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8)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为什么?”晏庭卓脑子嗡嗡的,他更问:什么是分化?什么是双儿?

他想起来了!

在穿越的第一天,有人对阿井说过这样的话。原话是:青墨不过是帮了你一次,你就贴成这样,难不成想长大分化之后嫁给他啊?

嫁?嫁?!

下一句,玉山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那个师弟,本来很得他师傅看中的,现在,前程没有了。但出家人又不能嫁人,只能去北苑佛堂继续清修。好在,那边也有佛法高深的师叔,也算……”

“所有人到了十五岁,都会分化吗?会,会变成女人吗?”晏庭卓努力维持自己的表情不要变化,尽可能平静地问道。

玉山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见他在低头弄柴火,也没怎么管他。随口回答道:“女人生来就是女人,只有少年郎才会分化啊,要么分化成双儿,长到十八了跟女人一样嫁人生子,要么分化成男子,长到十八之后成丁分田。你怎么会问这种问题,你家中长辈从来没教过你这些?”

晏庭卓没有回答,他甚至没有仔细听玉山后面在说些什么。

此刻,他满脑子都是一句话:“我还是人类吗?这里还是地球吗?”

自己到底特么的穿越到了哪里!

他打心底里就是一个格格不入的外来者!

第十三章 白夫人的忧愁

他浑浑噩噩地过了两天,连吴瓦都看出了他的不对劲,阴阳怪气的话都变少了。

他被一种强烈的孤寂感和焦灼感抓住,只有写字才能让他平静。

桌案上的纸积了厚厚的一沓,慢慢抚平了他的内心,也逐渐唤醒了他快要失控的大脑。

这天,吴瓦欢天喜地地过来找晏庭卓:“白夫人,白夫人要上山了!”

“我知道。”晏庭卓手上磨着墨,漠然地说道。

“你怎么会知道?我也是刚刚才接到的消息。”吴瓦十分惊诧,连装模作样的敬称都忘了。

晏庭卓瞥了他一眼,道:“我不仅知道白夫人哪日上山,我还知道她为什么而来。”

吴瓦惊疑不定。

难道此子真的有神通?府里的传言竟是真的?

他不经意地一扭头,看到了桌子上那一沓厚厚的经文,一时间恍然大悟,忍不住在心底大骂:这小子真是好深的心机!为了讨好夫人,还有这种手段!

晏庭卓也不知道他脑补到哪里去了。

他也并不关心。

而两个人口中的白夫人,在府中也有些愁眉不展。

她正在同侍女碧桃一起整理着自己的妆奁,看到一根白玉簪子,忍不住拿了起来,仔细端详。

“这不是老爷送您的定情信物吗?夫人是思念老爷了吗?要不奴婢替您戴上?”碧桃走过来笑着道。

白夫人自嘲地一笑,把簪子往盒子里一放,摇摇头说:“不用了,我就是看看。你将这些都收起来吧。”

碧桃应了一声,替她将盒子收起来。但她敏锐地觉得,白夫人的心情变差了,如此,收拾起东西越发轻手轻脚。

白夫人安静了片刻,慢慢地道:“你说,我要不要将八郎送回京城?他在这小地方,连个好一点的大夫都找不到。整日里病怏怏的,叫我忧心。”

“可是……”碧桃迟疑了一下,还是继续说道:“可是,当初送八少爷回来的时候,不是说京里不太平,所以送八少爷回来避一避?”

白夫人脸扭曲了一瞬:“为什么不让那位生的儿子避一避,只叫我的儿子避一避?”

碧桃不敢搭话。

白夫人深深地叹了口气:“老爷还是变了。当初本是我先来她后到,可是不过是家世不敌,我就成了妾。碧桃,我好不甘心啊!明明,先定下婚约的是我啊!”

碧桃小心翼翼地安慰道:“老夫人生前曾答应过您,您在这个家里,一直都是掌家的夫人。”

白夫人冷笑一声:“掌的哪个家?老家的家?”

碧桃欲言又止。

“我的儿子终究低人一头!”白夫人愤恨的地低声说道。

这声音还是惊醒了床上睡着的小孩。

小孩迷迷糊糊地叫了一声娘,被白夫人爱怜地搂了一下,情绪瞬间缓和了不少。

她突然问到:“碧桃,你说,中秋时节,我带八郎一起上山如何?说不定那孩子的神异之处真的能帮到八郎。”

她自顾自地说道:“如果顺昌法师觉得也妥当,那我就可以以身体养好为由,将八郎送回京城了。做儿子的,不在父亲身边怎么行呢?”

她声音中充满忧虑。

第十四章 清冷街市

晏庭卓可不知道白夫人几天之后会给他这么一个“惊喜”。

他已经接受了这个世界“分化”的现实,但他无法接受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无论是十五岁开始分化,还是身为“男人”却能生孩子。

他深知,但凡能生孩子的性别,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被社会剥削的底层对象。

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一种危机感席卷而来,但这并非人力可定。

可是所有人提到这种事,都是一副“你这都不知道”的表情,再细问,又变成了“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要是能像中学课本一样……

课本?书?

古代有什么书会明确写出性别之分的?

对了,律法!

一下子,他就豁然开朗!律法,这才是他最应了解的东西!

金泉寺的经堂有许多藏书,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法律相关。这种事,他就直接跑去厨房问玉山了。

玉山却是大字不识一个,听说晏庭卓识字,对他整个人都敬畏了许多,倒是让晏庭卓紧绷的神经舒缓不少。

最后,玉山带他去经堂找了相熟的和尚问了一声,得知经堂里只有经书,两个人都叹了一口气。

既然借不到,就只有买了。

“有地方能买到吗?”晏庭卓问。

“城里有一个马家书铺,他家书多,说不定就有。要不然,下次下山,我带你去吧!”玉山对此十分积极。

“好啊。”晏庭卓直接答应了。

穿越了两三个月了,他还从没去外面逛过。

作为小厨房的第二团宠,晏庭卓轻而易举地被玉山带下了山。

玉山很兴奋地说:“我带你去街市!”

在晏庭卓的预期里,古代的街市是《清明上河图》里那样。不说摩肩接踵,人流如织,至少也应该熙熙攘攘,热热闹闹。

然而现实让他大失所望。

街上有一小半店铺是关着门的。

街上冷冷清清,闲逛的最多的竟然是一群一群的和尚。

其中一个和尚抱怨道:“那马家书铺的老板真是吝啬,一本经书都不愿意舍给我。”

晏庭卓听到“马家书铺”四个字,朝那人看去。

又见那人走到一个馄饨摊子前,一屁股坐了下来。

摊主一脸愁苦,支支吾吾地道:“法师有所不知,小人摊子上的馄饨都是肉的,这,恐怕亵渎佛祖啊!”

那和尚却一脸无所谓,笑嘻嘻地说:“佛祖说了,今日想吃小馄饨,叫弟子替他尝尝。”

这话听的叫人侧目。

那摊主敢怒不敢言,悄悄叹了口气,认命将馄饨下锅。

晏庭卓和玉山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脸上发现了鄙夷的神情。

晏庭卓悄悄问玉山:“这街上怎么这么多——”他没说出来,只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玉山也悄悄地回他:“先帝爷崇佛,所以民间庙也多。只是,他们这样,恐怕不是正经出家人,估计都没有度牒。肯定是上面有人,才敢在外面作威作福的。哼,我们都没敢——”说了一半,他突然闭了嘴。

晏庭卓却没注意这个细节。他听到一个新鲜词“度牒”,回忆了一下当日入寺的情形,似乎确实是有这个东西。

他有些疑惑:“既然他们能入寺,弄个度牒不是顺手的事吗?”白夫人这不就帮他办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