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炮灰皇子后(141)

作者:珑韵 阅读记录

吕长史当初也没想那么多,或者说,当初的他,也对农事不感兴趣。

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从来了西州后,特别是跟着殿下的这段时日,吕长史逐渐认识到农学的重要性。

庄稼要想长得好,得要好肥,这个殿下已经做了其中一种肥料。还得科学种植,这个殿下也讲了一部分,例如高低作物根据习性可以套种。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种子。种子不好,其他东西再好,也出不了多少产量。

吕长史两步上前,一把握住庄农粗糙干枯的手,“庄院长,你可是西州的希望呀!”

庄农打从出生起,就没被人这么重视过。

他知道西州学院,这个丁先生在找到他的时候,就已经与他详细说过了。但是农学院是什么?

他现在也是院长了?

与庄农的一脸无所适从不同,其他人多少都有些酸意了。

这人明显就不是做学问的,虽说研究出了麦种,能提高粮食的产量,但怎么就能到学院里当院长呢?

他们这些人读了那么多年圣贤书,自然知道粮食对百姓的重要性,也知道能提高产量的良种有多么重要。但是就如京都的官员觉得政斗更重要一样,他们也不觉得一个会种地的人,能够到学院里当老师。

教学生种地,这不是开玩笑吗?

况且边实之前介绍他们的时候,殿下都没有给他们直接安排位置,也没提什么学院院长的事,现在却给这个人直接提了院长的职,还让边实全力配合,甚至还让吕长史出面划地。

这待遇,他们可未曾得到。

这很明显就是殿下并不重视他们,而更重视这个种地的。

读书什么时候,就比种地的地位低了?

其中一人道:“殿下,西州学院这个农学院是要教学什么种地吗?在下可从未听说,种地还需要特地入学学习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向周围的人看去,其他人见他看过来,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真是闻所未闻。”

这下连边实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他在西州呆得久了,倒是对官场上那些手段,有些生疏了。这会儿一听到这几人搭腔,就知道要坏事了。

然而他还未来得及阻拦,那边云舒就已经开口说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读书,难道是只读书吗?”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见云舒这般问,那些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自然不能退让。他们觉得这是云舒在考验他们,同时也是让云舒认识他们价值最好的时机。

他们自然不能说,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去当官。那显得他们太过俗气。

“读圣贤之书,自然是为了明德明理,择善为之。”

“读史书,自然是以史为鉴。”

“……”

众人七嘴八舌,云舒听他们一一说完,点头道:“你们说的都对,但又不全对。”

这些老者还是第一次被这么年轻的后生反驳,顿时脸上有些挂不住,领头那人道:“愿闻其详。”

只有边实和吕长史心里一突,这是又到了殿下洗脑时间了。

云舒弹了下衣摆道:“自然是要为了华夏之崛起而读书。”

“何为崛起?自然是强大到无人敢侵犯。突勒缕缕侵犯我大雍边境的时候,你们觉得开心吗?

东北和南边屡失城池,你们觉得高兴吗?

原州百姓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最后被逼得落草为寇,反了朝廷。你们觉得是他们愿意的吗?”

“读书,是为了对外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内,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不用每日愁下一顿的粮食在哪里。不让路有冻死骨的事,在今日再次发生。

这些事情,光读圣贤书有用吗?

你们读的书,可以让百姓可以吃饱,可以让外族不能入侵吗?”

其他人哑然。

这,他们还真做不到,不止他们做不到,谁也做不到呀。

“读书是可以明理明德。但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古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连温饱这点都做不到,那我们这条船,注定要翻。

若是不为百姓着想,那你们读的那些书,也不过是为了自己谋私利,而不是为了百姓谋福祉。”

云舒最后一句诘问,直接让在座的人红透了脸,仿佛一只巴掌狠狠地打在了他们的脸上。

他们出身不高,又苦读圣贤书几十年,最终的觉悟甚至没有出身皇家的夏王殿下高。

殿下才是真正将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明主啊!

第90章

还是之前领头的那人,他带着众人给云舒深深行了一礼,“殿下教训得是,是我等浅薄了,实在是惭愧呀。”

云舒上前将他们扶起,温和道:“这只是本王的一点拙见,让诸位见笑了。”

除了庄农之外,另还有几人,其中便有两名是墨家传人。诸子百家曾经都风光过,只是到了如今,大部分都已经没落。即便仍有传承的墨家,也因为数百年前“独尊儒术”的政策,而被迫选择隐世。

墨家在普通人的眼中,早已经消失。即便还有人记得他们,也不过认为,现如今的他们只是一群木匠罢了,早已没有了当初的辉煌。

云舒倒不是要重新扶持传统墨家,而是想将墨家学术与现如今西州学院推崇的恪物相结合。

墨家本就研究自然科学,他们思想主张里就有一项叫做天志,也就是掌握自然规律,同时墨家在逻辑学、力学、光学等方面也有诸多研究。对于云舒来说,墨家的理念更接近于他想要的。

墨明尘上前给云舒行礼,他是在座所有人里最年轻的。而他此番来西州,也是经过了诸多波折。

墨家隐居的几百年间,早已认清了局势。当权者并不需要他们,族中的那些族老,也反对他们再入世。

但墨明尘不想曾经辉煌一时的墨家,只能沦落到帮人做桌椅板凳的工匠。他想要重新恢复墨家的地位,而丁嘉禾的出现,则给了他希望。

西州的夏王想要请他们去学院任教,墨明尘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此前各地书院别说请他们去讲课了,见面不踩他们一脚,都算是好的。

在别人的眼中,他们这一派早已经是低人一等的存在。

墨明尘经过激烈抗争,才使得长老们同意他带一人出来试试,只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必须要被逐出墨家。而这一切,只是为了防止他入世后,因为行差踏错而给墨家带来灭顶之灾。

墨明尘只怀揣了一本手抄的墨经注释,带着半个徒弟就出发了。这一次,他赌上了自己的后半生。

他在见到夏王之前,曾纠结许久,到底要不要将这本传承了数百年的墨经注释献上去。虽然很多人对它不甚在意,但在墨家自己人的眼中,这可是他们一派的镇派之宝。

长老们虽然出于对墨家传承的考虑,将墨明尘逐出了墨家,但并没有阻止他将此书带出。他们或许也存了试一试的想法。

墨明尘在夏王封了那位改良麦种的小吏,为西州学院农学院院长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赌对了。

他将怀里用布层层包裹着的墨经注释取出,双手高举过顶,弯腰恭敬道:“殿下,这是墨家献上的墨经注释。”

云舒听到墨经注释的时候,先是一愣,随后很快反应过来,伸手将其接过,并将躬身行礼的墨明尘扶起。

墨家能有人来,连边实都感到惊讶,他之前真的只是想要试试,毕竟墨家沉寂了数百年,能不能请来,他真的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但现在看来,殿下真的是得天庇佑。即便是消失了许久的墨家人,也能被他请来,还献上了墨经。

云舒将布帛打开,露出了里面的墨经注释。

这书看着破旧,里面的字迹也不尽相同,除了墨经原文之外,还详细写了其他的感悟和研究,甚至还有新的实验结果。

同类小说推荐: