童子

次日天没亮,众人不约而同地跑到晏家,没来的的也带了口信。晏庭卓匆忙去村长家借了纸笔,将数量记了下来,然后在众人的催促下又去了一趟县城。

临走之时,还得到了邻居们的许诺:“地里的事别操心了,剩的这点我们给你弄完!”

“对,保管弄的干干净净!”

“堆肥的事也包在我们身上。”

晏庭卓马不停蹄地走了。这次没有了牛车可蹭,他硬是靠两条腿走到了县城。

县城比前些日子还要热闹些,人们都有了精气神。

到了县衙,杨县令却不在衙门,问也没人告诉。他想了想,干脆先去找锁匠买锁。

两把锁,花了晏庭卓六百多文钱。站在街上,他摸了摸钱袋子,长叹一口气,钱要见底了。

“哎?你不是那谁吗,在这里叹什么气?”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来。

晏庭卓一扭头,正是那一身华服的杨县令。这公子哥不在衙门里办公,却在大街上闲逛。

晏庭卓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被丁师爷眼疾手快地虚扶了一下,只听他低声说:“县尊要微服私访,不得暴露身份。”说话间把他拉进了附近的酒楼里。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酒楼陆陆续续有客进来,正见到跑堂的殷勤地上了一大罐炖鸡,整个大堂霎时飘起一股浓郁的鸡肉香,晏庭卓的肚子立刻咕噜噜地叫了起来。

他本身就饥肠辘辘,更何况,自从穿越以来,他已经很久很久没吃过肉了。

他情不自禁地看了那个瓦罐一眼,但立刻被丁师爷扯上了楼上的雅间。

哪怕是到了雅间,这股香味都浓郁的难以抵挡。晏庭卓使劲咽了咽口水,从怀里掏出那张写着统计数据的纸,低声将情况说了一遍。

杨县令拿着那张纸,奇道:“你们村四分之三的人家都愿意?你是如何能劝的动这么多人的?”

晏庭卓轻轻一笑道:“我说,这都是小道消息,等闲人不知道的,让他们千万别告诉别人。越不让告诉,传的越快。”

丁师爷恍然大悟,一拍手:“对呀!”

晏庭卓趁机问起了租耕牛的事。

丁师爷收起笑容,沉下脸道:“你不要得寸进尺。”

晏庭卓一脸无辜地说道:“小民没有得寸进尺啊。您想,粮种、耕牛、农具,是不是种地的必需品?我们这些人来安家落户,身上囊空如洗,如果没有官府扶持,确实活不下去啊!”

杨县令拄着脑袋本来在听他说,听到这里,也是一脸不解地看着丁师爷:“本公子觉得他说的也没问题。先生不是说,前朝时流民落户都是免费给房给地给耕牛给农具,那咱们如何还能不如前朝呢!”

丁师爷压着火气,先喊小二上来,吩咐道:“先把他带下去吃饭,他想吃什么吃什么,我不叫你,不得打扰。”

晏庭卓知道,这是要支开自己来,痛痛快快地下了楼,直接点了一整只炖鸡,又叫了几个饼子,煎熬地等着上菜。

丁师爷见他走了,才瞪了杨县令一眼,低声道:“魏朝国库还在魏帝手中,即便是想要安抚民众,也得先把钱拿到手不是?”

杨县令想了想道:“那我先——”

丁师爷低声求道:“您先闭嘴吧少爷!”

杨县令嘟嘟囔囔地说道:“我先垫上也不行吗?到时候再还我呗。我干啥啥不成,也就有钱罢了。说不定,上面就是想让我当散财童子来了,你还一直拦着不让我花。”

说完这句话,两个人都安静了。

第七十二章 连吃带拿

丁师爷同杨县令大眼瞪小眼。他突然意识到,他家这个傻少爷似乎无意中说出了真相。孟家、张家、陆家被指派出去的也都是这种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但承诺的可是三年后回去升官,难不成真的只是让他们在外地走个过场?这分明就是图的少爷们背后的金山呐……

他古怪地看了傻少爷一眼。杨县令看他的态度也反应过来自己似乎说出了某种真相,不禁洋洋得意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