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37)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那两个都是孩子,只有晏庭卓一个壮劳力。阿井本来说要替他卖豆芽,但他实在不放心,怕他遇到拐子或者抢劫的,便拒绝了。这下子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他每天都只能早出晚归,累的精疲力尽。

如此每天起早贪黑,少则七八文,多则二十文地卖了二十来天,晏庭卓的小钱袋总算稍微丰盈了起来,至少能给两个孩子再多打一张床。

方老夫郎再一次出马,硬是磨着篾匠帮他把原来的床拆开,加宽,一下子又省了不少材料,只花了七十文钱。篾匠边干活边笑着叹气:“哎呀,方老叔啊,我真是服了你了!”

方老夫郎在旁边笑:“你叫管金,命里带富贵的,他小孩也不容易,邻里邻居的帮衬一把。再说,你也并不是没挣着嘛,晏小子哪次给钱给的不痛快?!”

晏庭卓除了感谢,就是每天往方家送豆芽,送柴,送自己能送的东西,两家关系越发亲厚。

卖了不到一个月之后,晏庭卓慢慢发现买他豆芽的人越来越少,原本一个村子能吃得下,后来要跑两三个村子,一下子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天他走到邻村上水村,一个熟客问道:“小郎君,你家这个豆芽怎么又白又清甜,不像我——呃,我的意思是说,你这怎么做的啊?”

晏庭卓意识到,这生意在村里恐怕做不长久了。这东西本来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个村民想必是自己试验过。本来村里大多数人也不太注重口感的好坏,豆芽发红或者发苦,只要能吃,吃不死人,他们挺愿意省下这个钱。

见对方在等他回答,晏庭卓微微一笑:“祖传的做法,不好告诉外人。好吃的话,您就再多买点?”

那人讪讪地拿着买好的豆芽转身走了。

晏庭卓想了想,干脆每天跑地更远,在镇上卖。只是路上的时间长了,种地和睡眠的时间只能再一次被压缩。晏庭卓想起被他卖掉的毛驴,当初卖的有多痛快,现在想起来就多后悔。多好的脚力啊,不仅省时间,还能多带些菜去卖!

等他有了钱,一定要买头毛驴才是!

这天剩的小半筐豆芽被一个富户包圆,晏庭卓难得能提早回来。一路上已经看到地里有不少人在忙碌。

大家伙都知道他出门是干什么的,也知道他家里的情况,并没有人跟他争这个小生意。晏庭卓对此心知肚明,在心中很是承情。

第八十二章 做个白日梦

厨房的灶台上有阿井给他留的豆芽汤和四个大馒头,被灶膛里的余火煨着,都还热气腾腾的,喝一口热乎乎的汤,让他的胃一下子变得熨贴起来。

正在吃着,屋里突然有了动静,让人吓了一跳。

晏庭卓去厨房拿了根长棍,低声喝道:“谁!”

虽然目前还没听说过村里有谁家被偷,但他住的略微偏僻,这种事情也是不得不防。

不料却是虚惊一场。

只听屋里低低传来一声:“是我。”

听到唐子帧的声音,晏庭卓松了一口气,疑惑地问道:“八郎?你怎么在家?阿井呢?”

唐子帧淡淡地回道:“不知道,应该去地里了吧。”

听到他的回答,晏庭卓心里的不舒服又冒了出来。他忍了忍,才尽量摆出一副平和面孔说道:“地里活多,阿井忙不过来,你没事的话也去帮把手吧。”说完不管唐子帧的反应,扛着锄头急匆匆地往自家地头走去。

卖菜是次要的,地里的粮食才是这个冬天能活下去的关键。

唐子帧低下头,无声地将双手摊开,仔细地打量了一番,只见昔日白嫩嫩的手指如今已经粗糙了许多,还有许多拔草时的细碎伤口,不禁自嘲地笑了笑。

沦落至此,又能怪得了谁?

-------------------------------------

万幸这个时代已经有了腐熟粪便的方法,晏庭卓虽然来的晚,但村民们你一点我一点匀了他一些,好歹赶上了这波耕种。家里没有养家禽牲畜,粪肥这种东西家家户户也不够用。

看来以后养鸡养鸭这种事情早晚也得提上日程。现阶段实在是没办法,家里缺人手。

想到家里那个小祖宗,晏庭卓忍不住叹了口气。

“晏小子,你不是说今日要给地里施肥吗?”有村民见到他过来,问道。

“我家那个肥沤的时间太短,我怕烧苗,再过两天吧。”晏庭卓笑着说道。

除了肥料不足,他更担心的是病虫害。好在到目前为止,地里一切如常,苗长得郁郁葱葱,就是野草长的太快,一茬又一茬,怎么除都除不尽。

晏庭卓抬头望天,真希望天降除草剂,把全村的地都喷一遍。

“大哥,你在看什么?”阿井好奇地问道。

当时给两人落户时,户房的人问到阿井的姓,他却说自己没有姓,愿跟着晏庭卓姓。从那时起,他对晏庭卓的称呼就从“晏大哥”变成了“大哥”。

晏庭卓喃喃地看着天空道:“我在白日做梦。唉!干活吧!”

伺候完土豆,又去伺候菜地。菜苗也长得极快,再过几天,就可以割一茬了,但如何储存却是个难题。如果有菜窖,倒是可以存在菜窖里。嗯,还是找个时间去问问有经验的老人比较妥当。

在土豆最易缺水的时候,老天爷十分给面子的下了几场大雨,给村民们省下了不少力气。

下雨的时候没办法去地里,也出不了摊,晏庭卓难得地睡了个懒觉。

天已经明显冷了,伸出被窝的胳膊上都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两个孩子不知道去了哪里,但厨房的灶膛里还有微微热的余烬,上面放着瓦罐。好在瓦罐的保温效果好,里面的东西还是热的。

晏庭卓心中十分温暖。

第八十三章 挖地窖

他将瓦罐中的汤囫囵吞枣地喝完,想到快要见底的粮袋,到底没舍得把四个馒头全吃光,还是留了两个在笼屉里。

吃完饭,他去床底下取出自己存钱的罐子,数了数,现在所有的钱加起来大约有一贯多一点,不知道这些钱买完粮食和冬衣,还能剩多少。

这时外面忽然传来敲门声,接着是方七郎的声音:“我爹说让你来我家里,有要事相商!”

原来方兴文正有挖地窖的打算,跟晏庭卓不谋而合。不过他想的却不是存储冬菜,而是存储土豆。

见晏庭卓一脸被雷劈了的表情,方兴文还很奇怪地问道:“不是你说的吗?亩产五六十石。这么多,总得找个地方放吧。而且发芽的土豆有毒,这不也是你说的?”

晏庭卓简直要被自己蠢哭。

冬菜才多少分量,最重要的当然是存储土豆,他居然彻底把这事放到脑后了!

不仅是他们两家,村里各家都要在土豆收获之前挖好地窖,这对全村人来说是件大事,方兴文立刻拉着晏庭卓去找村长。

村长听说了两人的来意,一拍脑袋:“哎呀,我给忘了!”他家本来就有地窖,但村里许多人家是没有的,所以他一时半会儿的就没想起来这事。

“你们去喊一下人,每家喊一个说得上话都,能喊的都喊来,咱们先商量商量。”

关系到粮食,大家伙一个比一个积极,一喊就来。

老村长开门见山地说:“再过一个多月,土豆就要收了。在此之前,咱们得准备好地窖。叫你们来呢,就是想问问,大家伙是怎么想的?是想各家挖各家的,还是村里安排青壮挨家挨户挖?”

刘二顺先表态:“村长,我觉得挨家挨户挖吧,人多挖的快。”

有人有不同意见:“我看还是各家挖各家的,别把地里的活给耽误了。”

刘二顺不客气地说:“吴老三,你自家有地窖,你当然这么说!”

吴老三翻了个白眼:“那是,我家地窖稍微修一修就能用,哪有那功夫去帮别人收拾。”

老村长制止了争吵的二人,道:“是老夫疏忽。愿意自家挖的就先回去吧,剩下的我看看还有几个。”随着这一声吩咐,刘二顺几人先回去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